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 廣東 深圳 518131)
2017年底國家標委會發(fā)布GB/T 2664-2017《男西服、大衣》[1](以下簡稱“新標準”),并從2018 年7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代替舊標準GB/T 2664-2009《男西服、大衣》[2]。經過修改后的新標準指標更加合理,更加貼近消費者的實際穿著需求,并更具實際可操作性;而且更加注重產品安全性能的考核,從而能更有效保障消費者的安全和合法權益。本文在此對新標準修改內容與舊標準進行詳細對比分析。
與舊標準比,新標準在適用范圍中增加了“不適用于年齡在36個月及以下的嬰幼兒服裝”的規(guī)定。這是由于2016年強制性標準 GB 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guī)范》[3]實施以后,3~14歲兒童男西服、大衣還應同時符合該標準的相關要求。
1.使用說明。舊標準規(guī)定成品使用說明按GB 5296.4和GB 18401的規(guī)定,新標準改為按GB/T 5296.4和GB 31701的規(guī)定。3~14歲兒童服裝使用說明中安全類別按GB 31701標注,14歲以上兒童及成人服裝還是按GB 18401標注。將嬰幼兒和兒童、成人男西服、大衣嚴格區(qū)分是符合現(xiàn)實情況和市場需求的。嬰幼兒和兒童應該受到格外保護。
2.輔料要求。新標準增加了對裝飾花邊、袋布、拉鏈、繩帶、松緊帶等輔料的相應要求。舊標準要求鈕扣及附件光滑、耐用,經洗滌和熨燙后不變形、不變色、不生銹、不掉漆;新標準除鈕扣外對裝飾扣、拉鏈及其他附件也提出要求“表面光潔、無毛刺、無缺損、無殘疵、無可觸及銳利尖端和銳利邊緣”。對于拉鏈還要求嚙合良好、順滑流暢。
3.外觀質量。新標準將外觀質量要求并入縫制要求,從而使標準更加簡潔;針距范圍采用下限值規(guī)定,將眼針距密度和明暗線的要求進行修改,對釘扣針距密度不作要求,提高包縫線針距密度下限至11針/3cm;將規(guī)格尺寸測量方法改成按GB/T 31907《服裝測量方法》規(guī)定;重新調整了質量缺陷判定依據(jù)(見表1)。
表1 外觀質量缺陷判定的對比
4.理化性能
(1)安全性能。相對于舊標準,新標準增加3歲以上至14歲兒童穿著西服、大衣的安全性能應同時符合GB 31701的規(guī)定。即3-14歲兒童服裝在甲醛、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異味等項目同舊標準一樣應符合GB18401中對應安全技術類別的要求,同時應滿足GB 31701中對重金屬、鄰苯二甲酸酯、燃燒性能和耐濕摩擦性能的要求。
(2)尺寸變化率及洗滌后外觀。新標準根據(jù) GB/T 8629-2017《紡織品試驗用家庭洗滌和干燥程序》 調整了洗滌方法和干燥方法,洗滌程序改為4G,增加了明示手洗的采用洗滌程序4H;使用說明注明不可水洗產品不考核水洗尺寸變化率和水洗后外觀。干洗尺寸變化率增加了采用緩和干洗法的規(guī)定,使用說明注明不可干洗產品不考核干洗尺寸變化率和干洗后外觀。新增了洗滌后外觀質量要求,應符合GB/T 21295-2014《服裝理化性能的技術要求》表13中外觀質量規(guī)定。一直以來西服產品的洗后外觀質量比較受消費者關注,標準在這方面修改后更貼合實際和市場需求。
(3)接縫性能、覆粘合襯部位剝離強力。接縫性能方面,舊標準的紕裂在新標準上改成了接縫性能。具體分成精梳面料、粗梳面料、里料三部分進行考核,且稍微降低了對于粗梳面料的縫子紕裂程的要求至≤0.7cm,對于精梳面料和里料則按照舊標準的規(guī)定≤0.6cm。新標準對于接縫性能測試中出現(xiàn)紗線滑脫、織物撕破或縫線斷裂現(xiàn)象是判定不符合要求的。覆粘合襯部位剝離強力方面,舊標準對于滿足粘合襯測試要求的樣品都要進行剝離測試。而新標準只需考核領子和大身部位的剝離強力,且粗梳面料產品不考核;舊標準不考核非織造布粘合襯,新標準改為若剝離強力試驗中無法剝離時則不考核。因此,新標準更加符合實際。
表2 縫性能和覆粘合襯部位剝離強力的差異
(4)色牢度
新標準增加了對面料、里料的耐汗?jié)n色牢度項目的要求。由于耐干洗色牢度試驗方法標準更新,新標準在耐干洗色牢度測試時增加試樣與貼襯織物貼合后進行試驗,將評定溶劑沾色改為貼襯沾色。耐皂洗色牢度、耐濕摩擦色牢度不考核使用說明中注明不可水洗產品,耐干洗色牢度不考核使用說明中注明不可干洗產品。此外,里料耐干摩擦色牢度的合格品要求由≥3級升半級至≥3-4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