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顥 李九彬 王勇
摘 要:高中地理研學旅行活動是教育部倡導的以培育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一種教育活動?;邳h中央提出的教育治理理念,西南大學附中建立了高中地理研學旅行實施系統(tǒng),包含學科合作、社團合作、家校合作、中學—中學合作、高校—中學合作、社會機構—中學合作、項目賽事支持、教育行政部門支持和旅游交通保險支持九大子系統(tǒng),有效克服了目前面臨的優(yōu)質(zhì)師資隊伍缺乏、重旅行輕研學、學生主體地位缺失、活動評價手段缺失、組織保障難度較大這五大困境,走出了一條實施高中地理研學旅行活動的特色新路。
關鍵詞:研學旅行;困境;基地
一、引言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委印發(fā)《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為研學旅行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地理學研究的“人地關系地域系統(tǒng)”具有綜合性、區(qū)域性的突出特征,是與高中研學旅行關聯(lián)最密切的學科之一[1~2],而“地理實踐力”在2017版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被列為地理四大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一,進一步推動了地理研學旅行的蓬勃發(fā)展。如何科學、安全、有效地開展地理研學旅行活動對推進高中地理教育有著重要意義。
本文以教育治理理念為指引,教育治理指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利益群體和公民個體,通過一定的制度安排進行合作互動,共同管理教育公共事務的過程[3]。教育治理的突出特征是多主體參與的合作管理、共同管理、共同治理。參與管理的主體已經(jīng)不只是政府部門,而是包括各種非政府組織、各種社會團體、私人部門、公民個人在內(nèi)的多元主體。
本文結合西南大學附屬中學校(以下簡稱“西大附中”)20多年的實踐經(jīng)驗,探究高中地理研學旅行實施路徑,以期解決眾多學校在具體實施地理研學旅行中遭遇的諸多困境[4]。
二、高中地理研學旅行的困境
(1)優(yōu)質(zhì)師資隊伍欠缺。優(yōu)秀的研學旅行導師是研學旅行有效開展的保障。首先,高中地理教師比較欠缺野外實地考察研究的能力;其次,教師缺乏根據(jù)當?shù)貙嶋H情況因地制宜構建優(yōu)質(zhì)課程的能力和指導;最后,日常工作緊張繁忙,缺乏研究、準備、開展地理研學旅行活動的時間。
(2)重“旅行”,輕“研學” 。研學旅行活動最重要的原則是“教育性”和“實踐性”,“旅行”是手段,而“研學”是目的。目前“形式主義”“跑馬觀花”大行其道,使研學旅行“陷入‘游大于學‘只游不學‘重游輕學的怪圈”。
(3)學生主體地位缺失。研學旅行是一項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參與指導的學生自主學習活動。但很多時候一個班、甚至全年級、全校集體參與。以完成教師教學計劃為目標,忽略了學情,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和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在這種“人海戰(zhàn)術”中,學生學習過程由本來的主動探究變?yōu)楸粍咏邮堋?/p>
(4)活動評價手段缺失。學習評價是課程實施的終結,是課程目標是否達到的測量手段,是課程開發(fā)反思的重要依據(jù)。目前,高中地理研學旅行課程在全國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所以在研學旅行活動中往往會出現(xiàn)“重探究,輕反思;重活動,輕評價”的現(xiàn)象,很多學校在開展完研學旅行活動后草草了事,有的甚至缺乏評價環(huán)節(jié)。
(5)組織保障難度較大。研學旅行面臨以下問題:學生離開學校,安全責任應該由誰負責?學生研學旅行過程中所產(chǎn)生食宿、交通、游覽、研究的費用應該由誰承擔?學生研學旅行過程的經(jīng)費應該由誰監(jiān)管?安全責任的壓力以及研學旅行組織經(jīng)費的缺乏讓很多學校對高中地理研學旅行望而卻步。
以上困境可歸結為一個根本性的問題——高中地理研學旅行活動僅依靠學校是不可能做好的,需要整合行政機構、社會機構等各種力量。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教育治理”理念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有效途徑。
三、地理研學旅行實施系統(tǒng)的構成及內(nèi)容
西大附中地處川東平行嶺谷區(qū)華鎣山支脈縉云山與中梁山之間的北碚向斜,緊鄰嘉陵江,地質(zhì)、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動物資源豐富,周邊地區(qū)有著獨特典型、豐富多樣的地理環(huán)境。學校倡導為學生終身發(fā)展奠基,實施應試與素質(zhì)雙優(yōu)教育,以“大學里的中學,中學里的大學”為發(fā)展目標,開發(fā)了系統(tǒng)的學科選修課程體系,在學生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方面有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
鑒于有著獨特的地理研學旅行課程資源、良好的合作組織機構、豐富的實踐活動開展經(jīng)驗,西大附中建立了行政部門—中學—高?!鐣献鞯母咧械乩硌袑W旅行實施系統(tǒng)(圖1)。
(1)學科合作系統(tǒng)。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核心,西大附中地理研學旅行活動設計整合了多個學科,形成了多學科合作指導的團隊。例如,馬鞍溪環(huán)境監(jiān)測活動整合了地理、生物、化學組的力量;筆記縉云山整合了地理、生物組的力量;天象攝影整合了地理組、物理組、信息組的力量等。
(2)社團合作系統(tǒng) 。高中地理學生社團是指對地理科學有共同興趣愛好或者有所特長的學生自發(fā)結成開展地理學習或研究的高中生群眾組織,如地學社和天文社。社團各有四個部門(圖2),其中科研部與考察部(天文社的天象部)帶領社團成員開展了大量的研學旅行活動。在活動中,學生根據(jù)自身興趣和研究需要,在導師幫助下,制定個性化、小眾化研學旅行方案,形成具有深度的研學旅行成果。
(3)家校合作系統(tǒng)。在中小學實施研學旅行活動離不開家長的支持。一方面,與家長積極聯(lián)系和溝通,獲得其人力、物力和財力支持,邀請部分家長與學生一起研學旅行以保障安全。另一方面,根據(jù)家長的職業(yè)和特長,吸引其參與課程的開發(fā),擔任指導教師。
(4)中學—中學合作系統(tǒng)。研學旅行在一個相對較小的區(qū)域范圍內(nèi)且學情大致相同的情況下,可以相互借鑒、取長補短甚至同步實施。西大附中與部分主城中學、邊遠區(qū)縣中學地理教研組建立了高中地理研學旅行活動的長期合作機制。2015年以來,通過同課異構、田野調(diào)查、科學考察等形式,定期聯(lián)合開展研學旅行活動,也拓展了校校合作的領域。
(5)高校—中學合作系統(tǒng)。西大附中與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共建協(xié)同創(chuàng)新育人基地展開了廣泛的合作。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歷史悠久、實力雄厚,擁有院士 1 名,教授、副教授 38 名;擁有地理科學實驗教學中心、巖溶地貌實驗中心、地球化學與同位素實驗室、GIS 實驗室、自然地理實驗室、地質(zhì)館和天文館等優(yōu)質(zhì)硬件設施,為我校地理組提供了科學前沿指導、師資培訓提升、實踐設施提供、課程共同開發(fā)、直接指導活動等多方面的支持。
(6)社會機構—中學合作系統(tǒng)。西大附中與重慶自然博物館、三峽博物館、北碚圖書館等社會文化機構以及縉云山植物園、金佛山、仙女山和黑山谷地質(zhì)公園等社會科學機構展開了廣泛合作,這些機構一方面為西大附中高中地理研學旅行提供了設施、設備、書籍、場地支持,另一方面為研學旅行實施提供了人員(專家指導、講解人員)支持以及安全保障。近年來,西大附中師生的足跡已踏遍重慶周邊的山山水水(圖3)。
(7)項目賽事支持系統(tǒng)。一方面,積極參與國內(nèi)、國際教育合作項目,獲得課程學習與實踐交流。如中瑞合作“環(huán)境小碩士”項目、中英酸雨研究項目、氣候酷派項目、國際環(huán)境小記者項目、長江水學校項目、生物多樣性項目、青少年生態(tài)環(huán)境接力調(diào)查項目和北京大學天文地學夏令營項目等。另一方面,建成學生科學研究、研學旅行成果展示和比賽的平臺,如中國地理學會主辦的地球小博士地理科普知識大賽、教育部主辦的“北斗杯”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中國科協(xié)主辦的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環(huán)球健康與教育基金會主辦的環(huán)球自然日項目、中國地理學會舉辦的中學生地理奧賽、中國天文學會主辦的中學生天文奧賽、重慶市宣傳部等主辦的自然筆記大賽等。這些項目和賽事的開展,不僅豐富了高中地理研學旅行課程,還為學生研學旅行成果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臺,和更豐富多樣的評價手段。
(8)教育行政部門支持系統(tǒng)。高中地理研學旅行活動的實施,離不開上級教育部門的大力支持。近年來,重慶市教委、市教科院為西大附中開展研學旅行活動提供了政策保障、運行監(jiān)督、師資培訓、經(jīng)費支撐、課題立項等強力支持。西大附中也在教育行政部門的支持下,大膽探索研究,一共申請到教委、教科院關于高中地理研學旅行方面的科研項目6個,市級精品選修課程2門。
(9)旅游與交通及保險支持系統(tǒng)。高中地理研學旅行活動還離不開社會以及其他行政機構的支持,西大附中與各地旅游局合作開辟了多個研學旅行實踐基地。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與行業(yè)資質(zhì)一流的旅行社和保險公司合作,既為研學旅行活動中的師生提供了較為便捷舒適的食、宿、行,還為研學旅行提供了安全保障,解決了安全保障的后顧之憂。
綜上所述,西大附中在教育治理視角下,構建了高中地理研學旅行實施系統(tǒng),突破了目前研學旅行活動的困境,走出了一條實施研學旅行活動的新路。不僅開發(fā)了多樣化、個性化的課程資源,還獲得了優(yōu)質(zhì)的師資保障;學生自我評價、社團評價、教師評價以及研學旅行成果參與的各類賽事獲獎評價相結合,關注研學的過程,豐富了評價方式,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熱情和自主性;在教育行政部門、學校的專項經(jīng)費,以及家長委員會的支持下,解決了研學旅行活動的經(jīng)費問題;在教育行政部門的政策支持,與旅游公司、保險公司以及家長委員會廣泛合作,共同承擔安全責任,解決了研學旅行活動安全保障的后顧之憂。
參考文獻:
[1] 韋志榕.與老師們談談地理核心素養(yǎng)[J].地理教育,2016(4):5.
[2] 龍泉.地理學科育人價值與地理核心素養(yǎng)[J].地理教育,2017(3):5.
[3] 褚宏啟.教育治理:以共治求善治[J]教育研究,2014(10):4.
[4] 于書娟,王媛,毋慧君. 我國研學旅行問題的成因及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7(7):11.
作者單位:1.西南大學附屬中學校(400700);2.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4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