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芝
肺炎支原體是小兒支原體肺炎的病原體,多發(fā)生于幼齡與兒童群體,主要以毛細血管炎、間質(zhì)性肺炎為主要病理特征,由于患兒自身抵抗能力較弱,病情遷延難愈,不利于患兒的正常生長發(fā)育[1,2]。以往臨床多是單獨應(yīng)用抗生素進行治療,但是治療效果并不理想,患兒易出現(xiàn)耐藥性表現(xiàn)。為了進一步探究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有效治療方式,特選取本院58例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納入本次研究,其中應(yīng)用阿奇霉素與脂溶性維生素治療的患兒獲得了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58例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患兒家長均知情且自愿簽署同意書參與研究。將所有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9例。對照組中女16例,男13例,年齡2~10歲,平均年齡(6.47±4.29)歲 ;病程1~8 d,平均病程 (4.59±3.14)d。觀察組中女14例,男15例,年齡2~11歲,平均年齡(6.72±4.33)歲;病程1~10 d,平均病程(4.83±3.11)d。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兒入院后均先給予對癥支持治療,然后進行分組治療。對照組采用單純阿奇霉素治療,將10 mg阿奇霉素與0.9%氯化鈉溶液混勻后靜脈輸注,1次/d,連續(xù)治療5 d,停用4 d后轉(zhuǎn)為口服給藥,1次/d,治療3 d后停止給藥。觀察組采用阿奇霉素聯(lián)合脂溶性維生素治療,阿奇霉素的給藥方法同對照組,脂溶性維生素1次/d,連續(xù)治療1周。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兒治療后血清炎性指標水平、血清趨化因子含量以及臨床療效。于患兒治療7 d后采集患兒空腹靜脈血1 ml,放入裝有枸櫞酸鈉抗凝劑的試管中進行離心處理,離心速度為2500 r/min,取上層清液。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對患兒的血清炎癥指標(IL-4、IL-10、IL-12、IL-13)水平、血清趨化因子(MCP-4、MDC、CysLTs)含量進行檢測。
1.4 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治療后癥狀、體征完全消失,咳嗽、體溫等癥狀全部消失,胸片與血清檢查正常;顯效:治療后癥狀、體征基本消失,咳嗽與體溫恢復癥狀,胸片與血清檢查結(jié)果明顯好轉(zhuǎn);無效:患兒病情未能改善甚至加重[3]??傆行?(痊愈+顯效)/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治療后血清炎性指標水平對比 觀察組患兒治 療 后 的 IL-4(11.85±1.67)pg/ml、IL-10(22.67±1.86)pg/ml、IL-12(369.14±24.68)pg/ml、IL-13(125.91±12.68)pg/ml均優(yōu)于對照組患兒的 (21.57±2.67)、(17.28±1.67)、(294.51±27.64)、(194.58±13.51)pg/ml,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6.621、11.612、10.846、19.959,P<0.05)。
2.2 兩組患兒治療后血清趨化因子含量對比 觀察組患兒治療后的MCP-4、MDC、CysLTs含量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后血清趨化因子含量對比(±s,pg/ml)
表1 兩組治療后血清趨化因子含量對比(±s,pg/ml)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對照組 29 78.61±7.58 861.51±58.94 945.21±57.21觀察組 29 56.81±3.58a 514.51±64.94a 421.68±46.84a t 14.004 21.308 38.130 P<0.05 <0.05 <0.05
2.3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對比 對照組患兒痊愈13例(44.83%)、顯效9例(31.03%)、無效7例(24.14%),總有效率為75.86%(22/29);觀察組患兒痊愈15例(51.72%)、顯效13例(44.83%)、無效1例(3.45%),總有效率為96.55%(28/29);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兒,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2200,P<0.05)。
由于小兒的免疫系統(tǒng)尚未發(fā)育完全,一旦受到病原菌侵襲,會使感染率明顯提高,肺炎支原體是小兒群體較為常見的致病菌[4]。臨床針對病原菌感染患兒多采用抗生素藥物治療,阿奇霉素是臨床常用抗生素藥物,屬于新型大環(huán)內(nèi)酯類藥物,具有殺菌、提升免疫功能的雙重作用。據(jù)相關(guān)研究證實,支原體肺炎患兒發(fā)病與維生素缺乏存在密切關(guān)系,治療期間給予患兒外源性維生素可促進患兒早日痊愈康復[5]?;純焊腥痉窝字гw后,會出現(xiàn)局部或全身炎癥反應(yīng),使得大量炎癥介質(zhì)釋放并進入到血液循環(huán)中,病情嚴重者也會對其他臟腑組織與功能造成嚴重損害??寡着c促炎性因子表達失衡與感染性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存在密切關(guān)系[6-8]。血清炎性指標IL-4、IL-10、IL-12、IL-13可誘導氣道高反應(yīng)性、小氣道結(jié)構(gòu)重建,抑制Th2細胞因子,減輕氣道炎癥反應(yīng),使Th1/Th2細胞失衡現(xiàn)象得以改善,提高治療效果。脂溶性維生素是一種臨床常見維生素類型,可有效維持機體正常生理功能,肺炎患兒應(yīng)用脂溶性維生素可使患兒的免疫功能有效提高,充分發(fā)揮抗炎作用,改善預后。
綜上所述,相比于單純應(yīng)用阿奇霉素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應(yīng)用阿奇霉素與脂溶性維生素治療,可使患兒的血清炎性指標與血清趨化因子含量明顯改善,治療效果顯著,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