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慧 魏昌艷
(陜西省鎮(zhèn)安縣木王林場 陜西 鎮(zhèn)安 711500)
松針銹病是松類針葉重要病害,為害馬尾松、油松、華山松、黑松、紅松等苗木和幼樹的針葉,致使針葉枯死,為防治此病,筆者進行了松針銹病發(fā)生及防治效果試驗,現(xiàn)總結如后。
1.1癥狀識別。針葉受害初期產(chǎn)生淡綠色斑點,后變暗褐色點粒狀疹皰,在疹皰的反面,產(chǎn)生橘黃色皰囊狀銹子器。囊破后散出黃粉,即銹孢子。最后在松針上殘留白色膜狀物,為銹孢子器的包被。病針萎黃早落,春旱時新梢生長變慢,連續(xù)發(fā)病2~3年病樹即枯死。
1.2病原。此病由擔子菌亞門冬孢菌綱銹菌目鞘銹菌屬的一些銹菌引起。
1.3發(fā)生規(guī)律。銹菌的冬孢子當年8月末至9月上、中旬產(chǎn)生擔孢子,擔孢子借風雨傳播,落到油松針葉上,遇濕生芽管,由氣孔侵入,以菌絲體在針葉中越冬。翌年4月末開始產(chǎn)生性孢子器,5月初產(chǎn)生銹孢子器,6月初銹孢子成熟,由風傳播到葉上,萌發(fā)侵入后先產(chǎn)生夏孢子堆,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產(chǎn)生冬孢子堆。4~10月油松發(fā)病嚴重。病害在坡頂較坡腳發(fā)病重;迎風面較背風面發(fā)病重;樹冠下部較上部病重。7~8月細雨連綿的年份病害最易流行。
2.1試驗林概況。試驗設置在陜西省鎮(zhèn)安縣木王林場油松幼林,試驗面積1hm2,樹齡10年,株行距1.2 m×1.5m,生長中等,郁閉度0.7。林內(nèi)松針銹病危害較嚴重。
2.2試驗方法
2.2.1消滅病源防治試驗。清理林地:及時將病枝、病葉、枯枝落葉等集中燒毀,以消滅病源。試驗設置消滅病源與未消滅病源(CK)2個處理組,做對比試驗,消滅病源后調(diào)查防治效果。
2.2.2 噴0.3~0.5波美度石硫合劑防治試驗。在嚴重發(fā)病的林內(nèi),早春在針葉上噴0.3~0.5波美度石硫合劑防治,翌年4月末開始產(chǎn)生孢子器之前開始噴,以抑制冬孢子堆遇雨膨裂產(chǎn)生擔孢子。試驗設置噴0.3~0.5波美度石硫合劑與噴清水(CK)2個處理組,噴后調(diào)查防治效果。
2.2.3 噴灑1∶2∶100倍的石灰倍量式波爾多液防治試驗。3~4月噴灑1∶2∶100倍的石灰倍量式波爾多液防治,以清水為對照,噴灑后調(diào)查防治效果。
3.1 消滅病源防治效果。從表1可以看出,結合林地清理及時將病枝、病葉和落枝落葉等集中燒毀,以消滅病源,防治后其病株率降為6%,此法簡單易行,無公害,效果好,是一項可推廣的理想防治措施。
3.2 噴0.3~0.5波美度石硫合劑防治效果。從表2可以看出,在發(fā)病重的林內(nèi),早春噴0.3~0.5波美度石硫合劑后,其病株率為8%,防治效果好。
3.3 噴灑1∶2∶100倍的石灰倍量式波爾多液防治效果。從表3可以看出,3~4月噴灑1∶2∶100倍的石灰倍量式波爾多液后,其病株率為4%,防治效果明顯。
表1 消滅病源防治效果
表2 早春噴0.3~0.5波美度石硫合劑防治效果
表3 噴灑1∶2∶100倍的石灰倍量式波爾多液防治效果
試驗研究結果表明,不同防治方法均取得了較好的防治效果。結合林地清理及時將病枝、病葉、枯枝落葉等集中燒毀,消滅病源,防后其病株率為6%,此方法簡單易行、無公害、效果好,是一項可推廣的理想防治措施。在發(fā)病重的林內(nèi),早春噴0.3~0.5波美度石硫合劑后,其病株率為8%,而對照為75%,防治效果好。3~4月噴灑1∶2∶100的石灰倍量式波爾多液,防后其病株率為4%,防治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