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己亥豬年悄然來臨。有一個叫《啥是佩奇》的短視頻在傳播。我孤陋寡聞,一開始還以為是演員劉佩琦出了啥事兒呢。其實是電影《小豬佩奇過大年》推出的一款營銷視頻。
《啥是佩奇》的故事情節(jié)很簡單。春節(jié)臨近,在鄉(xiāng)村的爺爺盼望兒子帶著孫子一起回家過年,電話中他問兒子,孫子想要什么樣的禮物,答案是“佩奇”,這可難壞了這位農(nóng)村爺爺。他借村里的喇叭問了一圈,得到的答案令人啼笑皆非,有人說是直播網(wǎng)站的女主播,有人拿出同名洗潔精,還有人說是棋牌的一種。其實,“佩奇”是一個兒童玩具小紅豬。最后,老人家用鼓風(fēng)機(jī)自制了一個“佩奇”。
短視頻講的,說白了,就是爺爺日夜盼孫子回家。它點中了大家的情感之穴,撥動了大家敏感的心弦。那個穴位、那根心弦,就是扯不斷的親情。
“佩奇”的刷屏,說明家庭代際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已經(jīng)成為時代問題,不能回避,必須正視。中醫(yī)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身體如此,心靈是不是也如此?
老人尋找“佩奇”的舉動,有點兒滑稽,但也讓人心酸。為了兒孫,可以砸鍋賣鐵,傾其所有,啥事都能干,啥委屈都能受。父母對兒孫的一切,都是無私的、純粹的,不帶任何功利,不摻任何雜質(zhì)。
我是在福建看到《啥是佩奇》短視頻的。就“佩奇”話題,我與一位70多歲的老人有過交流。老人說,回家容易,也不容易。說容易,現(xiàn)在交通發(fā)達(dá)了,說來就來,說走就走。說不容易,是孩子身回家了,心沒回?!斑^年了,最大的心愿就是盼子孫回家。回倒是回了,可是,吃完飯,大家都在低頭玩手機(jī),兒子不理我,孫子也不理我。這是回的哪門子家?。啃牟换丶?,這叫回家嗎?”
《啥是佩奇》傳達(dá)的思念是單向的,是爺爺苦苦地盼著孫子回家。可孫子呢,牽掛著“佩奇”,孫子跟爺爺?shù)母星楹孟駜H限于此,爺爺不過是苦苦的“單相思”,思念的氣息嚴(yán)重不對稱。造成單向思念的原因,是好多年輕的父母,有意無意地讓孩子離爺爺奶奶遠(yuǎn)了。
農(nóng)村有句老話,孩子怎么養(yǎng)就怎么長,跟誰近就跟誰親。孩子從小跟著誰長大,自然就跟誰親近?,F(xiàn)在好多在城里工作的年輕父母,不讓自己的孩子跟鄉(xiāng)下的爺爺奶奶接近,有的嫌爺爺奶奶土,有的嫌爺爺奶奶把孩子慣壞了,吃壞了,等等。我就采訪過一個老人,她說:“我一人拉扯六個孩子,都長大成人,考上了大學(xué)。怎么現(xiàn)在看孫子,兒媳婦覺得我不會看孩子了?孫子這也不讓吃,那也不讓動。孩子哪有這么嬌氣?”這是好多農(nóng)村爺爺奶奶的困惑。當(dāng)然從思維方式、消費理念、生活習(xí)慣等因素考慮,爺爺奶奶這老一輩的育兒經(jīng)驗是過時了,但是老一輩傳下來的好多經(jīng)驗,卻充滿了智慧。
不讓孩子親近老人,就是不接地氣,不接地氣就懸在半空,是不健康的狀態(tài)。閑時翻看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我發(fā)現(xiàn)這本醫(yī)學(xué)寶典里專門有個“土部”,在他看來,土是一味藥。他還說及土與人體的關(guān)系,曰:“土者,五行之主,坤之體也。具五色而以黃為正色,具五味而以甘為正味……蓋其為德,至柔而剛,至靜有常,兼五行生萬物而不與其能,坤之德其至矣哉。在人則脾胃應(yīng)之,故諸土入藥,皆取其裨助戊己之功?!薄爸T土皆能勝濕補脾。”脾屬土,自然界的泥土能給孩子帶來陽氣。我們常說大地母親,這不是一句空話?!暗貏堇ぃ右院竦螺d物”,強調(diào)的是大地之德之慈。很多時候我們身體不適時,大地能夠滋養(yǎng)甚至療愈我們的身體。我記得,小時候玩游戲,手指劃出了血,隨便從地上揞一點細(xì)土,就沒事了。孩子喜歡玩土、玩沙、玩泥巴,甚至滾一身泥水像個泥猴,都是與大自然親近,是接“地氣”的最好方式。衣服臟了,洗一洗,不就行了嗎?很遺憾,現(xiàn)在有些年輕的父母,就是要切斷孩子跟泥土的關(guān)系,讓自己的孩子干干凈凈,像棵豆芽菜。現(xiàn)在流行的各種育兒理念,有些需要糾正。
當(dāng)然,老人帶孩子也有個弱點,那就是隔輩親帶來的溺愛。話說回來,小小的溺愛,恰恰就是晚輩思念的酵母?;叵肫鹞倚r候,那些溫暖的記憶,都有溺愛的成分,想起我的祖母、外祖母對我的溺愛。
尋找“佩奇”,就是尋找親情。親情割不斷,打斷骨頭連著筋。親情需要維系,雙向的思念才是健康的思念,才是正常的思念。雙向的思念,需要雙向發(fā)力,需要親近,而不是絕緣。
接下來,我想追問一下“佩奇”。暫且讓我把“佩奇”當(dāng)成一個禮物的代稱吧。
我個人體會,過年的年味越來越淡,但有一個負(fù)擔(dān)抹不去,那就是親朋好友之間的送禮。禮多人不怪,琢磨著給親朋好友送禮,很勞神,心很累。2017年春節(jié),我采訪了34年沒在家過年的列車乘務(wù)員劉勇。我說,你這是舍小家顧大家呀。沒想到劉勇說,我哪有那么高的覺悟,我就是想躲年,躲越來越麻煩、越來越變味的年。在家里過年,老規(guī)矩太多。比如今年回家,手忙腳亂,“原來都是老伴操心,今年老伴讓我管,我頭都大了。我家族大,親戚多,哪家都要走到,滿滿一車年貨,最后分著分著不夠了。太累了,心累。我喜歡集體生活,簡單生活”。他還說,老同學(xué)、老街坊要比呀,你是科級,他是處級;你賺了多少,他賺了多少。咱不比,各人有各人的活法。劉勇說的“躲年”,說得很實在。
《說文解字》對“禮”的解釋是:“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逼渲斜玖x是敬神,表示敬意的活動。《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禮物”的解釋是,為了表示尊敬或慶賀而贈送的物品。我在想,“禮物”的本質(zhì)是“禮”,即為了表示尊敬或慶賀,物只是禮的載體。換言之,“禮物”強調(diào)的是“禮”,是重“禮”輕“物”。比如“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比如大雪紛飛,朋友折一枝寒梅送給朋友;畫畫的朋友,畫一盆水仙,寫上“清供”二字,送給文友;結(jié)婚了,送一把茶壺,茶壺上有鴛鴦戲水的圖案,小夫妻每次拿起茶壺,就會想起遠(yuǎn)方的朋友,這有多好呢?!耙恢贰薄耙环僧嫛薄耙话巡鑹亍保@都是不起眼的“物”,可“物”中蘊藏著濃濃的、溫馨的“禮”。
現(xiàn)在,我們把“禮物”的本質(zhì)理解偏了,我們強調(diào)的是“物”,重“物”而輕“禮”。送親友禮物,考慮更多的是要多貴重,成為一種交換。朋友送了禮物,我要等值地還回去。人與人之間成了一種簡單的等價交換關(guān)系。友情也好,親情也好,都不那么純粹了。禮物越來越貴,越來越重,而情感越來越淡,越來越輕。是禮重情意輕。
竊以為,禮物,禮物,禮是重心。禮物可以是物質(zhì)的,也可以是非物質(zhì)的,禮物的“價值”在于送禮者的善意和心意,而非禮物本身的“價格”。禮物不需要太貴,只要表達(dá)了心意就可以了。
讓我們回到“禮物”的本義,即為了表示尊敬或慶賀而贈送的物品,一起重情、重禮,不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