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森,江世恩
LI Sen1,JIANG Shien2*
體育鍛煉行為是指人們在內(nèi)因與外界環(huán)境相互作用下,有目的、有意識地利用閑暇時間、采用體育手段和方法,為謀求身心健康或達到其他某種目的而進行的身體活動(湯國杰等,2009)。體育鍛煉作為增強體質(zhì)、促進健康、豐富業(yè)余文化生活的積極有效手段,已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日益加重,我國老年人口越來越多,所占比例也越來越高,對于老年人來說,體育鍛煉不僅能促進老年人身體健康,還能增進心理健康,是延緩衰老的重要途徑之一(陳治強,2014)。研究老年人健康、重視加強老年人體育鍛煉、延緩衰老過程已經(jīng)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目前,我國關于老年人體育研究現(xiàn)狀主要集中于以下幾個方面(弋晶,2014):體育鍛煉現(xiàn)狀及對策,體育鍛煉動機,體育生活方式,體育鍛煉與身心健康的關系。可見,目前關于老年人體育研究多以橫斷面調(diào)查分析為主。由于橫斷面分析自身的局限性,不能反映行為改變的長期變動趨勢,因此本研究利用2005—2015年澳門地區(qū)3 次橫斷面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在評價老年人體育鍛煉行為長期變化趨勢等方面進行研究。
以澳門60~69 歲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的居民為研究對象。
資料數(shù)據(jù)來源于澳門特別行政區(qū)體育局2005、2010、2015年60~69 歲人群體育健身活動和體質(zhì)狀況監(jiān)測數(shù)據(jù)資料,3 次調(diào)查問卷條目基本一致,通過將不同條目的刪除,保留一致條目進行統(tǒng)計分析。
選取市民體質(zhì)監(jiān)測中與體育鍛煉行為相關的4 個指標:鍛煉目的、鍛煉項目、鍛煉場所、堅持時間。作為衡量體育鍛煉行為的一個重要指標,本研究將“每周參加體育鍛煉3 次及以上,每次持續(xù)時間30 min 及以上,每次運動強度達到中等強度以上”定義為“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將沒參加過體育鍛煉視為“不參加體育鍛煉”,除兩者之外的情況即為“偶爾參加體育鍛煉”(湯國杰等,2009)。
采用epidata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錄入,Excel 以及SPSS 22.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統(tǒng)計方法包括描述性統(tǒng)計、卡方檢驗、多分類Logistic 回歸等。
本研究共分析2005—2015年3 次調(diào)查共計1711 名老年居民,其中2005年482 人,2010年591 人,2015年638人(表1)。
表1 本研究調(diào)查對象的基本情況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Respondents (n=1711)
續(xù)表1
分析2005—2015年的體育鍛煉在鍛煉目的、鍛煉項目、鍛煉場所、堅持時間4 個行為特征的基本現(xiàn)狀,并分析不同年齡4 個鍛煉行為特征的差異及變化趨勢。
2.2.1 鍛煉目的
2005—2015年對于參加體育鍛煉的目的順位均為預防疾病、提高運動能力、減肥健美、減輕壓力調(diào)節(jié)情緒等(圖1),以“預防疾病”為鍛煉目的的人數(shù)比例大體趨勢為隨年齡增加而增加(圖2)。這與這個年齡段人群隨著年齡的增加預防疾病的意識越來越強有直接關系。
圖12005—2015年澳門體育鍛煉目的的比較Figure 1. Comparison of the Purpose of Physical Exercise in Macao from 2005 to 2015
2.2.2 鍛煉項目
2005—2015年對于參加體育鍛煉項目的調(diào)查,被調(diào)查者均首選步行。這與老年居民的身體素質(zhì)相關,也可能因為步行不需特別的設施器材、鍛煉場所,其他活動一般會對場地、器材和技術有一定的要求。因此,人們普遍會選擇自身經(jīng)濟水平可以滿足而且較為方便的活動方式。2005年除步行外選擇其他鍛煉項目的人數(shù)基本相同;2010年被調(diào)查者除步行外,對于武術、健身氣功的選擇較同年其他項目人數(shù)有所增加(圖3)。各年齡選擇步行進行鍛煉的變化趨勢在63 歲以后變化較為平緩(圖4),可能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加,居民更愿意選擇形式簡單、強度較小的鍛煉方式。2015年除步行外,通過健身操、秧歌進行體育鍛煉的比例比2005、2010年明顯增大,2015年隨年齡的變化,差異變化不明顯(圖5),這可能與廣場舞、健身操的不斷流行有關,并且健身操、廣場舞的鍛煉形式適合各年齡老年人。
圖22005—2015年澳門不同年齡老年人以“預防疾病”為鍛煉目的所占比變化Figure 2. Changes in the Proportion of Elderly People of Different Ages for the Purpose of“Disease Prevention”Exercise in macao from 2005 to 2015
圖32005—2015年澳門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目的Figure 3.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Elderly Participating in Physical Exercise in Macao from 2005 to 2015
2.2.3 鍛煉場所
2005—2015年對于參加體育鍛煉場所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大部分被調(diào)查者首選公園,其次為體育場館,在其他場所進行鍛煉的人較少(圖6)。各年齡老年人在“是否將公園作為鍛煉場所”的選擇上變化趨勢不大,約60%選擇公園(圖7)。
圖42005—2015年澳門不同年齡老年人以“步行”為主要鍛煉項目所占比變化Figure 4. Changes in the Proportion of“Walking”as the Main Exercise Program Among Elderly People of Different Ages in Macao from 2005 to 2015
圖52005—2015年澳門不同年齡老年人以“體操、秧歌”為主要鍛煉項目所占比變化Figure 5. Changes in the Proportion of“Gymnastics and Yangko”as the Main Exercise Items Among the Elderly of Different Ages in Macao from 2005 to 2015
圖62005—2015年澳門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場所Figure 6. Main Places for the Elderly to Participate in Physical Exercise in Macao from 2005 to 2015
2.2.4 堅持鍛煉時間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堅持5年及以上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均占大多數(shù)(圖8)。說明有很多居民一旦形成體育鍛煉習慣后,比較容易堅持。2005—2015年各年齡老年人“堅持體育鍛煉5年及以上”變化趨勢不大,有隨年齡增加逐漸增加的趨勢(圖9)。
圖72005—2015年澳門不同年齡老年人在“公園”進行體育鍛煉所占比變化Figure 7. Changes in the Proportion of Elderly People of Different Ages Taking Physical Exercise in the“Park”in Macao from 2005 to 2015
圖82005—2015年澳門老年人堅持鍛煉程度比較Figure 8. Comparison on the Degree of Exercise Among the Elderly in Macao from 2005 to 2015
圖92005—2015年澳門不同年齡老年人“堅持體育鍛煉5年及以上”人數(shù)所占比變化Figure 9. Changes in the Proportion of Elderly People of Different Ages Who Have“Persisted in Physical Exercise for Five Years or More”in Macao from 2005 to 2015
對于體育鍛煉參與程度的調(diào)查結果顯示,2005—2015年澳門老年市民體育鍛煉參與情況較好,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分別為34.64%,32.99%,38.56%。通過縱向比較發(fā)現(xiàn),2005年不參加體育鍛煉的比例比2010、2015年均高,2010年偶爾參加體育鍛煉的比例比2005、2015年均高,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比例2015年最高(圖10)。偶爾參加體育鍛煉所占比例在各個年齡變化趨勢不大,尤其2015年各年齡的變化基本呈直線趨勢,基本為50%左右(圖11),這可能是由于隨著時代變化,老年居民的鍛煉意識也在不斷變化,心態(tài)較之前更為平和,鍛煉時以時間相對較短,小強度和微輕度為主。
圖102005—2015年澳門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的程度構成比例Figure 10. The Degree of Physical Exercise Among the Elderly in Macao from 2005 to 2015
圖112005—2015年澳門各年齡老年人“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比例Figure 11. The Degree of“Regular Participation”in Physical Exercise Among the Elderly Population of All Ages in Macao from 2005 to 2015
澳門老年人體育鍛煉參與程度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本研究采用卡方檢驗進行分析,當理論頻數(shù)<5 的格子數(shù)>20%時,使用Fish 確切概率法。通過對可能與體育鍛煉參與程度相關的影響因素進行單因素卡方檢驗發(fā)現(xiàn),2005年影響澳門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程度的有平均每周工作時間、吸煙情況2 個因素;2010年有3 個影響因素,即性別、居住地所屬堂區(qū)、吸煙情況;2015年有5 個影響因素,即居住地所屬堂區(qū)、工作環(huán)境、平均每周工作時間、平均每天睡眠時間、吸煙情況(表2)。
經(jīng)過單因素分析后將假設檢驗P<0.2 的變量納入多元Logistic 回歸,進一步考察指標間的關系及對因變量影響的大小。因變量參加程度為有序變量,但在進行有序Logistic 回歸時,平行性檢驗P<0.1,資料不適合有序Logistic 回歸,因此采用多分類Logistic 回歸。主要研究因素及賦值方法見表3。
多元Logistic 回歸結果顯示,2015年相對2005、2010年,影響澳門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程度的因素較多。2015年,“平均每周工作時間”對“參與體育鍛煉”有較為顯著的影響。工作時間與鍛煉參與度成反比,即:平均工作時間越長,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越少,導致體育鍛煉參與程度越低。而且不工作的人群中參加體育鍛煉的偏好最高。同時結果還顯示,居民的“工作環(huán)境”也是影響體育鍛煉行為的重要因素,在室內(nèi)工作的居民相對在戶外工作的來說,參加體育鍛煉的程度較高?!皯敉狻惫ぷ髡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偏好只有“戶內(nèi)空氣調(diào)節(jié)”工作者的0.472 倍。提示,通風不良的室內(nèi)工作人群更愿意多參加體育鍛煉,而戶外作業(yè)者從事閑暇時間體育鍛煉的熱情相對不高。不同居住地對居民的體育鍛煉行為也有影響,居住圣嘉模堂區(qū)的居民相對較多的參加體育鍛煉,而在風順堂區(qū)相對老舊的社區(qū)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老年居民進行體育鍛煉。提示,居住區(qū)綜合環(huán)境會影響老年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的意愿。社區(qū)建成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都可能影響體育鍛煉的參與度。“平均每天睡眠時間”對體育鍛煉參與度也有一定影響。結果顯示,“平均每天睡眠6 h 以下”和“9 h 以上”的老年人的體育鍛煉參與度均低于“平均每天睡眠6~9 h”的老年人。提示,睡眠不足和過度睡眠都是影響澳門老年人體育鍛煉參與度的負面因素(表4)。
2010年影響老年居民體育鍛煉參與度的因素主要包括居住地以及吸煙情況?!熬幼√脜^(qū)”一直是影響澳門老年人體育鍛煉參與度的重要因素。相對花地瑪堂區(qū),其他地區(qū)居住的老年人“偶爾參加”體育鍛煉的比例更高;圣嘉模堂區(qū)相對花地瑪堂區(qū)地區(qū)來說,“偶爾參加”和“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的比例更高。另一方面的影響是來自于吸煙情況,“每天吸煙10 支以下”的老年居民參加體育鍛煉活躍程度明顯高于“戒煙2年以上”的居民。而且“從不吸煙”“每天吸煙超過10 支”和“戒煙2年以上”的老年人在體育鍛煉參與度上并沒有明顯差別。提示,每日少量吸煙的老年人群可能生活態(tài)度上更積極,從而參加鍛煉比例更多。相反,過量吸煙的老年人由于對健康不太關注,更容易養(yǎng)成不良生活方式;而老年戒煙者可能由于戒煙后生理、心理等習慣改變而影響原有的規(guī)律生活(表5)。
表22005—2015年體育鍛煉參與程度單因素分析結果Table 2 Results of Single Factor Analysis of Physical Exercise Participation from 2005 to 2015
表3 主要研究因素及賦值說明Table 3 Main Research Factors and Assignment Instructions
從2005年數(shù)據(jù)的回歸結果來看,影響老年居民進行體育鍛煉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平均每周工作時間及吸煙情況兩方面。“不工作”或者“工作時間短”的老年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的程度相對較高?!懊刻煳鼰?0 支以下”的老年居民參加體育鍛煉活躍程度明顯高于“戒煙2年以上”的居民,但“每天吸煙量超過10 支以上”時,相對戒煙的居民來說,參加體育鍛煉的程度越?。ū?)。
根據(jù)回歸結果可以看到,2005年影響老年居民體育鍛煉程度主要來自工作和生活習慣;2010年主要是生活居住地和生活習慣的影響;2015年相對之前的調(diào)查,影響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的因素變得更復雜,不僅有工作各方面的影響還包括居住地、睡眠時間等。
通過調(diào)查分析,澳門老年居民體育鍛煉行為具有如下特征:1)鍛煉目的多元化,首要目的為預防疾病,這與內(nèi)地不同發(fā)達水平城市的研究結果相似(蔡忠元等,2012;張友民等,2011)。說明,老年人對于體育鍛煉的強身健體功能認識比較強,但對體育活動的娛樂功能、社會功能等體育鍛煉其他方面的認識不足。這也提示在進行體育鍛煉健身功能宣傳的同時,也應加強其他功能的宣傳,老年居民深入認識后會更多的加入到體育鍛煉的隊伍中。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下降,可能參加體育鍛煉以預防疾病的意識越強,并且作為長期鍛煉計劃,其改變目的的可能性應該是隨年齡增大而減少的;2)鍛煉項目多樣化,以步行為主。該結果與其他地區(qū)的研究結果一致(陳浩然,2011;林芹芳 等,2003),這可能是因為步行不需要體育指導或?qū)W習,也不受體育設施和經(jīng)濟條件的限制,比較容易實現(xiàn)。而其他運動項目,如游泳、球類運動受場地條件的限制,且需要一定技能的項目很難在老年人中普及;3)參加體育鍛煉的場所以公園為主,代?。?017)的研究結果也提示,我國各地區(qū)老年居民鍛煉場所的偏好雖有些不同,但主要以戶外場所為主,免費的室內(nèi)場所為輔。這一現(xiàn)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國公共體育活動場所、設施不足,此外,我國各地區(qū)都存在現(xiàn)有的體育場館和學校體育設施開放力度不足的現(xiàn)象,且體育場館一般為有償開放,而大多老年人缺乏體育消費觀念意識,所以公園成為老年人健身活動的第一選擇。這提示,相關部門應加大體育場館的建設及免費開放力度,給進行體育健身活動的老年人創(chuàng)造更有利的條件;4)堅持鍛煉的時間較長,大部分在5年及以上。天津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大部分老人堅持鍛煉時間達20年以上(邵雪梅,2007)。這體現(xiàn)了居民一旦初步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就會表現(xiàn)出持之以恒的韌性,堅持的年限也比較長。
表42015年澳門老年人體育鍛煉參與程度的多因素分析結果Table 4 Results of Multi-factor Analysis on the Degree of Physical Exercise Participation of the Elderly in Macao in 2015
隨著社會、經(jīng)濟與文化的不斷發(fā)展,從2005—2015年居民的體育鍛煉行為也有不同程度的改變。老年居民的鍛煉目的在這10年間的變化不大,不同于成年女性的體育鍛煉目的隨著社會發(fā)展,從“防病治病”“增加體力活動”逐漸拓展為“愉悅身心”(王富百慧等,2015)。從體育鍛煉項目來看,2005—2015年老年居民選擇通過健身操、廣場舞作為鍛煉項目的所占比例越來越大。這提示,雖然老年人大都喜愛簡單易學,對場地器材要求不高的運動項目,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及人們生活觀、價值觀的不斷更新,我國老年人對體育活動的需求已逐漸從單一化向多樣化方向轉(zhuǎn)變,老年人所選擇的體育活動內(nèi)容逐漸從簡單項目轉(zhuǎn)變?yōu)榧∩?、娛樂、文化于一體的綜合性項目。老年人體育鍛煉項目的不斷變化,對體育鍛煉場所也需要一定的改變,這提示,在進行社區(qū)體育健身場所、設施的建設過程中,要注意為老年人體育鍛煉留下一定空間,如老年人門球場、健美或健身操場地等,給老年人體育鍛煉創(chuàng)造更好的環(huán)境和條件。2005—2015年各年齡老年人“堅持體育鍛煉5年及以上”有呈隨年齡增加逐漸增加的趨勢,體育鍛煉只有持之以恒,使鍛煉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才能取得理想的健身健心效果。
表52010年澳門老年人體育鍛煉參與程度的多因素分析結果Table 5 Results of Multi-factor Analysis on the Degree of Physical Exercise Participation of the Elderly in Macao in 2010
表62005年澳門老年人體育鍛煉參與程度的多因素分析結果Table 6 Results of Multi-factor Analysis on the Degree of Physical Exercise Participation of the Elderly in Macao in 2005
通過將2015年數(shù)據(jù)結果與2005、2010年的結果進行比較,能夠更好地說明我國群眾體育的發(fā)展狀況,從大樣本數(shù)據(jù)的結果來看,澳門老年居民體育鍛煉的情況較好,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較高。有研究顯示,老年人以每天或隔日鍛煉為宜,每周鍛煉次數(shù)不應少于3 次,否則難以獲得預期效果,每次鍛煉的時間以30 min 左右為宜,相對體質(zhì)較好的人可以增加鍛煉時間,弱者則應縮短鍛煉強度,應以輕度為主(代俊,2017)。因此在實際調(diào)查中,采用“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標準(江崇民 等,2009)進行比較。本研究結果顯示,2005、2010、2015年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比例分別為34.64%,32.99%,38.56%,在過去10年里,隨著體育工作力度的加大,經(jīng)常鍛煉的人數(shù)穩(wěn)步提升,更多澳門老年居民投入到體育健身行列里。與全國城鄉(xiāng)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現(xiàn)狀分析結果相比,澳門60~69 歲年齡組老年人口“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shù)比例高于2007年全國的11.7%。
多元歸因分析有助于發(fā)現(xiàn)影響澳門市民體育鍛煉行為的因素??傮w來說分為兩個方面,個人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個人因素主要包括性別、健康狀況等人口統(tǒng)計學因素。而環(huán)境因素主要是居住環(huán)境因素,集中表現(xiàn)為鍛煉場所對澳門老年居民體育鍛煉行為的影響,本研究發(fā)現(xiàn),被調(diào)查的老年人居住所屬堂區(qū)配有體育活動場地或設施,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程度也相對較高。這與廣東、安徽等地的調(diào)查結果相似(曾海清,2012;程瑩,2010),缺乏場地設施是影響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的第一因素。另外個人的生活習慣、睡眠狀況、工作等因素同樣不容忽視,睡眠時間與工作時間對于體育鍛煉的影響表現(xiàn)在工作時間越長,用于體育鍛煉的時間越少。通過對上海市各地區(qū)部分老年人訪談后得知,部分退休后的老年人開始照顧子孫,家務勞動時間增加,導致沒有多余的時間參加規(guī)律的體育鍛煉(代俊等,2014)。但地區(qū)不一樣主要影響因素也不一樣,如上海、昆明等地,受天氣因素影響也較大(代俊,2017)。還有研究指出,城鄉(xiāng)和受教育程度在某些地區(qū)是影響老年人體育鍛煉行為的主要因素(陳文聰?shù)龋?013),但在本研究中并未體現(xiàn)。綜合比較3 次調(diào)查影響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隨著社會發(fā)展影響老年居民體育鍛煉的因素越來越多,由僅受時間和不良生活習慣的限制,逐漸發(fā)展為現(xiàn)在受居住、工作、生活習慣的影響。提示,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生活方式也發(fā)生著改變,今后的體育建設應更多關注老年群體在體育鍛煉方面所面臨的主要障礙因素,有的放矢的解決老年人體育鍛煉需求。
澳門老年居民鍛煉目的多元化,鍛煉項目多樣化,參加體育鍛煉的場所以公園為主,堅持鍛煉的時間較長。
澳門老年人中“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shù)比例高于內(nèi)地,體育鍛煉參與程度更高。
影響澳門老年人參與體育鍛煉的因素隨社會發(fā)展越來越復雜,受居住地區(qū)、工作、生活習慣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