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yè)與教育活動的其他各個方面有著密切的關系。它既是教師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又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設計作業(yè),既要顧及作業(yè)的一般作用與功能,更要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從而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都得到提高。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嘗試了以下做法。
學生是有差異的。如果經(jīng)常做無差異的作業(yè),勢必會造成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現(xiàn)象。這樣,學生的語文能力的發(fā)展就會受到遏制。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一定要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作業(yè)有一定的層次性和發(fā)揮性,便于學生選擇練習的量度和難度。這樣的作業(yè)設計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能力強的可選擇較難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簡單的。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選擇作業(yè),就能使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對于作業(yè),過去片面強調獨立思考,沒有把“合作”作為必要的素質來培養(yǎng)。自主性的作業(yè)還可以允許學生選擇完成的方式,可以在與爸爸媽媽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同學合作完成。如和爸爸媽媽一起辦一張環(huán)保小報,一起分角色朗讀一篇課文;和同學一起完成小制作,小實驗等。甚至放手請學生自己設計作業(yè),自己選擇作業(yè),自主定量,把做作業(yè)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長期以來,人們往往把作業(yè)的功能定位于“知識的鞏固”和“技能的強化上”,導致作業(yè)陷入機械重復、單調封閉的誤區(qū)。但是,小學語文要培養(yǎng)的是學生聽、說、讀、寫四方面的能力,因此,這種單一的書寫作業(yè)已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而且單調的書寫工作也是一些學生失去學習興趣、不按時或不完成作業(yè)的原因之一。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狀,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經(jīng)常根據(jù)教學內容的要求和特點,設計形式多樣的作業(yè),我曾嘗試過下列語文實踐性作業(yè),學生興趣盎然,樂做喜學。
1.續(xù)寫
在學完課文以后,引導學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順著作者的思路把課文再寫下去。學生通過豐富的聯(lián)想和內心體驗,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同時發(fā)展了思維能力和想象力以及表達能力。
2.做資料卡
在學課文之前,讓學生搜集課文相關資料做成資料卡。搜集相關資料的渠道是很多的,如可以到圖書館、上網(wǎng)、問周圍的人等。從中學生可以獲得多方面的鍛煉。學期結束,學生可以把卡片裝訂存放,我告訴學生這就是他們的一筆財富。
3.觀察體驗
學課文之前或學完課文后,為了讓學生明確某些自然現(xiàn)象的存在,布置學生親自觀察,切身體驗,然后寫成觀察日記。如學完《翠鳥》一課后,為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翠鳥的可愛,我給學生布置觀察我們身邊的春天,學生興趣特別濃,通過觀察學生不僅享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在觀察日記中有些同學春天景色描寫特別美,還寫到了春天的其他一些可愛的動植物,從中抒發(fā)了自己對大自然的那種無限熱愛的感情。
4.畫圖想象
為了更好地學習課文,調動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感受語言文字的美和魅力,通過畫圖想象學生可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如教學古詩《鳥鳴澗》時,為了讓學生體會詩的意境,我布置了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對詩的理解畫一幅畫。當時學生們的熱情特別高漲,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第二天,我面對一幅幅精心描繪的圖畫,與其說是在批改作業(yè),不如說是在欣賞作品。學生從中也切實感受到了“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的美好深遠的意境。
5.排演課本劇
對于一些思想教育性很強,故事生動的文章,可以布置學生自愿組成小劇組編成課本劇。這項作業(yè)很花工夫,但學生對排演課本劇作業(yè)非常喜歡,例如學習獨幕劇《“三顆紐扣的”房子》后,學生就試著把這個劇本演一演,將文字轉化為具體的形象,興趣濃厚。
6.辦小報
辦小報是考查學生綜合能力很好的辦法,也是學生才藝展示的一個大舞臺。如學習了《黃山奇松》一文后,我要求學生收集有關黃山各種風景名勝的圖片、文章、詩歌,舉辦一次“黃山知識知多少”的小報展覽。既延伸了課堂訓練目標,激發(fā)學生探索欲望,又擴大了視野。 學生實踐性作業(yè)形式很多,這要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不斷鞏固完善與創(chuàng)新,力爭讓每個學生在適合自己的作業(yè)中都取得成功,獲得輕松愉快和滿足的心理體驗。
作為語文教學內容重要之一的作業(yè),也不能局限于課內學習內容中,拘泥于課本知識中。小學語文課本的內容雖然豐富,但是知識畢竟有限。語文學習的天地很廣闊,語文教學的觸角要伸向小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讓學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營養(yǎng)。例如,可以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活動。通過走訪、查閱有關資料,對所熟悉的周圍環(huán)境,人物等進行調查活動,了解生活的變遷,時代前進的步伐,學習身邊的榜樣;還可以要求學生每天看新聞、說新聞;到大街小巷去收集廣告語、警示語進行交流……這樣把作業(yè)設計與兒童的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學習活動結合起來,以鞏固、應用、深化所學的語文知識,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鞏固語文知識,發(fā)展語文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在豐富的社會生活中得到提高。
“教者有心,學者得益?!弊鳂I(yè)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它的優(yōu)化設計,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減負空間,豐富課余生活,發(fā)展獨特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