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秀美,容英旋,張裕豐,羅文敏,吳佩銀,李曉華,鄭女芳
(臺山市人民醫(yī)院,廣東臺山,529200)
屈指肌腱狹窄性腱鞘炎是腱鞘因機械摩擦而引起的慢性無菌性炎癥改變, 主要表現(xiàn)為患者指關節(jié)疼痛和屈伸受限,該病程較長且容易反復,影響患者生活及工作[1]。屈指肌腱狹窄性腱鞘炎早期或癥狀較輕時,采用針灸、理療和鞘內注射等非手術治療可緩解其癥狀, 但不能徹底改變管鞘的狹窄;癥狀較重的患者需采用手術治療,但手術治療存在創(chuàng)傷較大,術后局部會遺留瘢痕而影響美觀[2]。微創(chuàng)治療是近年來醫(yī)學領域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治療手段[3]。 在微創(chuàng)的前提下,實施針刀松解術可解除屈指肌腱的卡壓及束縛, 但由于傳統(tǒng)盲扎操作容易造成血管神經(jīng)損傷、肌腱斷裂等并發(fā)癥,而將超聲引入針刀微創(chuàng)松解術, 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以往盲扎操作的風險, 但以往對該手術研究大多僅為經(jīng)驗性、主觀性的操作方法的總結[4-6],特別是針對護理經(jīng)驗總結較少報道。 本院自2017年7月采取超聲引導下小針刀聯(lián)合阻滯治療屈指肌腱狹窄性腱鞘炎患者,取得較好的療效,現(xiàn)將護理經(jīng)驗總結報道如下。
采用便利抽樣方法, 選擇2017年7月—2018年4月在本院治療的屈指肌腱狹窄性腱鞘炎患者。 納入標準:①診斷符合屈指肌腱狹窄性腱鞘炎的診斷標準[7];②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骨質疏松癥、惡性腫瘤、嚴重外傷患者; ②有出血傾向等不適合小針刀治療患者。 符合入選標準共76 例,男15 例,女61 例,年齡34~65 歲,平均(42.5±10.4)歲;病程1~5 個月,平均(2.3±0.8)月。
患者取平臥位,上肢外展,掌面朝上,腕部墊薄枕,五指張開,輕輕觸診腱鞘上的結節(jié)性痛點為定點做標記, 常規(guī)消毒鋪巾后用0.5%利多卡因1mL局部浸潤淺表麻醉, 將超聲機探頭與肌腱走行方向同向放置探查進行定位(長軸),待超聲機確定肌腱及增厚的腱鞘部位后,4 號針刀頭進入皮膚、皮下組織,調整探頭角度,取長軸平面內技術,使針刀全程清晰顯影,并向前推進,重復切割增厚的腱鞘,刀下輕松后撥出針刀,讓患者握拳及張手,無壓卡的阻礙后,取預先配制好內含2%利多卡因1mL+40mg 曲安奈德1 mL+0.9%生理鹽水2mL 的混合劑中的1mL,將藥物注射進肌腱與腱鞘之間的腔隙內,手術結束。
76 例患者手術時間8~15min,平均(11.3±2.4)min。 本組患者在術中均未發(fā)生如肌腱斷裂、 血管損傷及護理不良反應。
3.1.1 物品準備 檢查超聲機是否處于最佳狀態(tài),如有問題,及時處理,避免手術過程中出現(xiàn)故障。 超聲機探頭選擇6~13MHZ 淺表探頭,術前探頭和纜線嚴格消毒后用無菌手套套住, 注意要貼合緊密, 保證圖像清晰。 器械和物品:4 號針刀(0.8mm 口徑,50mm 長度);持針器、紗布、分割線等,并做好數(shù)量的統(tǒng)計和記錄。
3.1.2 患者的評估 術前詳細了解患者以下情況,①合并癥。 評估患者有無并發(fā)骨質疏松癥、惡性腫瘤、外傷及出血傾向疾病等,如有均不宜行小針刀手術;對于并發(fā)高血壓和冠心病患者,需評估血壓、心率情況并向醫(yī)生報告。 ②女性患者是否在妊娠期和月經(jīng)期,如是不宜行小針刀手術。 ③術前有無進食和有無暈針史。 如患者術前空腹囑患者進食;有暈針者宜在餐后1~2h 后進行手術。
3.1.3 心理護理 傳統(tǒng)的小針刀手術是根據(jù)痛點或臨床經(jīng)驗進行,難以把握內部病變,尤其是患處有較多血管神經(jīng)分布,極易被損傷[8-9]。由于術前患者對傳統(tǒng)手術治療方法產(chǎn)生恐懼和焦慮的心理,并且對超聲引導下小針刀治療方法認識不足,存在對手術恐懼、擔心超聲機有輻射、手術后效果不佳等不良心理。 詳細介紹手術的安全性,講解超聲機不是X 光機,超聲機使用頻率大約6-13MHZ,無損傷和無輻射。 小針刀具有“針”和“刀”雙向作用,既松解病變部位, 又調節(jié)相對應節(jié)段的交感神經(jīng)功能,具有調節(jié)其肌肉舒縮運動的治療優(yōu)勢。 小針刀為微創(chuàng)治療,局部只有針尖的傷口,不需要切開皮膚,不用縫線等,并耐心講解手術過程中基本無痛,使患者放下心理包袱,主動配合手術。 此外,在治療室外及走廊各墻面上掛設宣傳欄, 加強對腱鞘炎預防的宣教;治療室播放輕柔的背景音樂,舒緩患者情緒。
①術前查對患者信息及患病部位,核查藥品及消毒相關物品的無菌情況及有效期。 ②手術中超聲探頭擺放到位,手術開始時與肌腱、血管、神經(jīng)走行同向,隨后及時調整,讓醫(yī)生清晰準確看到手術部位的情況,配合醫(yī)生固定探頭,保證手術順利進行。 ③患者保持平臥位,上肢外展,掌面朝上,腕部墊薄枕,五指張開,告訴患者保持體位正確和固定的重要性。 ④壓痛點往往就是一些筋膜或肌腱黏連附著點,慢性損傷引起局部炎癥、水腫引起局部疼痛。 根據(jù)“以痛為腧”觀點[10],采用病變位的壓痛點為治療點,輕輕按壓患手,尋找最痛壓痛點并標記,待超聲確定進針部位后,對進針部位及周邊進行消毒, 自然晾干后即可進針。 ⑤局部藥物注射。 通過局部注射藥物可阻斷交感神經(jīng)興奮所致局部血供障礙的惡性循環(huán),增強組織抗炎能力,使組織營養(yǎng)狀況得以改善[9]。 患側手掌心朝上,注射器抽取預先配制好內含2%利多卡因1mL +40mg曲安奈德1 mL+0.9%生理鹽水2mL 的混合劑中的1mL,在標記的壓痛點進針直達腔鞘內,回抽無血后,緩慢推注藥液約1mL,再將針稍退,回抽無血后向皮下浸潤注射,拔出注射器,用消毒棉簽或無菌敷料塊壓迫局部注射點1~2min。 ⑥密切關注患者的面色、呼吸、血壓、心率和脈搏等生命體征。 本組有1 例患者術中出現(xiàn)面色蒼白、胸悶氣促、冒冷汗等現(xiàn)象,即取頭低腳高位,氧氣吸入,經(jīng)處理癥狀緩解并完成手術。
①手術結束后用無菌紗布將針口包扎,局部按壓5~10min。本組有1 例患者術后針口局部出現(xiàn)淤血,考慮是術后不正確壓迫止血所致,經(jīng)抬高患肢和熱敷后淤血逐漸消散。 ②術后觀察患者的面色、呼吸、血壓、心率和脈搏等生命體征及疼痛情況。本組有1 例患者術后疼痛難忍, 遵醫(yī)囑口服扶他林50mg 后,疼痛癥狀緩解。③健康教育。囑患者在術后72h 內創(chuàng)口勿碰水,避免劇烈運動;告訴患者術后7d 內患處可能會有酸痛感, 必要時吃止痛藥,術后1 周會逐漸緩解;囑咐患者根據(jù)患處恢復情況適當進行相關的功能訓練, 主要是患指的非負重的屈伸運動: 握拳-張開手指為1 個回合動作,每次做30 個回合動作,每天做10 次,上午做3次,中午做3 次,下午做4 次。
通過對超聲引導下小針刀聯(lián)合阻滯治療屈指肌腱狹窄性腱鞘炎患者護理經(jīng)驗的總結和分析,認為術前做好心理護理, 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的手術配合度;術中有效的配合可保證手術順利進行; 術后做好病情觀察和健康教育,能避免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