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鯤鵬
重癥胰腺炎是一種常見的臨床危重疾病,隨著治療方法的不斷改進,其死亡率也隨之降低。在重癥胰腺炎的早期階段,可能發(fā)生大量腹膜積液,需要及時手術。雖然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可以有效降低淀粉酶和血清淀粉酶,但創(chuàng)傷較大,死亡率較高[1]。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腹腔鏡治療重癥胰腺炎的作用越來越被認可,本研究分析了采用腹腔鏡下腹腔灌洗引流術治療重癥胰腺炎的臨床療效,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8年3月本院就診重癥胰腺炎患者9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5例。觀察組中男26例,女19例;發(fā)病至入院時間3~47 h,平均發(fā)病至入院時間(23.61±7.85)h;年齡 22~49歲,平均年齡(42.31±7.22)歲;其中,重癥Ⅰ級26例,重癥Ⅱ級19例;其中12例患者伴休克,11例伴腎功能不全,8例出現(xiàn)消化道出血,8例伴呼吸功能不全。對照組中男27例,女18例;發(fā)病至入院時間3~46 h,平均發(fā)病至入院時間(23.43±7.67)h;年齡22~49歲,平均年齡(42.21±7.29)歲;其中,重癥Ⅰ級27例,重癥Ⅱ級18例;其中12例患者伴休克,12例伴腎功能不全,8例出現(xiàn)消化道出血,8例伴呼吸功能不全。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治療。觀察組采用腹腔鏡下腹腔灌洗引流術治療。取躺臥位置,在碘仿的常規(guī)消毒后進行全身麻醉,并建立氣腹壓力,氣腹針的插入位置保持在臍上方約1 cm處。在劍突下3~4 cm處作腹腔鏡插入口,并在左右鎖骨中線和肋下邊緣的交叉處制作2個輔助引流口。在腹腔鏡下觀察腹腔內情況,及時吸出多余的液體。用0.9%氯化鈉注射液多次沖洗患者腹腔,觀察吸出物的顏色變化,直至洗出液體顏色轉為澄清時停止沖洗。調整臟器位置,以確保小網(wǎng)膜腔及其下胰腺充分暴露在視野中。使用電刀或超聲刀慢慢進入小網(wǎng)膜腔,注意避免損傷周圍組織結構,尤其是周圍的血管。進入小網(wǎng)膜腔后,抽出多余液體,沖洗小網(wǎng)膜腔,清潔完畢后尋找壞死灶和感染灶,徹底清除病變部分,并進行多次沖洗,抽吸腹腔中的液體直至無殘留液體。在小網(wǎng)膜腔、膈肌下方、左右兩側結腸旁溝引出引流管至患者的左右下腹,縫合切口結束手術[2,3]。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手術操作時間、體溫恢復正常時間、術后住院時間、術后恢復心肺功能時間;手術前后情感狀況評分、生活獨立能力評分、軀體癥狀評分、社會功能評分(每項生活質量的評分標準均為最低0分、最高100分,分值越高則生活質量越好);腹腔感染、組織血管損傷發(fā)生情況。療效判定標準[4]:顯效:癥狀消失,無腹腔感染、組織血管損傷等并發(fā)癥;有效:癥狀改善,無腹腔感染、組織血管損傷等并發(fā)癥;無效:未達到以上的標準??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 97.78%(44/45),高于對照組的 75.56%(34/4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情感狀況評分、生活獨立能力評分、軀體癥狀評分、社會功能評分比較 對照組患者治療前情感狀況評分、生活獨立能力評分、軀體癥狀評分、社會功能評分分別為 (44.19±5.51)、(48.25±5.11)、(41.22±5.21)、(45.62±4.88)分,治療后情感狀況評分、生活獨立能力評分、軀體癥狀評分、社會功能評分分別為(59.11±8.44)、(59.13±6.51)、(61.11±5.22)、(57.14±6.11)分;觀察組患者治療前情感狀況評分、生活獨立能力評分、軀體癥狀評分、社會功能評分分別為 (44.01±5.11)、(48.79±5.21)、(41.52±5.78)、(45.51±4.55)分,治療后情感狀況評分、生活獨立能力評分、軀體癥狀評分、社會功能評分分別為(83.69±8.21)、(84.51±6.01)、(85.21±5.04)、(82.21±6.21)分。兩組患者治療后的情感狀況評分、生活獨立能力評分、軀體癥狀評分、社會功能評分均明顯高于本組治療前,且觀察組患者治療后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手術操作時間、體溫恢復正常時間、術后住院時間、術后恢復心肺功能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操作時間、體溫恢復正常時間、術后住院時間、術后恢復心肺功能時間分別為 (56.89±3.89)min、(9.01±1.64)h、(6.21±1.21)d、(6.13±0.24)d,均短于對照組的 (86.43±10.24) min、(12.22±2.51)min、(8.62±2.51)d、(8.14±0.24)d,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4 兩組患者腹腔感染、組織血管損傷發(fā)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患者腹腔感染、組織血管損傷分別為8例(17.78%)、6例(13.33%);觀察組患者腹腔感染、組織血管損傷分別為1例(2.22%)、1例(2.22%)。觀察組腹腔感染、組織血管損傷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重癥胰腺炎是一種常見的急腹癥,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死亡率很高。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治療重癥胰腺炎有一定的療效,可以緩解臨床癥狀,控制病情進展,但創(chuàng)傷大,并發(fā)癥多,且術后康復效果差[5,6]。腹腔鏡下腹腔灌洗引流術可減輕損傷,控制炎癥,提高療效,減少并發(fā)癥,其術中出血量明顯減少,且恢復更快[7-9]。王阿勇等[10]的研究顯示,腹腔鏡下腹腔灌洗引流術治療重癥胰腺炎的臨床效果確切,其中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長于對照組,但卻顯著縮短了術后住院時間,提高了體溫恢復速度,且促使重要器官功能恢復正常,由此可見重癥胰腺炎行腹腔鏡下腹腔灌洗引流術治療效果良好。
綜上所述,重癥胰腺炎患者行腹腔鏡下腹腔灌洗引流術療效非常理想,可降低腹腔感染、組織血管損傷發(fā)生率,縮短手術操作時間和手術后機體恢復時間,促進患者生存質量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