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鳳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3-0076-01
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素質教育方式,小學語文素材中有廣闊的法制及德育知識。小學語文老師們的教學工作不能單純培養(yǎng)小學生們的語文知識和技能,更要培養(yǎng)學生們的法制德育素養(yǎng)。在小學語文的教育工作中滲透法制教育工作,讓學生們活潑主動地發(fā)展德智體美的素養(yǎng)。促進小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是新課改下的重要教育目標,德育教育工作在小學學校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學語文的教學工作滲透法制教育,可以幫助小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以及價值觀,保證學生的全方面發(fā)展。當下的小學教育工作,語文教學滲透法制教育是一項重要的課題,更是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方式。接下來我們就簡單地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進行初步探究。
1.首先在滲透時必須遵循下列原則
1.1目的性原則。教學始終是一項帶有明確方向性和目的性的活動,中小學法制教育在學科中滲透是一項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學活動,它要求教師將法制教育列入教學目標之列,在備課和教學實施中要善于開發(fā)教材所包含的法制教育因素,并在開展學科教研活動時列為研究內容。
1.2有趣性原則。好奇心和探究意識是學生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現(xiàn)象,它是誘發(fā)他們不斷觀察、體驗、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的動因。而這一切都是在興趣的驅使下產生的,所以學科教學滲透法制教育要貫徹有趣性原則?!坝腥ぁ钡年P鍵是“激趣”。在學科滲透時要做到知識性與興趣性相結合,讓學生通過對法制滲透的感知、理解、探索而獲得成功,進而產生滿足感,不斷激發(fā)他們對學習法律知識的興趣。
2.在新課導入中創(chuàng)設情境滲透法制教育
“言之無為,行而不遠”,“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自古以來我們教育就有“文道統(tǒng)一”和“文以明道”的基本傳統(tǒng)和基本原則。小學生法律素質的高低,對學生從小進行法律意識培養(yǎng)和法律素質教育,不僅可以預防和減少學生違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使他們養(yǎng)成依法辦事、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新課導入在一節(jié)課中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在課的開始適當時引導學生了解一些法律知識,何樂而不為呢?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美麗的小路》時,我們可以這樣創(chuàng)設情境討論:我們的校園美麗嗎?我為校園“美容”做了那些事?引導學生在交流、討論、匯報之后,教師在引導學生培養(yǎng)保持身邊的環(huán)境的習慣,相機引導學生學習《城市環(huán)境衛(wèi)生管理條例》的個別具體的內容學習,提高學生的環(huán)境衛(wèi)生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教師可以在導入部分介紹:“鯨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地球上生存了500多萬年,如今許多種類瀕臨滅絕。教師可以相機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相關內容:“非法捕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依照刑法有關規(guī)定追究刑事責任。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熱愛鯨,保護鯨的情感,學生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也得到極大的增強。
3.在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時滲透法制教育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滲透法制教育,以文學的視角,充分、合理、科學地挖掘語文課程中的法制教育資源是一種現(xiàn)實、可操作而又有實效的途徑。語文教材中涉及法制教育的素材有很多,也更是滲透法制教育的最佳途徑。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里,很多課文都配有美麗的插圖。透過課文中趣味的圖畫,以幫助孩子們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培養(yǎng)審美情趣、激發(fā)想象以及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因此,教學中引導學生觀察插圖滲透法制教育是促進學生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在教學《一幅名揚中外的畫》(三年級上冊)中,教師在教學本課之前可以向學生觀察介紹《清明上河圖》的背景、藝術價值和史料價值。引導學生交流討論引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相關內容,幫助學生樹立保護文物的意識、維護著作權方面的法制觀念。
4.充分挖掘滲透在學科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內容
小學低年級要初步了解公共生活的規(guī)則,中高年級要知道一些與生活有關的法律常識,使學生初步了解不同社會角色的權利、義務和責任。學校是教育學生的主陣地,在學習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就應該從小培養(yǎng)學生懂規(guī)則、守禮儀,具有初步的法律意識。目前客觀存在的教育體系中,學科課程總是居于中心地位,起著主導作用。學科課程及其課堂教學是學校實現(xiàn)法制教育目標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徑。實施法律教育同樣不可逾越學科課程和課堂教學。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法制教育的學科滲透是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一條主要途徑,也是實施法制教育的必由之路。教育者一定要遵循學科教學的規(guī)律,根據學科特點,充分挖掘開發(fā)教材中的法制因素,對學生因勢利導,潛移默化地進行法制教育滲透,使學科教學與法制教育相融統(tǒng)一。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教育性,為實現(xiàn)法制教育提供了堅實的平臺和保障。
5.結語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與希望,將擔負著建設祖國的重任,把他們培養(yǎng)成德、智、體、勞、美全面發(fā)展的有用人才,是我們每個教師的責任?,F(xiàn)代社會是法制社會,人們保護自己的主要武器便是法律。因此,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就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國的中小學法制教育普遍存在方法呆板枯燥,內容脫離中小學生生活和學習實際,缺乏實效性等問題,導致學生被動地接受法制教育,這樣不但未能提高學生的法制意識,甚至還造成了學生以消極方式抵觸,從而背離了學校開展法制教育的初衷。開發(fā)新的學校法制教育資源勢在必行?!澳懿荒茉趯W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學科知識和法律知識的雙豐收呢?”一個大膽而富于創(chuàng)意的課題擺在了我們面前。因為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不僅能在鞏固學科知識的基礎上拓展學生的視野和思維深度,有可以體現(xiàn)法律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緊密性,能幫助學生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法律對我們實際生活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