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調味品,看似普通,但也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創(chuàng)造的成果。其釀造史可追溯到《周禮》的記載,“醯(xī)人掌五齊、七菹(zū)”,距今已有三千余年的歷史。
早期的醋稱作“酢”,《廣韻》中記載“酢,漿也,醋也?!北蔽嘿Z思勰的《齊民要術》有“作酢法”,自注“酢,今醋也?!钡址Q“醯,醋也。”可見,早期的醋又稱“醯”。
春秋時醋已經是百姓居家的必備之品了。一位名叫微生高的人非常樂于助人,有一次有人向他討一點醋,恰巧他家中沒有。但他并沒有因此回絕而是又到自己的鄰居家轉討了些幫助了來人。西漢初年就已經是“通邑大都,酤一歲千釀,酸醬千頂漿千甎……”唐人張守節(jié)“正義”云:“釀千甕,酤醯醋也”;唐司馬貞“索隱”謂“醯醫(yī)千堪”即“醯醢千缻”之意。由此可見,醋一直是百姓生活中的必需之物。
在古代,行業(yè)神似乎是一種必然的存在。醋行業(yè)也不例外。只是由于發(fā)生時間早晚、區(qū)域文化差異等諸多文化因素的不同,醋神崇拜偶象有了諸多不同的地域對象。如四川保寧因醋坊頗多,故民間有“醋城”之譽。其信奉的行業(yè)神則為佐周滅商的名臣姜尚。為啥呢?
由于武王伐紂故事和《封神榜演義》等的廣泛影響,中國民間有關于姜尚的許多神奇美妙傳說;其可信史事,可見司馬遷《史記》所載:“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其先祖嘗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禹夏之際封于呂,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時,申、呂或封枝庶子孫,或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從其封姓,故曰呂尚?!谑侵芪鞑C,果遇太公于渭之陽,欲語大說,曰:‘自吾先君太公曰:當有圣人適周,周以興。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號之曰‘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遷九鼎,修周政,與天下更始。師尚父謀居多。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師尚父于齊營丘?!羾拚?,因其俗,……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從此,中國民間認為姜太公是眾神之首的地位,故信奉者往往榜書“太公在此,百無禁忌”八個大字可以驅一切邪穢不吉。
當然,醋業(yè)把姜太公拉來做祖神,除了他的“便魚鹽之利”外,還有一點可以牽強,即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引譙周“呂望嘗屠牛于朝歌,賣飲于孟津?!百u飲”就是8個世紀之后司馬遷目睹文錄長安城里的“賣漿”,也就是說呂望曾做過飲料零售商。他可能是坐店經營,也可能是擔荷流動出售。而所謂“飲料”,在商末,距今三千多年前是包括除了酒之外的微醇和無醇兩大類,其中就有壓榨自漿果而成的酸味飲料或釀酒失敗而成的呈酸味的“苦酒”。大概正因為如此,姜太公才被醋業(yè)封成了業(yè)神的。
江蘇鎮(zhèn)江地區(qū)醋業(yè)信奉的祖神則是另一個男性——帝予,又曰“黑塔”。
相傳,夏代杜康的大兒子黑塔為了造出一種與酒相媲美的東西,率族人移居到江蘇鎮(zhèn)江。為 了維持生計,黑塔決定先繼承父業(yè),以釀酒為生。他在朋友的幫助下,花錢在鎮(zhèn)江市長江岸邊的一處漁港設了一家作坊。由于黑塔釀酒工藝精良,酒的美味遠近聞名,購者甚多。
為了滿足人們的需要,黑塔帶領大伙兒日夜加班加點釀酒。釀酒后的酒渣堆成一個又一個小山頭。一年夏天,長江下游漲大水,滔滔江水淹沒了十缸酒糟,三七二十一天后,洪水才退去。十缸酒糟在江水淹沒的第21天的酉時,露出缸口,人們即慌忙前去察看。黑塔揭開一缸酒糟蓋子,一股香氣撲鼻而來,圍觀的人們驚奇萬分,黑塔取來一木瓢舀起半瓢糟水一嘗,酸中帶有微甜。黑塔急忙打開余下的9缸酒糟,均有微甜帶酸。
因十缸酒糟是在江水淹沒21天后的酉時露出水面的,于是,黑塔便把“廿一日”加上一個“酉”,成了至今仍大名鼎鼎的“醋”字。當天晚上,黑塔為了慶賀這一奇特發(fā)現,紅燒了一大鍋鎮(zhèn)江鯉魚慰勞大伙。席間,黑塔因過度興奮不慎被魚刺卡住咽喉部,痛苦極了,大伙嚇得不知所措。家人急忙叫來名醫(yī)診治,老名醫(yī)為黑塔切脈看舌象,也搖頭離去了。慌忙之中,人們想起了白天在江邊吃的香噴噴的醋,令家人去江邊打來半瓢醋。
黑塔一口喝下,頓時卡在咽喉部的魚刺便軟化咽了下去。從此,醋有軟化魚刺,解除骨刺卡咽喉的作用,被世世代代沿襲下來。
當然,今天我們都已經了解了,魚刺在喉最佳解決方案是去醫(yī)院讓醫(yī)生取出,喝醋的土辦法會因為醋酸的原因對胃有刺激作用。
中國歷史上的醋名很多,因為歷代名醋甚多。僅就初步勾梳歷史文獻所得,即可檢錄數百余種。如漢代以下至北朝兩三世紀間北方黃河流域的“鰺”、“酮”、“醮”、“大酢”、“神酢”、“千歲苦酒”、“烏梅苦酒”、“蜜苦酒”、“糟酢”、“苦酢”等皆為醋。
到了南北朝以后,琳瑯繽紛的名目更是不斷見于記載。如唐代的“酢漿”、“淳酢”、“桃花醋”:“唐世風俗,貴重桃花醋”;宋代的“千里酸”;元代的“杏花酸”、“脆棗酸”、“潤腸酸”、“苦蘇漿”、“七醋”、“三黃醋”、“小麥醋”、“麥黃醋”、“大麥醋”、“糟醋”、“餳糖醋”、“麩醋”、“糠醋”、“千里 醋”等名醋;明代的“桃花酸”;清代的“和羹梅”、“七七醋”、“懶醋”、“神醋”、“神仙醋”、“大麥醋”、“佛醋”、“糯米醋”、“烏梅醋”、五辣醋、“五香醋”、“白酒醋”、“紹酒醋”、“米醋”、“焦飯醋”、“極酸醋”、“粟米醋”、“餳醋”、“杏花醋”等眾多種類 。
我國醋的品種幾乎不可勝計,按產地命名的著名品牌如山西老陳醋、鎮(zhèn)江香醋、四川保寧醋、上海香醋等;接原料命名的如米醋、麩醋、酒精醋等;按工藝及產品外觀特征命名的如玫瑰醋、白醋、紅曲醋、合成醋、速酸醋等。其中最著名者,清代以來有“中國四大名醋”之說:山西老陳醋,江蘇鎮(zhèn)江香醋,四川保寧醋,福建永春香醋。
經過歷史長期的不斷積累發(fā)展,那些有口碑的品牌名醋,不僅是產地成功的經濟事象,而且更重要的還是中國醋文化歷史傳承的物質表征。
而醋文化,是以醋為載體,是醋與文化的有機融合,這包含和體現了一定時期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就是與醋相關的法典,制度,傳說,風俗習慣,禮儀禮節(jié),語言文學,典章故事以及其所帶來的心理反射和聯想的總和。
在傳承幾千年的醋文化中,有歷史,也有故事傳說,除了文人墨客在詩文中的描述外,最多的還是存在于老百姓的鍋、碗、瓢、盆交響曲中。
縱觀醋的起源與演變,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醯、漢代的酢、兩晉南北朝的苦酒、唐宋的醋直到現代的精品醋、保健醋,每一步都折射出中國文化智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