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正處于比較活潑好動的年齡階段,很難長時間專注閱讀,注意力經(jīng)常會分散。小學語文教師如果還是根據(jù)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閱讀,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很難得到有效提高,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中開展個性化閱讀,尊重學生的主觀意愿,按照小學生的特點和愛好來選擇閱讀的方法和材料,就能夠有效的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運用個性化的閱讀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模一樣的兩片樹葉,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每一個小學生的生長環(huán)境、學習能力、思考方式、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知識水平等都不相同,存在著個體差異性。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尊重學生們所存在的個體差異性,根據(jù)不同的學生,創(chuàng)設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們結合自己的思考來進行選擇,以避免學生們出現(xiàn)人云亦云的現(xiàn)象。根據(jù)學生們的學習水平、愛好等,進行個性化的教學,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個性化見解。
比如,在學習《美麗富饒的西沙群島》這一篇課文時,語文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合理的分組,讓學生們進行分組討論。每一個小組的學生都可以任意挑選課文中的一部分內(nèi)容來進行反復閱讀,可以描述西沙群島的海水、魚類或者貝殼等。并根據(jù)自己所挑選的段落,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小組其他的成員來進行回答。對于小學生來說,讓他們自主的挑選自己喜歡的段落,能夠有效的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在閱讀的時候就會更加的投入。然后,再讓學生們根據(jù)自己所選擇的段落,在課堂之中開展自由討論,語文教師還要實時的監(jiān)督,及時的糾正學生們所出現(xiàn)的錯誤理解。最后,還可以在課堂中開展“我是小導游”活動,讓學生擔任導游的角色,給同學們介紹西沙群島的美麗風景。在課堂之中,語文教師給予了學生們充分的閱讀空間和討論空間,讓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了課堂效率的提升。
閱讀的過程,就是文本、學生、教師之間交流和溝通的過程。所以,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之中,可以鼓勵學生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感悟,欣賞穩(wěn)重的情感表達,或者勇敢提出自己的質(zhì)疑等。合理的引導學生,讓學生們在課堂之中進行積極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從而解決問題。提出質(zhì)疑,能夠讓學生們更加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從而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
比如,在結束了《蒲公英》這一課程的學習之后,語文教師就讓學生們在課堂上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假如有一天,你變成了蒲公英種子,那么你會怎么做?學生們一時之間十分踴躍,在課堂上爭相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很多學生都贊同課文中第三顆種子的行為。不過也有的同學說道:“為什么不能夠落在水星上呢?讓水星開滿了蒲公英,那是多美的畫面啊”“為什么不落在南極,和企鵝玩?!薄蠹腋魇慵阂姡娂娞岢隽俗约旱馁|(zhì)疑,教師繼續(xù)讓別的學生針對這些質(zhì)疑,發(fā)表個人看法。有的學生說:“想象很美好,但是現(xiàn)實實踐起來并沒有那么容易?!庇械膶W生說:“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想,值得支持?!庇械膶W生說:“不論如何,有夢想就要去努力追尋,只有這樣,才不會讓自己后悔”……教師全程聆聽學生們的討論,到了最后,再做出總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追夢的道路上,難免要遇到坎坷。努力追夢是正確的,但是一定要腳踏實地,從實際出發(fā),不能夠天馬行空,做出不必要的犧牲?!苯處煶浞挚隙藢W生的閱讀思想,并讓學生們發(fā)揮自己的個性,勇敢提出質(zhì)疑,拓寬了學生的眼界,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
每一個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都是不一樣的,即便是一模一樣的閱讀材料,每個人心中得出的感悟也都是不一樣的。小學生由于生長環(huán)境和知識背景的不同,對于每篇文章的感悟能力也有了偏差。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之中,一定要根據(jù)小學生們所存在的這些差異性,讓他們?nèi)轿涣Ⅲw化的去理解文章、品讀文章、賞析文章,通過閱讀、感悟、閱讀的過程,讓學生融入自己的個性化理解,逐漸掌握所學內(nèi)容。
比如,在學習《花的學?!愤@一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們對“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樹枝在林中互相碰觸著,綠葉在狂風里簌簌地著,雷云拍著大手,這時,花孩子們便穿了紫的、黃的、白的衣裳,沖了出來”這句話進行反復的閱讀和感悟,并在課堂中分享自己是如何閱讀的。教師給予了學生發(fā)揮的空間,所以學生們能夠更加自由的進行表達。有的學生說道:“我認為這句話主要說的就是下雨之后,所有的花朵都被風和雨吹跑了,描寫的是下雨之后大自然的景象,所以在閱讀的時候,我將“碰觸”“簌簌”“拍著”“沖”等字眼都加重了讀音,從而體現(xiàn)出雨水的來勢兇猛。”有的學生則說:“認為這句話重點表現(xiàn)的是花的姿態(tài),所以我讀的時候,就會在“紫的”“黃的”“白的”等字眼上加重讀音,表達出花朵的各種顏色,五彩斑斕”……諸如此類,學生們各自發(fā)表了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每一個學生對這句話理解的側(cè)重點都有所不同。在反復閱讀的過程中,加深了對課文的印象,更加理解課文中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和情感寄托,從而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審美情趣,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作者情感的熏陶,形成健康的世界觀、價值觀,從而促進學生們的個性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
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學家曾經(jīng)說過:學生們在進行思考的過程中,重要的不是牢記他人的思想,也不是親自背書,而是讓學生自己動腦,進行自主的思考,換而言之,就是讓學生去創(chuàng)造。閱讀教學的過程,就是一個碰撞知識論點,實現(xiàn)情感交流的過程,小學生活潑好動,還沒有自主的思考能力,因此,在這個過程之中,語文教師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不僅僅要完全掌控語文課堂,創(chuàng)設出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讓語文課堂變得更加的生動有趣,充滿活力,同時還要積極的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更加自主的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去,從而有效提升小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比如,在學習《九寨溝》這一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給小學生們提問,讓他們帶著問題去進行閱讀活動:“同學們,你們認為九寨溝最美的是什么???九寨溝都有什么特色景點?。繛槭裁匆f九寨歸來不看水呢?”帶著這些問題,小學生們在閱讀的時候,就會提高自身的專注力,帶著思考去閱讀,通過閱讀,他們開始各抒己見:“我認為九寨溝最美的景點就是壯觀的諾日朗瀑布,是我國的瀑布之冠”“我認為九寨溝最美的景點是它的動植物資源,里面的金絲猴、羚羊、大熊貓都值得人們?nèi)ビ^賞”“我認為九寨溝最美的是五花海,湖水深淺不同,水草和藻類不同,所以在同一個水域上,都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顏色,比如說藏青色、墨綠色、鵝黃色等,所以才有了九寨歸來不看水這樣的說法”等。作者通過全方位的描寫,將九寨溝的美景凸顯的淋漓盡致,而通過描寫九寨溝的自然特色風光,表達了自己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學生們通過教師的合理引導,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帶入了自己的個性化感情,所以對于課文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實現(xiàn)了個性化閱讀。
總而言之,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之中,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之間所存在的個體差異性,積極營造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豐富教學內(nèi)容,選擇合理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們做到真正的個性化閱讀,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實現(xiàn)學生們的個性化閱讀,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促進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