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辰
(《中國鹽業(yè)》雜志社有限公司,北京 100055)
科技文稿不同于一般的文稿,在編輯加工過程中,除了注意常規(guī)的論文標準和論文格式,還需要對科技文稿中所提出的觀點的科學性、學術性進行嚴密的推斷,保證審核通過的科技文稿具有結構嚴謹、方法科學、數(shù)據(jù)準確等特點。編輯要改好科技文稿,除了重視論文本身的論題和內(nèi)容外,還要求編輯自身有一定的科學素養(yǎng),在稿件編輯的過程中,充分調(diào)動編輯的主觀能動性,從多個角度提升科技文稿的學術水平。
編輯拿到一篇稿件時,首先需要對稿件的自身進行定性,定性的評判標準包括稿件內(nèi)容與期刊發(fā)表方向是否相一致;稿件在闡述過程中有無政治敏感詞匯,有無引導公眾情緒波動的內(nèi)容。除此之外,編輯還可以通過稿件的闡述方向判斷稿件是否足夠吸引人眼球,稿件所具備的學術價值,稿件在論述的過程中所采用的圖表和數(shù)據(jù)是否符合實際情況,論據(jù)充分與否,邏輯是否符合常理等方面來綜合了解稿件價值。編輯對稿件有了全面了解后,就可以對作者提出針對性意見,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應該注意:編輯對稿件的意見要有明確指向性,不能含糊其辭,在這期間,編輯應該對稿件的學術價值提出參考性建議。
論文有一定的寫作模式,結構比較固定。編輯可以根據(jù)稿件的寫作結構,標題層次和論證方向來綜合判斷稿件的學術水平。當一篇稿件的結構與論文固有模式不太相符時,就會對稿件闡述內(nèi)容的表達有一定影響。所以,編輯對稿件進行審核時,首先要全文概覽,把握稿件的行文結構。其次,了解稿件的層次,即小論題的闡述順序。當小論題的闡述能夠做到有條不紊的時候,前后邏輯也不會有太大問題。編輯經(jīng)過對稿件的全文概覽和小標題的了解之后,就對稿件的探討內(nèi)容有了比較明確的把握。最后一步就是將稿件的細節(jié)加以補充,適當添加論據(jù),使論文的論證過程更加豐滿。
科技論文的題目代表以下整篇文章所闡述的方向,在整篇論文中寫的是提綱挈領的作用。編輯在審核科技論文題目的時候,需要考察論題是否簡潔明確,符合邏輯,還要避免公式化。另外,在科技論文的論題中,一些太過專業(yè)的縮略詞應盡量避免,控制在18個字以內(nèi)。還有一點需要注意:擬定科技論文的時候,淺談、淺議這類詞匯不宜出現(xiàn);一些連詞,比如“的”,也應盡量避免。
科技論文的摘要包含科技論文進行探討所要達到的目的,為了達到科學研究目的要采取的方案,最終得到的結果和在論證過程中的總結。讀者讀完一篇科技論文的時候,應該讓讀者有所啟發(fā),所以,編輯對稿件進行審核加工過程中,要注意歸納總結,將具有代表性的數(shù)據(jù)得出的結論納入摘要范圍之內(nèi)。
摘要需要闡明科技論文的論述結果和中心思想,對摘要行文的要求除了要邏輯嚴謹,還要求有理有據(jù),觀點明確。并且摘要不應該包含專業(yè)范圍內(nèi)常識性的內(nèi)容。一般摘要所包含的詞語專業(yè)性較強,但是公式圖表等并不適用于摘要。
科技論文中的關鍵詞是科技論文需要進行重點闡述的詞匯,讀者可以通過關鍵詞來檢索想要閱讀的論文。一篇論文的關鍵詞,可以從題目,論文內(nèi)容,摘要,引言等提煉出來。關鍵詞的特點決定了關鍵詞只能是固定的詞匯,而不能是短語或者句子。關鍵詞需要具有明確的指向性,而一些比較寬泛的概念則不適合作關鍵詞。在某種情境下,概念詞也會作為關鍵詞,但概念詞必須用專業(yè)術語加以表述,才能作為關鍵詞。
引言是論文正文的開頭部分,包含論文的研究方向,采用的方法手段,實驗開始前的準備工作,需要利用到的概念理論,對研究結果的設想和論文的研究意義等。
在創(chuàng)作引言部分的時候,有以下幾點原則需要遵循:第一,引言部分需要言簡意賅,主題明確。關于論題發(fā)展歷程和研究過程需要詳細闡述。第二,引言部分需要直接闡明文章的觀點,同時注意專業(yè)范圍內(nèi)的常見問題,不需要另外論述。為了引出的觀點,有時需要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需要在結尾標明參考文獻。第三,引用參考文獻的觀點與文章的觀點要能夠相互論證,不能相違背。第四,在引用參考文獻的時候,要盡量選取新文獻,避免重復率過高。第五,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對文章的學術水平作出判斷,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自視過高。第六,引言要盡量用簡練的詞匯明確表達文章的論述目的,做到直入主題,言簡意賅。
(1)材料與方法。在對論文的材料與方法進行編輯審核的時候,要著重把握論文關于材料的來源、性質(zhì)方面參數(shù)的表述,盡量保證文字的準確,關于材料數(shù)量也是編輯需要重點考察的項目之一,數(shù)量的變化可能會引起質(zhì)量的改變。編輯對材料進行考核的時候,可以從材料的發(fā)源地、材料的組成部分和純度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涉及到儀器方面,可以對儀器的生產(chǎn)廠家,儀器精度和型號進行考察。在實驗方法上,編輯要注意描述準確,步驟清晰,保證實驗方法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確保最后得出的結論符合實際情況。在對實驗方法進行闡述的過程中,要對實驗細節(jié)作出精確描述,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后期進行重復實驗的時候,能夠得到同樣的效果。
(2)結果與討論。 編輯在進行結果與討論步驟的審查加工時,要確保實驗結果與論文觀點所得到的結果一致,根據(jù)實驗過程中所引用的參數(shù)和照片等得出具有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的結論,盡量避免主觀意識對實驗結論的干擾。在對結果進行編輯審查的時候有幾個原則:關于實驗結果的表達簡潔凝煉,最好附帶相關數(shù)據(jù)??梢圆捎脠D表、數(shù)字與文字相結合的形式,相互論證,證據(jù)充分。
為了讓論文所表達的觀點更具有代表性,一般除了文字表述之外,作者還會插入圖表,通過更加直觀的表現(xiàn)方式,來讓讀者明白作者的觀點。在論文中添加圖表,需要注意圖表的表達方式。圖表的表達要盡量簡潔,當圖表內(nèi)所包含的信息較多的時候,需要在下面標注來進行說明。當圖表中所包含的內(nèi)容較少時,要進行文字性的闡述。論文中所插入的圖表要保證數(shù)據(jù)精準,結論明確。圖表觀點與論文觀點相一致。
論文有時會引用公式。公式的觀點也要與論文觀點相一致,公式中會有很多符號,要注意符號表達正確。公式在論文中的運用,也要注意結構整齊,當較為復雜的多行公式需要進行轉(zhuǎn)行時,盡量在運算符號或者等號處進行轉(zhuǎn)行。
編輯對整篇論文進行加工審核后,還需要進行校對工作。校對工作,一方面是為了保證論文沒有病句錯別字方面的錯誤,同時也是為了保證文章的邏輯嚴密,各個論點能夠相互佐證,提高論文的綜合學術水平。編輯在校對的過程中,需要對文章中所運用的專業(yè)知識、公式推理進行嚴格把控,確保文章中所引用的實驗方法在現(xiàn)實中具有可操作性,并且能夠得出相同結論??萍颊撐牡木庉嫻ぷ鲗庉嫳旧淼目茖W素養(yǎng)有很高的要求,除此之外,編輯本身也要具有高超的編輯技巧和豐富的知識儲備,為提升論文的學術水平打好基礎。
一篇高質(zhì)量的科技論文,不僅需要作者有專業(yè)的知識,更需要有編輯嚴謹?shù)膶徃搴托δ芰Γ瑑烧呷币徊豢?。不斷提升科技期刊編輯的水平與能力,是編輯工作者所面臨的終身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