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偉萍
解放軍第一七四醫(yī)院·廈門大學附屬成功醫(yī)院 (福建廈門 361003)
醫(yī)用X線設備對人體進行照射,一方面能進行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另一方面會對人體產生一定程度的損傷,包括殺死相對數量的細胞,使細胞克隆惡變,甚至致癌,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畸形等,因此必須保證醫(yī)務人員和受檢者及其后代的健康和安全,防止有害的非隨機性效應,并將隨機性效應的發(fā)生率限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1]。
醫(yī)務人員放射防護的原則包括實踐的正當化、防護的最優(yōu)化和個人劑量限值相結合,放射防護的基本方法包括時間防護、距離防護、屏蔽防護等。我國放射防護工作依據的法規(guī)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等,現行放射防護標準是GB18871-2002《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安全基本標準》[2]。
現階段醫(yī)用X線放射防護的檢測由各地方的疾控中心每年進行1次的周期檢測。然而醫(yī)用X線設備使用率非常高,故障率也比較高,在維修設備過程中,經常更換X線發(fā)生器、高壓發(fā)生器等,在檢修設備過程中,經常檢查操作間與設備間之間的連線,這樣不可避免地移動設備的線槽等;在患者檢查過程中,防輻射門開關頻率也很高,導致防輻射門的門把手、電極等部件經常性維修更換;對于X線設備的輔助設備的維修,有時需要對機房進行重新裝修和改造等,上述情況都可能導致機房的輻射線泄漏。然而現階段大部分醫(yī)院沒有檢測設備或者因各種原因沒有及時檢測并進行改造,這樣給醫(yī)務人員和行走在機房外面的人員造成極大的安全隱患[3-4]。
基于上述情況,根據相關技術法規(guī),通過詳細介紹醫(yī)用X線設備放射防護檢測,并根據檢測過程中發(fā)現的一些問題,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并建立相關的設備管理方案,使醫(yī)學工程人員與醫(yī)務人員進一步了解放射防護檢測的方法、周期性、實踐性和重要性等,最大限度降低X線設備的臨床運用風險[5]。
檢測對象為我院的3臺CT、5臺DR、2臺DSA、3臺移動式X線機、1臺加速器等X線設備的機房。設備的使用年限為2~10年。
X線設備放射防護檢測的項目為其機房周圍環(huán)境輻射水平檢測結果。檢測周期包括每年的定期檢測和維修后檢測。每個機房的常規(guī)檢測部位包括操作位、觀察窗5 cm處、控制室與機房之間、防護門外5 cm處、機房與候診區(qū)之間、候診區(qū)、過道、樓上地面5 cm處等地方。根據每次維修點不同,醫(yī)學工程技術人員可以重點檢測維修設備時更換部分和移動部分,比如防護門門縫、防護門門把手、機房與操作臺的線槽連接孔等。檢測設備采用χ、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儀(型號為RM2030)[6]。
根據放射衛(wèi)生防護基本標準的規(guī)程和規(guī)定,對電離輻射源的使用必須將其產生的照射給予適當限制,從而防止發(fā)生對健康有害的非隨機效應,并將隨機性損壞效應的發(fā)生率降低到認為可以接受的水平。本研究針對放射防護的安全性,引用的相關標準如下: GB 8279-2001《醫(yī)用X射線診斷放射衛(wèi)生防護要求》;GBZ 130-2002《醫(yī)用X射線診斷衛(wèi)生防護監(jiān)測標準》;GBZ 138-2002《醫(yī)用X射線診斷衛(wèi)生防護監(jiān)測規(guī)范》;YY 0292.2-1997《醫(yī)用診斷X射線輻射防護器具》第2部分:防護玻璃板;YY 0291.11997《醫(yī)用診斷X射線輻射防護器具》第1部分:材料衰減性能的測定;GBZ/T 149-2002《醫(yī)學放射工作人員的衛(wèi)生防護培訓規(guī)范》;后發(fā)[2011]6號《軍隊衛(wèi)生監(jiān)督規(guī)定》;[2000]衛(wèi)防字第109號《軍隊放射防護監(jiān)督實施辦法》;GBZ 165-2012《X射線計算機斷層攝影放射防護要求》等[6-7]。
為了保證測試環(huán)境的一致以及檢測結果的可對比性,X線設備機房放射防護的檢測環(huán)境溫度為(23±2)℃;相對濕度為(65±15)%;大氣壓力為86~106 kPa[8-9]。
進行檢測前,將X線設備調至最大曝光條件,將χ、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儀的探測主機與探測棒進行連接,開啟劑量率儀,在X線設備曝光過程中,整個探測棒在探測區(qū)域平行移動,同時觀察劑量率儀的讀數是否超過國家標準。見圖1。
圖1 χ、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儀檢測
本研究檢測對象為14臺不同類型、不同型號的CT、DSA、DR等X線設備的機房周圍環(huán)境,其中CT機房常規(guī)檢測部位結果見表1,維修處重點檢測部位見表2。
表1 CT機房常規(guī)測試點輻射水平檢測結果(μGy/h)
表2 CT機房維修處測試點輻射水平檢測結果(μGy/h)
由檢測結果可知,該CT機房的輻射水平基本上符合國家標準,但是隨著設備的長期使用,防護門的長期開關,導致防護門處的輻射會漸漸高于空氣吸收劑量率的本底;當CT維修排除故障時,會檢測控制室與機房的設備連接線,所以控制室與機房線槽處的空氣吸收劑量率也會偏高,維修防護門后,更換防護門控制器、光幕、門把手時,如果配件沒有裝好或者更換的配件沒有達到防輻射標準時,防護門處的空氣吸收劑量率也會偏高。
通過測試14臺不同類型和不同型號的X線設備周圍輻射劑量率,比較各測試點的輻射劑量率,隨著設備使用年限的增加和設備維修次數的增多,控制室與機房之間、防護門外5 cm處、觀察窗鉛玻璃連接處等地方輻射劑量率上升較快,設備維修后導致控制室與機房線槽處、防護門門縫、防護門門把手處等地方輻射劑量率也會高于本底。其X線設備各測試點輻射劑量率上升比較見圖2,DSA、DR、CT、移動X線機等設備機房周圍各測試點平均輻射劑量率上升比較見圖3。
圖2 X線設備各測試點輻射劑量率上升比較
圖3 各類X線設備周圍各測試點平均輻射劑量率上升比較
通過對我院各類型不同X線機機房周圍輻射劑量率定期檢查和維修后檢查,可以比較清晰地發(fā)現不同類型X線機周圍輻射劑量率變化有所不同,主要跟X線設備的X線管的曝光劑量和曝光時間有直接關系,其中CT機房的周圍輻射劑量率上升比較明顯,手術移動X線機和DSA一般用來手術時長時間透視,且在手術時手術門無法無縫關閉,其周圍輻射劑量率上升也比較明顯,由于DR一般是瞬間曝光,其機房周圍輻射劑量率變化最小[10]。
幾乎全部醫(yī)院X線設備都是高頻率使用設備,且其屬于高壓設備,一般故障率都比較高,在維修過程中,檢測控制室和機房各種電纜布線時,都會移動線槽蓋和電纜,這樣會使線槽處的鉛皮掉落,進而控制室與機房線槽處的輻射劑量率上升都比較明顯;X線設備在檢測患者中,防護門一天要開關上百次,其故障率也比較高,包括感應器、門把手、機械移動槽等部分也容易損壞,維修后其輻射劑量率上升都比較明顯;控制室和機房的操作窗采用鉛玻璃隔離,鉛玻璃的四周一般采用鐵片和玻璃膠固定,隨著使用年限增加,固定鐵片的螺絲有可能松動掉落,玻璃膠可能脫落,這樣導致鉛玻璃有所松動,也導致鉛玻璃四周的輻射劑量率提高[11]。
醫(yī)院X線設備屬于帶有輻射風險的醫(yī)療設備,為了加強其放射防護的質量控制,及時關注X線設備機房四周的輻射劑量率,可以做到以下4個方面。(1)每年醫(yī)學工程科技術人員定期檢測X線所有設備機房的放射防護情況,主要包括防護門是否機械磨損、窗鉛玻璃四周固定部分是否松動等情況,并檢測X線所有設備機房的輻射劑量率并做記錄,查看其輻射劑量率是否在國家標準以內[12]。(2)當維修X線設備時,包括更換X線管、更換高壓發(fā)生器,檢測分布電纜等,根據維修情況重點檢測移動部分,以確保X線沒有泄漏。(3)X線設備機房的防護門屬于故障率較高設備,包括門把手、電機、控制電路、光幕等配件,更換門把手時,需購買帶有防輻射功能的配件,更換電機、控制單路、光幕時,有破壞墻體的需重新做放射防護,并進行檢測。(4)當X線設備由于各種原因需要機房改造時,需要將改造設計方案及時上報審批,改造調試完畢后應及時申請竣工驗收檢測。(5)加強醫(yī)學工程科技術人員和放射工作人員防護知識培訓,加強其自我防輻射安全意識[13]。
經過對全院大部分X線設備機房周圍進行放射防護檢測,發(fā)現X線設備在運用過程中,有些部位的輻射劑量率會緩慢上升,雖然還在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以內,但是已超出本底的范圍。操作間屬于醫(yī)務人員長期滯留區(qū),防護門外面有很多患者來來往往,包括孕婦、兒童等,偏高的輻射劑量率會給醫(yī)務人員及患者帶來較大的安全隱患。因此,及時發(fā)現X線設備機房的防護安全問題并及時的改造,確保醫(yī)務人員和患者的放射防護安全具有重大意義[14]。
目前,醫(yī)用X線設備放射防護一般還停留在疾控中心工作人員的X線設備驗收檢測和每年定期檢測階段,本次對醫(yī)用X設備放射防護的檢測是醫(yī)院醫(yī)學工程科技術人員采用χ、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儀對我院的X線設備機房進行定期和維修后檢測,是醫(yī)用X線設備放射防護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檢測時還需要進一步規(guī)范,根據檢測中出現的問題及隱患,進行總結和分析,在臨床使用中更應該注意放射防護,能夠最大限度減少X線設備臨床使用中的醫(yī)療風險,提高醫(yī)療服務水平[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