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杰
(吉林省第一榮復軍人醫(yī)院,吉林 合山 136100)
肺鱗狀細胞癌是原發(fā)性肺癌類型的一種,占據總患者數量的40%~51%左右。肺鱗狀細胞癌患者治療過程中,不僅治療周期比較長,而且要承擔病痛及治療所帶來的副作用,極大的挑戰(zhàn)患者的身心承受能力,再加上治療費用比較多,導致部分患者放棄治療,出院回家休養(yǎng)?;颊叱鲈汉?,為使患者生存期延長,并提升生活質量,通常會給予患者家庭護理,然而常規(guī)的家庭護理并不能達到開展的目的,患者預后情況仍比較差。研究指出,肺鱗狀細胞癌患者出院回家后,除開展家庭護理外,同時實施臨終關懷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本院在給予肺鱗狀細胞癌患者家庭護理時,即聯(lián)合臨終關懷,效果較好。
選取出院回家的肺鱗狀細胞癌患者82例,出院時間2016年5月~2017年10月,男57例,女25例;年齡48~81歲,平均(62.7±3.8)歲。納入標準:①符合肺鱗狀細胞癌診斷標準;②經病理檢查證實;③TNM分期Ⅲb期或Ⅳ期;④主動要求出院回家,且預計生存期3~6個月;⑤知情同意。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1例,兩組無顯著差(P>0.05)。
對照組僅實施家庭護理,方法如下[1]:①出院前,患者檔案完善的建立,包含病情、家庭住址、聯(lián)系方式等,便于家庭隨訪的開展;②以患者病情為依據,醫(yī)生將相關的注意事項詳細的告知家屬及護理人員,護理人員按照醫(yī)生囑托嚴格開展各項護理;③患者、患者家屬需要護理人員時,其要做到隨叫隨到,每周到患者家庭中訪視2次,仔細的了解患者病情、用藥情況等,電話隨訪每天1次,指導患者家屬實施相應的護理;④對癥治療積極開展,包含止痛、化痰、營養(yǎng)支持、止咳等。
在對照組基礎上,觀察組聯(lián)合臨終關懷,方法如下[2]:①建立臨終關懷小組,小組成員包含醫(yī)生和護士,成立后開展培訓,培訓主要內容即為臨終關懷,培訓完成后實施考核,合格上崗;②為患者營造舒適的家庭環(huán)境,患者房間保持整潔、安靜,囑咐家屬要定時打開患者房間的窗戶通風,預防感染的發(fā)生,鼓勵患者按照自身的喜好裝飾房間,如擺放小擺件、養(yǎng)花等,陶冶患者情操,緩解患者情緒;③通過循證護理,將適宜患者的個體化治療及護理方案制定出,以能有效的控制患者癥狀,具體包含疼痛治療及護理方案、失眠治療及護理方案等;④癌癥進展至晚期后,患者不僅身體上要承擔嚴重的痛苦,心理上還要直面死亡,導致患者承擔巨大的心理壓力,護理人員應聯(lián)合家屬給予患者充足的社會支持和心理支持,如囑咐家屬多陪伴患者、鼓勵好友多探望患者、讓患者家屬多與患者聊一聊以往的美好回憶等,逐漸的增強患者面對死亡的信心;⑤對于患者即將離世的事實,家屬接受的難度可能更大,而且家屬自身也會明顯的存在不良情緒,為避免影響患者的情緒,護理人員還要給予患者家屬良好的心理支持,以引導方式讓患者家屬盡量克制自身的不良情緒,使患者愉快的度過最后的生活。
共護理2個月,分別于護理前、護理后評價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疼痛分級量表,5分制,分數越高,疼痛越重)、抑郁程度(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分數越高,抑郁越嚴重)、焦慮程度(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分數越高,焦慮越嚴重)、生活質量(采用QLQ-C30量表,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利用t檢驗,P<0.05表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疼痛評分、抑郁評分、焦慮評分、生活質量評分均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疼痛評分、抑郁評分、焦慮評分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理前后相關指標評分比較(±s)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理前后相關指標評分比較(±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n=41) 疼痛評分 抑郁評分 焦慮評分 生活質量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3.7±0.6 1.9±0.4* 66.4±4.2 43.8±3.6* 68.9±4.6 45.5±5.2* 59.3±5.8 65.7±5.3*對照組 3.8±0.6 2.9±0.8 65.1±4.8 56.7±4.3 68.3±4.7 60.3±4.6 59.9±5.3 60.7±5.5
肺鱗狀細胞癌患者確診時,多數病情已經發(fā)展至晚期,部分處于終末期,疼痛、藥物不良反應、瀕臨死亡的精神折磨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其生存質量。因此,十分有必要給予患者家庭護理及臨終關懷。傳統(tǒng)家庭護理模式下,僅重點關注了患者的身體狀況,較少注意其心理狀況、生存質量,導致護理效果并不理想。臨終關懷是終末期癌癥患者護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通過相應護理的開展,使患者及家屬正視死亡,平靜的對待并接受死亡[3]。將臨終關懷應用到肺鱗狀細胞癌患者家庭護理中后,護理人員自身會積極的給予患者支持,并引導患者家屬良好的支持患者,讓患者感受到關心、愛護,減輕其不良情緒,平和的渡過生命的最后階段。本研究結果顯示,經2個月護理后,顯著改善了觀察組患者的疼痛程度、情緒狀況,明顯提升其生活質量,效果良好。
綜上,家庭護理肺鱗狀細胞癌患者時,聯(lián)合開展臨終關懷后,有助于使患者的苦難減輕,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