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群,葉麗娟,黎 嬌,李 靜
快速康復外科的概念是指在術前、術中及術后用各種已證實有效的方法以減少手術應激及并發(fā)癥,加速患者術后的康復??焖倏祻驮缙诘某珜д呒皩嵺`者是丹麥外科醫(yī)生Kehlet,他早在2001年就率先提出了此概念,并在許多種的手術病人中積極探索其臨床可行性及優(yōu)越性,取得了很大成功。老年髖部骨折多見,本文是從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的實踐中,總結出一些做法,達到快速康復的效果。
1.1 一般資料 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20例85歲以上的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進行分析,年齡85~96歲,平均年齡88.3歲,男性8例,女性12例,16例合并高血壓,10例合并糖尿病,1例合并老年癡呆。
1.2 手術方法 手術方法采用微創(chuàng)式,內固定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PFNA)。
1.3 護理方法
1.3.1 術前護理 由于骨折多為突發(fā),患者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心理,除去老年癡呆的一位患者,其余患者溝通較好,做好心理護理,飲食調整,控制好血糖血壓,指導患者床上排便的習慣,早期教會深呼吸及咳痰動作,必要時機械輔助排痰。入院當天完善術前準備,48小時內完善術前準備。因高齡患者,術前時間越長,術后并發(fā)癥就越危險。
1.3.2 術后護理 ①肺部感染預防:患者入院后采用每日2-3次的霧化吸入,霧化液體采用生理鹽水加滅菌注射用水各5毫升。它比其他藥物的優(yōu)點是沒有異味,患者不會出現(xiàn)惡心嘔吐等不適,更易于接受,但效果沒有明顯差異。②深靜脈血栓預防:入院后即做好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密切觀察皮膚的顏色、溫度、腫脹情況,患肢末梢的血液循環(huán)。指導患者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教會患者按家屬定期按摩以加快靜脈回流。術后患者盡早做肌肉舒縮活動,促進血液循環(huán),預防靜脈血栓形成[1]。同時還采用了低分子肝素鈣皮下注射,雙下肢空氣壓力波治療以預防血栓形成。③早期營養(yǎng):術后四小時,即可進流質飲食,以刺激胃腸道功能的恢復。④早期功能鍛煉:術后早期功能鍛煉是必不可少的項目,骨折患肢長期臥床會出現(xiàn)骨質疏松,肌肉萎縮,關節(jié)僵硬或攣縮,早期正確的功能鍛煉可有效預防臥床導致的并發(fā)癥。科室指導患者術后第二日便協(xié)助下床活動,用助行器,家屬陪同。特殊情況可晚1-2日。⑤早期拔除導尿管:術后第二日拔除導尿管后下地活動,均能正常排出小便。⑥疼痛護理:術前術后采用超前鎮(zhèn)痛,多模式鎮(zhèn)痛,使患者更好的配合,以達到快速康復的效果??s短住院日期同時降低住院費用。
本組20例患者,手術時間50-120分鐘,出血量50-180毫升,術后有一例出現(xiàn)肺部感染,經呼吸內科會診積極抗菌消炎治療,無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日9天。
快速康復已被廣泛運用于臨床,股骨粗隆間骨折常見于老年患者,因股骨粗隆部血管十分豐富,通常不會出現(xiàn)骨折無法愈合的問題,但治療方法不適時,容易出現(xiàn)髖內翻畸形愈合,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以往牽引治療臥床時間長,容易導致多種并發(fā)癥,嚴重時還可能威脅患者生命[2]。而采用PFNA內固定正好可有防旋的功能,也是早期下床鍛煉的基礎。早期功能鍛煉后將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同時降低了住院時間及費用,達到快速康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