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義
(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qū)中醫(yī)醫(yī)院磁共振室 山東 煙臺 264100)
鞍旁腫瘤是鞍區(qū)腫瘤的一種分類,其顯著的特點在于病變類型較多,解剖結構比較復雜,由于鞍區(qū)和鞍旁兩個解剖腔隙關系非常密切,起源于某一個腔隙的腫瘤也會先后累積另一個解剖腔隙,對患者的影響程度較大。因此,如何進行有效而準確的診斷就成為了臨床工作的重點。本次研究也是以此為基礎而探討MRI影像學診斷的臨床價值。詳細報告內容如下。
研究對象選擇我院2018年1月—12月病理證實為鞍旁腫瘤的54例患者,對其病例資料展開回顧性分析?;颊咧心行?9例,女性35例,年齡29~73歲,平均年齡(52.0±2.3)歲。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為病理檢查后入選的研究對象。排除標準:伴有其它精神疾病患者或器質性疾病患者。
MRI成像方法選擇全身磁共振成像儀使用頭部表面線圈。平掃使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層間距2mm,層厚8mm,增強利用軸位與冠狀位序列,依次性橫狀位、冠狀位與矢狀位掃描。
分析鞍旁腫瘤及腫瘤樣病變的區(qū)域、形態(tài)、增強表現(xiàn)、信號特點等。
從MRI的檢測結果來看,有24例患者檢測出有鞍旁腦膜瘤,并且有19例出現(xiàn)強化顯著,有8例可見明顯腦膜尾征。鞍旁腦膜瘤最長徑為2.0~4.8cm,且24例中有21例為信號均勻。11例海綿狀血管瘤中最長徑2.9cm~6.0cm,5例出腦膜尾征,其余患者經過MRI診斷后也出現(xiàn)了明顯的特征。
以腦膜瘤為例,作為最典型的占位性病變,在腦膜瘤中所占比例較高,在MRI征象的表現(xiàn)為腦膜尾征,即反應性血管增生、血管擴張、疏松結締組織變厚等。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明顯的腫瘤內鈣化或骨質增生硬化,考慮與海綿竇外層的硬腦膜有關。MRI的檢查結果中也會由近腫瘤側向周圍逐漸變細,硬腦膜增厚強化[1]。
而海綿狀血管瘤也可以在腦內的任意部位出現(xiàn),海綿竇區(qū)正是海綿狀血管瘤的多發(fā)區(qū)域。雖然此類患者會出現(xiàn)腦膜尾征,但征象可以呈現(xiàn)出啞鈴狀外觀等[2]。
鞍旁本身也是表皮樣囊腫的多發(fā)區(qū)域之一,且內成分表現(xiàn)為不均勻信號,增強掃描結果為無強化或囊壁強化,術前診斷也可以獲取穩(wěn)定的信息結果[3]。而本次研究中發(fā)生于鞍旁的淋巴瘤與神經鞘瘤并不多見,MRI的征象結果一般為彌漫性生長,增強掃描后呈現(xiàn)均勻強化??傮w來看MRI征象結果具有不同的特征性,通過分析與病變之間的臨近關系可以了解組織結構的特征,特別是不同腫瘤類型的影像學特征、多發(fā)區(qū)域與強化方式。
綜上所述,MRI影像學檢查和征象分析可以有效地對鞍旁腫瘤與腫瘤樣病變作出診斷,通過典型的MRI表現(xiàn)結果為疾病的診療提供臨床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