摘 要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迅猛發(fā)展,美國郵輪業(yè)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在旅客數(shù)量逐漸增多的同時,隨之而來的是有關郵輪旅客權益糾紛案件的不斷出現(xiàn)。本文依據(jù)有關郵輪旅客權益的基本理論,簡要介紹有關美國郵輪旅客權益保障的基本情況,包括郵輪的相關概念、美國郵輪旅客權益保障現(xiàn)狀以及郵輪旅客的權利內容等,對美國郵輪旅客權益保障進行系統(tǒng)研究分析。同時,就目前實踐進行評析,總結經驗,提出問題。然后結合立法司法,找出問題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 郵輪旅客 權益 郵輪承運人 郵輪安全
作者簡介:劉裕寧,大連海事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海商法。
中圖分類號:D9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2.096
一、美國郵輪旅客權益保護概述
(一)美國郵輪旅客權益保護現(xiàn)狀
為了降低侵害旅客權益的事件在郵輪上發(fā)生的頻率,切實保障旅客權益,行政監(jiān)管得力、民事法律制度完善的郵輪法律制度體系在美國已基本形成。主要包括:
其一,致力于完善法律體系。美國作為國際海事組織和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SOLAS)的主要締約國,在公約基礎上于2010年頒布了《2010年郵輪安全法》,為旅客在郵輪上的生命健康權提供法律保障。2013 年美國又提出包括《郵輪旅客保護法》、《郵輪旅客信任法案》等立法議案,主張建立平等透明的郵輪標準格式合同,著重強調郵輪承運人的披露義務。
其二,強化行政部門監(jiān)管力。美國海岸警衛(wèi)隊在與美國海事海商法律委員會等部門共同監(jiān)管郵輪業(yè)的同時,還設立了國家郵輪專家中心,為外國郵輪提供有關技術和安全的培訓,同時定期發(fā)布與行業(yè)有關的安全公報等,降低由于郵輪經營者的工作失誤造成不良后果的概率,同時督促郵輪經營人時刻履行危險告知義務,著重保護旅客的知情權。
(二)郵輪旅客的權益的內容
綜合分析近幾年美國有關郵輪旅客權益的案例,旅客權利集中在兩大方面:
其一,人身權利方面。郵輪作為一個海上流動的“度假村”,其大部分的危險都具有開放性,旅客的生命健康權、隱私權、知情權等受到威脅,具體包括有權要求郵輪方提供緊急醫(yī)療、對船上相關信息享有知情權等。
其二,財產權利方面。如一般旅客運輸合同規(guī)定一樣,郵輪旅客有權就行李的丟失損壞、運送的遲延交付等方面向郵輪承運人請求相應損害賠償。同時還有權在因故障導致的航程中止或中斷時要求全部或部分的退款,以及就任何合同問題享有的損害賠償請求權、合同解除權等。
二、美國郵輪旅客權益保障的實踐評析
(一)郵輪旅客權益保障的先進經驗
1. 適用一般侵權要件
旅客在郵輪上遭受的人身侵害或財產損失多數(shù)情況下會以侵權之訴訴諸法院的,因為這實質上就是郵輪承運人侵犯了旅客的相關合法權益。郵輪上的侵權之訴的構成要件與一般侵權要件相似,即需要滿足四方面內容:一是郵輪承運人對旅客承擔義務;二是郵輪承運人違反該義務;三是違反義務的行為是旅客受傷的近因;四是旅客最終遭受損失。
近年來,因果關系已經成為美國在相關判例中確立的關于旅客人身權利保障的重要原則之一。一般情況下,全部滿足上述四點即可證明承運人存在過失,應該承擔侵權責任,否則侵權是不能成立的。如H.S. v. Carnival Corp①一案中旅客主張郵輪方存在過失,但法官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導致旅客權利遭受侵害的原因并不是郵輪方在未成年人活動方面的監(jiān)管過失,郵輪承運人無法阻止原告自愿走進加害人的房間,且無論是原告還是被告對即將發(fā)生的危險都無法預知。因此郵輪承運人的行為不滿足過失要件。
2. 適用合理注意原則,促使旅客增強安全意識
作為一名公共承運人,郵輪承運人曾需要承擔較高的注意義務,但近年來的相關判例傾向于只需盡到合理謹慎注意。Keefe v. Bahama Cruise Line②的法官認為承擔責任的一個先決條件是郵輪承運人必須對危險產生的環(huán)境有事實或推定的注意。這實際上是在側面強調旅客自身也要盡到更大的謹慎注意。
旅客無法要求每一個郵輪承運人都對自己所遭受的侵害負責。合理注意原則目前在美國法院被廣泛適用。該項原則的確立是從合理規(guī)定郵輪承運人義務的角度來保障郵輪旅客權益。當合同一方無需承當過分比例的責任時,另一方的責任意識會相應提高。旅客無法將在郵輪上發(fā)生的侵權行為完全歸責于郵輪承運人而不去考慮自身是否存在過錯,這有利于促使旅客提高自身警惕性,主動防止諸如生命健康權等遭受侵害。
3. 比較過失原則避免旅客過分自擔風險
為了避免旅客責任占比出現(xiàn)不合理的情形,保障雙方利益平衡性,美國判例在確立合理注意原則的同時還規(guī)定了比較過失原則,即需要法官對事實進行認定,在當事人之間分配過失,根據(jù)雙方過失比例判定各自承擔的責任。比較過失原則最早由1855年喬治亞州通過成文法予以采納,在二十世紀中期被美國各地廣泛接受,其目的是取代原有的共同過失原則。
H.S. v. Carnival Corp一案中旅客自身存在過失并不能否認郵輪承運人違反了活動前的安全保證這一事實,被告還是應該承擔一定責任。由此可見,在一起案件中不論原告的過錯如何,都無法完全免除被告的責任。這也可以避免郵輪承運人濫用合理注意原則規(guī)避責任。雖然目前比較過失原則獲得了美國多數(shù)州的認同,但就如何正確分配過失這一問題各方間仍存有極大的爭議。
(二)郵輪旅客權益保障中存在的問題
1. 事前維權困難
侵犯旅客權益不僅發(fā)生在郵輪上,還發(fā)生在訂立合同期間。郵輪旅客維權意識薄弱、法律認知不足,在與郵輪承運人或旅行社訂立合同時往往不會對合同中雙方的權利與義務充分了解。雖然通常情況下郵輪方與旅行社會提供格式合同,但由于三方之間的不平等性,郵輪承運人或旅行社仍有機會逃避責任。而且事前維權也會影響郵輪旅游服務的享受。例如在Kadylak v. Royal Caribbean Cruises③中,參加摩托車項目的人員被要求事先簽訂免責協(xié)議,即任何損害無論是發(fā)生在船上還是騎行過程中都與旅游公司和郵輪承運人無關。這是一個明顯的不平等的責任限制條款,對日后可能發(fā)生的侵犯旅客權益的事件造成不利影響。事前維權能在很大程度上將糾紛扼殺在萌芽中,保證事前維權十分必要。
2. 對旅客知情權的保障存在不足
同一般旅客一樣,郵輪旅客也享有知情權,與之相對應的是郵輪公司和旅行社的告知義務。實踐中,郵輪承運人對于這一義務的履行存在諸多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
第一,郵輪承運人履行危險項目的告知義務多依據(jù)主觀判斷。原則上,只有非明顯的、非公開的危險才有必要被告知。但多數(shù)情況下郵輪承運人都是根據(jù)自己的主觀判斷而決定是否告知的。郵輪承運人認為的危險往往是大范圍的,具有抽象性,而旅客主張的危險則是具體的,具有特殊性。郵輪承運人對危險告知義務認知過于籠統(tǒng),只關注表面的既定性,不注重可能性和具體性。目前法律法規(guī)、行業(yè)規(guī)定都沒有明確“明顯的、公開的”的衡量標準。事實證明,僅靠郵輪承運人事前的主觀判斷以及事后的牽強說辭無法充分保障旅客權益,只會促使郵輪承運人更加濫用自身專業(yè)優(yōu)勢,為自己的失職找尋各種借口。
第二,郵輪公司安全信息披露存在明顯漏洞。雖然美國《郵輪旅客信任法案》對旅客的披露義務進行了規(guī)定,但現(xiàn)實中仍然有多數(shù)郵輪公司為了吸引旅客而刻意隱瞞一些于己不利的信息,如傷亡記錄等。郵輪承運人隱瞞或虛報船上的犯罪行為和意外事件不僅會誤導旅客,使其錯誤地相信該艘郵輪的安全性,對郵輪承運人自身也起不到警醒的作用,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xiàn)類似的危險,旅客權益得不到保障。學術界對于立法強制郵輪公司披露安全信息與傷亡記錄的呼聲越來越高,制定相關法律以約束郵輪公司的行動迫在眉睫。
3. 陸上觀光歸責不清,郵輪承運人易逃避責任
為了滿足目前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多數(shù)郵輪公司在原有海上觀光項目的基礎上,增加了陸上觀光活動。這種陸上觀光項目有可能是郵輪承運人提供的,也有可能是包括在旅客事先與旅行社簽訂郵輪旅游合同中的。但不管如何,郵輪承運人在其中所應承擔的責任限額都關乎旅客權益的保障。郵輪承運人為了逃避責任,降低自身責任限額,多會在承運合同中注明,陸上旅游的階段與郵輪旅游適用一個賠償責任限制。Kadylak v. Royal Caribbean Cruises一案,旅客事前被要求簽訂免責協(xié)議,聲明任何損害無論是發(fā)生在船上還是娛樂過程中都與旅游公司和郵輪承運人無關。郵輪承運人很明顯就是在利用不平等的條款逃避責任。美國聯(lián)邦上訴法院認為,旅客身處異國他鄉(xiāng),受環(huán)境限制面臨多方面困境,起訴郵輪承運人可以保護旅客合法權益,同時也防止郵輪承運人通過不平等的格式條款逃避責任。雖然早有相關判例,但就目前實務判決來看,郵輪公司和美國各法院對該嚴格責任制的適用仍存在認識的模糊性。
三、美國郵輪旅客權益保障實踐的對策與建議
(一)建立完善的知情權保障制度
無論是《國際郵輪旅客權利法案》還是《郵輪旅客信任法案》,郵輪承運人的告知與披露義務、旅客的知情權的規(guī)定都占據(jù)重要位置。雖然美國已經構建了較為完善的郵輪立法制度,但與知情權有關的危險概念界定、安全信息的范圍限制等內容仍存在不小的漏洞。這使得郵輪旅客相關權利的維護稍顯空洞,實現(xiàn)價值較低。因此,建立完善的知情權保障制度是極為重要的。美國迫切需要對知情權的范圍做出一個明確的規(guī)定,依據(jù)目前相關判例與習慣界定危險的判斷標準。同時針對郵輪方的安全信息披露義務,制定具體的安全信息披露制度,劃定信息范圍,以互聯(lián)網披露方式為主,其他宣傳途徑為輔,著重強調訂立合同時的告知義務。
(二)明確歸責原則和責任限制
郵輪旅游海上觀光階段責任限制過低,陸上觀光階段習慣適用海上的賠償責任限制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海上運輸具有風險大等特點,旅客受侵害的概率高于陸地。這種情況下,為鼓勵和促進郵輪行業(yè)的發(fā)展,就需要對賠償責任進行一定的限制。但是,陸上旅游一般不會出現(xiàn)郵輪海上航行那樣的特殊情況,若此時依舊進行責任限制,過分保護郵輪承運人的利益,顯失公平。因此,美國在郵輪立法的過程中,有必要明確郵輪承運人的歸責原則,著力提高現(xiàn)有賠償責任限額。基于海上和陸上不同的情況,郵輪承運人應適用嚴格責任與過錯責任相結合的歸責原則,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著力保障旅客權益。另外,郵輪承運人普遍適用《雅典公約》限制責任,但就現(xiàn)有情況來看這個限額明顯過低。美國應考慮重新調整責任限額,有計劃提高,以確保在發(fā)生旅客權益遭受的侵害的案件時,郵輪方能給予旅客最大的補償。
(三)加強郵輪行業(yè)監(jiān)管,進行統(tǒng)一規(guī)范
郵輪行業(yè)作為近年來的新興產業(yè)發(fā)展前景良好,經濟效益巨大。及時的設立相關機構規(guī)范行業(yè)內部行為,監(jiān)管行業(yè)內部動態(tài),統(tǒng)一管理郵輪行業(yè)是十分必要的。雖然目前美國海岸警衛(wèi)隊設立了國家郵輪專家中心,為國外船舶提供培訓,實時發(fā)布安全信息。但這不能完全滿足美國巨大的郵輪市場的需要。除了相關部門的監(jiān)管,郵輪行業(yè)內部也有必要采取行動,設立行業(yè)內部的監(jiān)督委員會,定期開會交流經驗,從更為實際的角度去分析郵輪行業(yè)現(xiàn)存的問題,思考解決方法。
注釋:
① H.S. v. Carnival Corp., 2016 LEXIS 153615 (U.S. Dist. 2016).
② Keefe v. Bahama Cruise Line, Inc., 867 F.2d 1318, 1322 (11thCir. 1989).
③ Kadylak v. Royal Caribbean Cruises, Ltd., 2017 LEXIS 2271(U.S. App. 2017).
參考文獻:
[1]羅依.論美國法下郵輪旅客人身權利保護.法制與社會.2014(3).
[2]馬炎秋、余婭楠.美國郵輪旅客保護立法動態(tài)研究.中國海商法研究.2014,25(1).
[3]郭萍、呂方圓.郵輪霸s船:維權抑或霸權.理論與現(xiàn)代化.2013(5).
[4]余婭楠.郵輪承運人對郵輪旅客的民事法律責任研究.中國海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5]劉夢云.郵輪旅客權利保護研究.大連海事大學碩士畢業(yè)論文.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