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建軍
(興義民族師范學院,貴州興義562400)
明清以來,為了治理貴州,掌握省情,地方志的編修受到官府重視,方志編纂達到高峰[1]張英聘.現(xiàn)存明代貴州省志編修簡述.史志學刊,2018,(6).,現(xiàn)存貴州方志多出于明清時代。明代貴州修志之風日盛,200余年間,共修方志40部,其中官修通志4部,私撰省志2部,府志17部,州、縣、衛(wèi)志17部[2]史繼忠.貴州方志考略.貴州民族研究,1979,(1).。其中涉及布依族地區(qū)的有弘治《貴州圖經新志》、嘉靖《貴州通志》、萬歷《貴州通志》、永樂《普安州志》、崇禎《都勻府志》等。清代貴州方志現(xiàn)存89部,其中涉及布依族地區(qū)的有康熙《貴州通志》、乾隆《貴州新志》、康熙《都勻府志》、道光《清平縣志》、咸豐《荔波縣志稿》、光緒《荔波縣志》、乾隆《獨山州志》、乾隆《南籠府志》、咸豐《興義府志》、光緒《興義府續(xù)志》、乾隆《普安州志》、光緒《普安直隸州志》等。民國時期,軍閥混戰(zhàn),局勢動蕩,地方志撰修時輟時作。盡管如此,貴州仍于民國八年(1919)成立續(xù)修貴州通志局。通志局歷30年纂輯《貴州通志》,同時也做了大量的地方文獻征輯工作,推動各地地方志的纂修。民國《貴州通志》共計有171卷,分裝105冊,在貴州方志中卷恢最為浩繁,史料蘊含最為豐富,是研究貴州歷史必備的重要參考典籍[3]張新民.貴州地方志舉要.吉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1988.(P4)。民國期間,政府雖曾幾次通令修志,但成書不多,僅有《鎮(zhèn)寧縣志》《甕安縣志》《都勻縣志稿》《興仁縣志》《晴隆縣志》《普安縣志》等數(shù)種。
貴州舊志中保存有大量布依族史料,是布依學研究的重要文獻參考?!百F州地方文獻中,卷帙浩繁,輯存史料最豐富的,當首推地方志乘,……是我們研究貴州歷史的豐厚文化遺產[4]張新民.貴州地方志論綱.貴州地方志編纂委員會,1985.(P104)?!比纾骷尉浮镀瞻仓葜尽芬延小爸偌遥ú家雷澹钡挠涊d。清乾隆《普安州志》記載“仲家”有三種,一曰卜龍、二曰克尤、三曰青仲。清光緒《水城廳采訪冊》又將“仲家”分為三種,“一補籠、一卡尤,一青仲”。
貴州舊志還是了解布依族民俗的重要原始資料。光緒《普安直隸廳志》卷四《地理·苗蠻》記載有仲家風俗,在談及“仲家”之時認為“漢人久于此,往往流為仲家”,是漢布融合的真實記載[1]翁澤紅.鴉片戰(zhàn)爭至辛亥革命的貴州民族研究.貴州文史叢刊,2012,(4).。咸豐《興義府志》卷四十、四十一、四十二分別記述了布依族風俗與方言,其《風土志·苗類》載曰:“黔苗種類甚多。興郡全境僅有七種,曰仲家苗,曰儂家苗,曰花苗,曰白倮倮,曰黑倮倮,曰僰人,曰老巴子。比耕田納賦,悉熟苗也[2](清)鄒漢勛修,朱逢甲等纂.咸豐興義府志.清咸豐四年刻本.(P760)?!鼻 丢毶街葜尽肪砣龑Σ家雷遐s表等婚姻習俗記載更為詳細?!盃鸺液脴蔷?,衣尚青,以帕束首,婦人多織,好以青布蒙髻,長裙細褶,多至二十余幅,……春二三月間,各攜筐籃沿山采菜,年少婦女艷飾濃妝,山花滿髻,項掛銀圈,……男女成群,山歌互答……男女混雜,交飲為歡,歌聲達旦……”[3](清)劉岱修,艾茂等纂.乾隆獨山州志.清內府本.(P172-174)布依族有“俗尚銅鼓”的風俗。貴州舊志中記述“仲家”使用和敲擊銅鼓的大量資料。弘治《貴州圖經新志》卷一二云:“仲家……鑄銅為鼓?!鼻 顿F州通志》卷七苗蠻志載:“仲家……歲時擊銅鼓為歡?!鼻 丢毶街葜尽份d:仲家“喪葬……擊銅鼓”。咸豐《興義府志》、光緒《荔波縣志》、民國《普安縣志》等史志書都有仲家“鑄銅鼓”和“擊銅鼓”的記載。農歷三月初三是布依族傳統(tǒng)節(jié)日,是布依族“掃寨驅邪”“祭祀山神”之日。乾隆《南籠府志·地理志》有“……每年三月三宰牛祭山,各聚分肉,男婦篩酒,食花糯米飯,……三、四兩日,各寨不通往來,誤者罰之……”等記載。
民族志是記述一地兩個以上世居民族的綜合性官方性資料工具書[4]龔力新.縣志編修求實說.方志出版社,1997.(P265)。民族志是地方志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全國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地方志編纂系列中,必有民族志或民族部分。新中國成立后,民族志專志編撰工作成果顯著,先后編撰出版了《上海民族志》《西藏民族志》《新疆通志·民族志》《甘肅省志·民族志》《四川省志·民族志》《湖南省志·民族志》等。
貴州省的民族志專志編纂工作始于改革開放后。1985年,貴州省民族事務委員會組建了《貴州省志·民族志》編纂委員會,編寫人員深入民族地區(qū)調查研究,收集資料。至1989年,編輯刊印了包括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等民族的《民族志資料匯編》10集,為貴州民族志的編寫積累了資料。2002年,貴州民族出版社出版《貴州省志·民族志》。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以專志形式對貴州世居少數(shù)民族進行的全面系統(tǒng)的記述?!顿F州省志·民族志》上限不限,下限至1998年,按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則,將貴州17個世居少數(shù)民族各自成篇,對其從古至今社會歷史發(fā)展狀況進行較為全面、系統(tǒng)的記載?!顿F州省志·民族志》所用資料主要來自大量的民族調查,詳細記載了貴州各少數(shù)民族的族源族稱、人口分布及地理環(huán)境、語言文字、社會經濟與政治、生活習俗、工藝美術、文學藝術、教育、體育、醫(yī)藥衛(wèi)生等史料。
除了編纂《貴州省志·民族志》,布依族地區(qū)也組織編纂有《羅甸縣志·民族志》(貴州民族出版社,1989年)、《都勻市民族志》(都勻市民族委員會,1990年)、《貴定縣民族志》(貴定縣史志辦公室,1992年)、《黔南州志·民族志》(貴州民族出版社,1993年)、《獨山縣民族志》(獨山縣民族事務委員會,2012年)、《鎮(zhèn)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民族志》(方志出版社,2013年)、《望謨縣民族志》(白山出版社,2015年)等民族專志。其中,《鎮(zhèn)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民族志》共38萬字,全面、系統(tǒng)、翔實地記載了截至2012年底鎮(zhèn)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自然與社會發(fā)展的歷史和現(xiàn)狀,展現(xiàn)了鎮(zhèn)寧布依族苗族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特點?!丢毶矫褡逯尽饭?0萬字,內容分別介紹布依族、水族、苗族、侗族、壯族、毛南族、彝族等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方面的史料。
民族志中記載的各民族自然和社會情況的資料遠比一般正史和地方志記載更為翔實,它可以為各門學科研究所參考借鑒。貴州省編纂的這些民族志對于布依學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和參考價值,可以用來考證布依族古籍文獻的分布,如樊敏《布依族古籍文獻的分布研究》(《貴州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1期);布依族古文字的歷史源流,如周國茂《布依族古文字研究》(《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4期)。挖掘布依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的現(xiàn)代價值,如羅玲《黔南布依民族體育文化透視》(《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第6期);布依族摩教音樂的文化內涵,如周國茂《布依族摩教音樂研究》(《歌?!?010年第4期);布依民族醫(yī)藥,如任明波等《貴州苗、水、布依、仡佬四種民族藥的比較研究》(《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雜志》2006年第6期)等??疾觳家雷骞?jié)慶生活,如羅正副《物的民族志——基于糯食在布依族節(jié)慶生活的考察》(《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6期);傳統(tǒng)婚姻禮俗,如周相卿,朱微《惠水上黃寨布依族傳統(tǒng)婚姻禮俗與習慣法規(guī)范》(《原生態(tài)民族文化學刊》2013年第1期)以及布依戲劇的審美文化,如陳玉平《人生通過儀式及其戲劇展演——貴州荔波布依族“做橋”儀式探微》(《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2期)等。民族志可以為布依族史學、布依族文學、布依族民俗學、布依族經濟學、布依族藝術學等學科的研究提供寶貴的資料。
貴州省新方志的編修工作與其它省份相同,都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啟動。1983年,貴州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正式成立。1985年貴州省新專志《貴州省志·地理志》出版。1989年貴州省第一部新縣志《興義縣志》由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至1993年,歷經10余年,貴州省地方志編纂委員已出版省志專志22部,地州市專志69部,縣志28部。至21世紀初,貴州省志專志已全部出版,各地州的方志編寫工作基本結束,全省80部縣志均已出版,這意味著貴州省首輪新方志的編修已基本完成[1]蕭先治.貴州新方志編修綜述.貴州文史叢刊,2007,(4).。2002年,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地方志編纂工作的通知》(國辦發(fā)〔1996〕47號)中“地方志每20年左右續(xù)修一次”的規(guī)定和《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全省地方志續(xù)修工作的通知》(黔府辦發(fā)〔2002〕33號)的安排,貴州省全面開始第二輪續(xù)修地方志工作。至2015年,已完成50卷(冊)省志初稿編纂任務,6部市州級志書印刷出版發(fā)行,其中《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志》《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志》完成初稿編纂任務。至2017年1月,貴州省第二輪市縣志編修已正式出版42部。
此外,在新方志的編修過程中,各州市也積極進行專志的編修工作。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為例,從2002年以來,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修志用志、開發(fā)方志資源為重點,開拓創(chuàng)新,共編纂出版各種地方志書近300部,其中部門專志46部,州所屬各縣(市)也編纂出版了一批部門志、鄉(xiāng)(鎮(zhèn))志、村志。
近年來,隨著貴州省大數(shù)據的快速發(fā)展,加快地方志信息化建設,大力推進地方志資源開發(fā)利用,拓寬地方志為現(xiàn)實服務的領域和途徑已成為貴州省地方志工作的重要工作和發(fā)展方向。2006年起,貴州省地方志辦公室積極與貴州師范大學圖書館合作,開展貴州省第一輪志書全文數(shù)據庫建設工作,截至2015年底,貴州省地方志辦公室局域網志書管理系統(tǒng)中以及貴州檔案方志信息網站上已有408種貴州省一輪志書全文數(shù)據。2016年,貴州省地方志辦公室進一步加快地方志、年鑒全文數(shù)據庫及地情資料庫的建設工作,除了對貴州省第一輪志書、年鑒數(shù)據繼續(xù)采集整理編目外,還開展第二輪志書電子文檔的接收工作,將相應的具有檢索功能的電子文檔移交貴州省地方志辦公室,切實做好地方志書、年鑒“存量數(shù)字化、增量電子化”工作。目前,《貴州省地方志全文數(shù)據庫》已正式在貴州師范大學圖書館主頁網絡公開?!顿F州省地方志全文數(shù)據庫》共包含13個子庫,分別是志書庫(68種省志整書原貌檢索下載)、圖片地圖庫(68種省志中所有的圖片和地圖)、自然地理庫、農業(yè)林業(yè)庫、工業(yè)庫、政治司法軍事庫、基礎設施建設庫、教科文衛(wèi)體庫、綜合經濟管理庫、金融商貿旅游庫、民族宗教庫、舊志庫和總目提要數(shù)據庫。《貴州省地方志全文數(shù)據庫》可以一次性跨庫檢索所有數(shù)據庫中的內容,也可以分庫進行檢索。
新編地方志對全面研究布依族經濟社會、歷史文化具有極其珍貴的史料價值。新編地方志不僅為貴州民族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而且部分志書如新編地方志等本身已成為了布依族研究的資料性成果。如,關于布依族民間“議榔”制度長期以來學術界對其組織形式爭論不休,《冊亨縣志》詳細記載了布依族的家族議事會“議榔”制度[1]冊亨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冊亨縣志.貴州人民出版社,2002.(P134-135),解決了這一難題。布依族民間文學搜集整理工作細致且繁瑣,長期以來缺少資料梳理?!锻兛h志》就詳細羅列了該縣從1978年至1998年的布依族民間文學搜集整理工作和成績年表[2]望謨縣志安龍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望謨縣志.貴州人民出版社,2003.(P913),解決了布依族民間文學史編纂的年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