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初中生學習語文的基本途徑。語文課的成功與否多半取決于閱讀成效。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注重閱讀教學,應用體驗式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積極性,令學生在閱讀中感悟知識內涵,提高自身素養(yǎng)。
體驗式閱讀教學最為重要的是鼓勵學生對文章內容產(chǎn)生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在形成學生思維方式和培養(yǎng)學生思想感情中有著巨大作用。體驗式教學模仿真實場景,加深學生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時,體驗式教學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差異性,體現(xiàn)出人文關懷,并加深學生對語文的熱情,也體現(xiàn)出體驗式教學優(yōu)化初中語文教學的功能。
在體驗式閱讀教學模式中,首先教師需要明確學生主體地位,改變以往教學方法,應用新型體驗式教學模式,以適應學生的個人特點和時代發(fā)展需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語文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自身教學能力,積極引導和支持學生進入體驗式閱讀環(huán)境中學習,給予學生勇于表達的心理暗示,令學生有自信表達出對文章的觀點和想法。例如,學生在閱讀魯迅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文章時,過去的生活水平和現(xiàn)在的生活水平有很大不同,學生對于文章中的事物缺乏認知,因此教師需耐心向學生講解具體事物,對文章中描繪的“皂莢樹”“石井欄”“ 天子”等事物和生命做詳細解答。在學校允許的條件下還可以由教師組織學生集體前往博物館或歷史紀念館等相關文化場所,切身觀察、體驗以往的生活方式和歷史環(huán)境,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增強學生的歷史底蘊。在體驗式教學模式中,教師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從實際角度出發(fā),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考慮學習需求,這是語文課程中應用體驗式教學最好的體現(xiàn)。
體驗式教學是通過教師設置相關課程場景,讓學生身處于作者的時代背景中,體會與日常生活環(huán)境的差異,身臨其境的感受作者所思所想。例如,在教《孔乙己》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設置出孔乙己的人像,使用投影播放資料,讓學生更為直觀的感受人們在封建社會對科舉的依賴和迷信,切身體會孔乙己命運多舛的可悲可嘆,以及作者面對封建社會的厭惡和不滿。教師還可以通過小品表演方式,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加深學生對孔乙己的形象認知,從而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
教師在實施體驗式教學模式時,可以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根據(jù)文章的情節(jié)、人物,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開展相關內容的小游戲,在深入文章情節(jié)的游戲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還可以在游戲中添加文章中的情景,令學生置身于情景之中進而體會、感悟文章內涵。并把感悟出的內涵情感應用于個人生活之中,實現(xiàn)教育的本質,引發(fā)情感共鳴。體驗式教學不僅可以提升學生感悟能力、閱讀能力,還能夠提升學生思想水平。例如,學生在閱讀《十八歲和其他》文章時,了解到文章人物的少年經(jīng)歷,感受到父母與孩子之間相互理解,交流感情的重要性,教師以此引導學生對自己少年時的行為進行反思,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孝敬父母、尊重父母。
體驗式教學是指教師應用計算機技術與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查找相關教學資料。教師在備課時,根據(jù)自己教課內容和教學方式使用多媒體設備教學,讓學生在真實情景的感受中學習,從而有所感悟。把對內容的理解向教師表達,培養(yǎng)學生對待事物具備正確的判斷能力,親身去體會知識的產(chǎn)生和傳播過程,從而達成體驗式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的體驗式教學課堂通過模擬真實場景,讓學生置身于鮮活靈動的知識內容當中,在模擬情景中產(chǎn)生情感體驗,從而促進教師和同學相互交流、分享。
在體驗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在情景體驗過后,可以對教師表達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相互之間進行討論。這也充分體現(xiàn)出語文教學應用體驗式閱讀后提升了極高的課堂效率,并且教師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應用體驗式教學模式時,學生可以明確語文閱讀的作用和目的,帶著問題去閱讀、去思考,并在教師的引導下正確理解,從而促進師生、生生、學生與作者的溝通交流。
應用體驗式閱讀模式的初中語文教學,在教師設置課程內容場景時,讓學生進入作者的思想中去,體驗創(chuàng)作時的場景和感受。最基本的方式是使用多媒體設備和網(wǎng)絡技術進行教學,在教學情境中感悟文章知識內涵,讓學生從中體會情感及觀點產(chǎn)生的過程。教學時,教師需對文章有體驗、感悟,然后在學生發(fā)表觀點闡述自己的想法時,從中糾正學生的思想偏差。例如在學生閱讀古詩《題破山寺后禪院》時,教師可以闡述其中意義,然后學生自己感悟詩人描繪的情景,通過繪畫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讓學生形成創(chuàng)造性思維。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體驗式教學時,教師需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加深學生對文章情感的注入,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體驗文章意境,從中感悟內涵,收獲知識,切實提升初中語文課程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