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冠鵬
天津市武清區(qū)中醫(yī)醫(yī)院外一科 (天津 301700)
甲狀腺是人體重要的內分泌器官之一,良好的甲狀腺分泌功能對于維持機體正常激素代謝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近年來,隨著甲狀腺疾病檢出率的逐年上升,其已成為臨床不可忽視的重要疾病類型。手術是治療甲狀腺疾病患者的常用手段,常規(guī)開放式手術具有創(chuàng)傷大、術后恢復慢,且留有較大瘢痕而影響患者美觀等缺點[2]。腔鏡微創(chuàng)術在甲狀腺疾病患者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本研究探討腔鏡輔助下甲狀腺手術治療甲狀腺疾病患者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甲狀腺手術治療的甲狀腺疾病患者84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42例。對照組男13例,女29例;年齡27~56歲,平均(34.56±8.44)歲;手術類型,雙側甲狀腺全切除12例,雙側腺葉全切除11例,單側腺葉次全切除8例,其他11例。試驗組男12例,女30例;年齡26~56歲,平均(34.64±8.57)歲;手術類型,雙側甲狀腺全切除11例,雙側腺葉全切除10例,單側腺葉次全切除9例,其他12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甲狀腺手術適應證,甲狀腺結節(jié)直徑<6 cm。排除近期使用過抗血小板藥物、合并慢性感染、有出血或輸血史、嚴重心肝肺功能異常、合并頸部其他疾病以及低鈣血癥的患者。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開放式手術。給予患者全身麻醉,常規(guī)鋪巾消毒后,取鎖骨上約2 cm處做一長5~6 cm的切口,打開頸部皮膚及甲狀腺外被膜,翻至背面,暴露甲狀旁腺及血管,剝離旁腺組織并游離至血管蒂處,暴露甲狀旁腺間質,推開腺旁血管,結扎血管各分支,切除時注意保護腺旁動脈及鄰近血管,術中行冷凍病理檢查,術后常規(guī)留置引流管。
試驗組采用腔鏡輔助下甲狀腺微創(chuàng)手術。給予患者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取仰臥位,采用經(jīng)胸乳入路,常規(guī)鋪巾消毒后,于頸部前胸骨上方凹陷處做一長1~2 cm切口,切開皮膚及皮下筋膜層深處,壓力維持12~15 mmHg(1 mmHg=0.133 kPa);于術區(qū)注射止血液后,穿刺置0.5 cm Trocar作為觀察孔,頭方向建立入鏡隧道;于兩乳連線中點上方適當位置做一長0.5 cm切口,放置5 mm腔鏡,分離皮瓣;腔鏡調整為最適角度后,采用電凝法處理甲狀腺周邊血管蒂系膜;雙重套扎后,切除相應組織;術后留置引流管2~3孔,可吸收線縫合。術后給予患者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及相應對癥處理,待引流量低于5 ml時拔出引流管。
兩組均隨訪3個月。(1)比較兩組手術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住院時間、治療費用。(2)比較兩組術后24、48 h疼痛及并發(fā)癥情況,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進行評估,分值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嚴重,其中0分代表無痛,10分代表難以忍受的疼痛[3]。
兩組均順利完成手術,試驗組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均少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治療費用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住院時間、治療費用比較(±s)
表1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住院時間、治療費用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shù)治療費用(萬元)對照組 42 78.72±19.63 51.76±9.46 79.77±14.35 7.12±2.34 0.86±0.08試驗組 42 85.22±18.45 28.54±8.78a41.46±9.74a 4.67±1.65a1.07±0.11a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術后引流量(ml)住院時間(d)
試驗組術后24、48 h 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VAS評分及并發(fā)癥比較
傳統(tǒng)的甲狀腺開放式手術會在患者頸部留下一道較長的瘢痕,影響術后美觀,因此,多數(shù)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對傳統(tǒng)手術具有抵觸心理。隨著內鏡技術的發(fā)展,腔鏡輔助下微創(chuàng)手術在甲狀腺疾病患者治療方面得到廣泛應用。相較于傳統(tǒng)開放式甲狀腺手術,腔鏡下甲狀腺微創(chuàng)手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快及術后頸部無瘢痕缺陷等特點,廣泛受到甲狀腺疾病患者的青睞[4]。在傳統(tǒng)開放式手術中,甲狀腺異位或病變患者的甲狀腺位置暴露有一定困難,但腔鏡甲狀腺手術不會受到切口的限制,通過調整腔鏡角度能夠使術中視野更加開闊,進而充分暴露甲狀腺病變位置,從而可降低手術難度、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后并發(fā)癥。此外,腔鏡手術采用電凝法止血,解決了術中出血不能直接使用止血鉗止血的難題,同時,還可有效減少術中出血量。值得注意的是,腔鏡手術中牽拉、提起甲狀腺時要十分小心,避免造成周邊神經(jīng)損傷。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均少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術后24、48 h 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治療費用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手術時間及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腔鏡甲狀腺手術在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住院時間、術后疼痛情況方面療效要優(yōu)于傳統(tǒng)開放式手術,與吳遲和高峰[5]的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相較于傳統(tǒng)開放式手術,腔鏡輔助下甲狀腺手術治療甲狀腺疾病患者在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住院時間、疼痛程度等方面更具優(yōu)勢,但治療費用相對較高。因此,臨床選擇手術方式時,應綜合考慮患者具體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法,以達到最滿意的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