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雪草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心靈雞湯”這種文體受到普羅大眾的追捧和喜愛,幾乎到了泛濫成災(zāi)的地步。除了真正的雞湯,這其中也不乏毒雞湯、偽雞湯,甚至是不靠譜的雞湯。無論什么文,無論什么書都能套到“雞湯體”中,像勵志的、養(yǎng)生的,甚至是名家名著都不放過,放之四海而皆準(zhǔn)。
打開微信朋友圈,到處是辣眼睛的“雞湯文”,看得多了,終于有人忍不住了,大喊一嗓子:“求求您,別轉(zhuǎn)了,我快被惡心死了!”也有人因為“雞湯文”而患病,看到“雞湯文”就焦慮。
雞湯有那么好喝嗎?誰都想干一碗,喝得上了癮。雞湯有那么難喝嗎?喝得中了毒,且癥狀不輕。其實不管做什么事情,最好都不要走極端,太偏激只能失掉事物的本來真相。
“心靈雞湯”原本是指那些柔軟,能碰觸內(nèi)心深處的某一根弦,有溫暖、勵志功效的文章,在別人的故事里療愈自己的人生。遇到過不去的溝兒坎兒,情緒萎靡,或糾結(jié)失控時,不妨喝一碗,雖不能解決本質(zhì)存在的問題,但終究會讓心靈舒暢一些。
古人也煲心靈雞湯,只是以他們對文化的定位而言,不叫雞湯而已。400年前,明代有一個叫洪應(yīng)明的人,生卒年份已不可考,想來活著的時候籍籍無名。倒是明末詩人、居士、收藏家馮夢楨在《仙佛奇蹤》中帶了一筆:“洪生自誠氏,幼慕紛華,晚棲禪寂?!闭f這洪應(yīng)明早年熱衷塵世繁華熱鬧,追求功名利祿,經(jīng)歷世態(tài)炎涼之后,晚年出家,參禪念佛。
洪應(yīng)明用窮盡一生的時間,煲出一碗心靈雞湯《菜根譚》,意思是說,嚼得菜根,萬事可成。他用飽經(jīng)憂患的人生做文火,慢慢熬煮他的人生經(jīng)驗和思想感悟,終成一碗風(fēng)靡海內(nèi)外的心靈雞湯。
這碗雞湯雅俗共賞,可謂營養(yǎng)豐富,以道家文化為本,糅合儒家的中庸之道,兼道家的無為,釋家的出世,集儒釋道三家以及自己的人生體悟,燴成一鍋,小火慢燉,用一輩子的時間,熬出一碗營養(yǎng)、美味、實用,符合國人思維體系的出入世法則。
這樣的雞湯不用多,有一碗就夠喝半輩子。相比某些人,比小蜜蜂還勤勞,一晚上煲了好幾碗雞湯,是否美味姑且不論,這營養(yǎng)可能也會大打折扣。更有甚者或者白水加小毒,或者白水加激素,調(diào)出一碗所謂的雞湯,喝得人精神亢奮,或者有中毒反應(yīng)都不奇怪。有精神受到創(chuàng)傷,心靈需要慰籍的人,請繞行。
記得小時候,日子過得捉襟見肘,家家戶戶都是手頭拮據(jù),一年到頭難得見到葷腥,偶爾喝一碗雞湯,簡直像過節(jié)一樣,身心愉悅,恨不能把盛湯的碗用開水沖洗干凈喝掉。后來,生活條件好了,雞湯終于不再是奢侈品,有的人恨不能天天喝,頓頓喝,樂此不疲,以致于喝出“三高”,半身不遂。
其實,雞湯再好喝也不能天天喝,頓頓喝,喝多了會跑偏、會生病,會出現(xiàn)不良后果。這世間,還有很多好吃好喝的東西。除了雞湯,還有蔬菜、水果、菌類等,各種有裨益的食物還有很多很多。千萬別靠“雞湯”去支撐整個人生大廈,去支撐整個的精神世界和心靈家園,有需要時有選擇地喝一碗雞湯,既滋補又美味,是不是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