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婷 于利建 陸偲佳 何曹銘
摘? ? 要: 現代教育呼喚電子教材的誕生,語文學科的特殊性使得其對電子教材的需要更迫切。語文統(tǒng)編教材的問世,成為語文學習電子化的一個契機。研究小組選定了目前已經問世的統(tǒng)編中小學語文課文,設計出了可以在ipad上直接使用的交互類語文電子教材,通過有無iPad課堂對比教學觀察,發(fā)現各自的優(yōu)劣。
關鍵詞: 語文學習? ? iPad教學? ? 課堂觀察
一、語文學習電子化實踐的緣由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教育技術隨之極大提升,這些都對目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形態(tài)帶來沖擊,智慧學習、數字學習應運而生,其杰出代表是電子教材。與以往的紙質教材相比,電子教材不受時空限制,方便攜帶,隨時可學;電子教材可供教師、學生和家長反復使用,節(jié)約紙質資源,有利于可持續(xù)發(fā)展;電子教材將聲音、文字、圖片和影音文件集于一體,數據更新快且較準確,使傳統(tǒng)紙質教材和教學手段中難以實現的實驗和動態(tài)演示過程得以輕松實現,具備共享性、開放性、動態(tài)可生成性等特征。
聽說讀寫能力是語文綜合能力的重要內容,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和電子教材,實現聽、說、讀、寫等環(huán)節(jié)的整合,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提高參與度,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和能力的提高。然而,與其他學科相比,語文學科有特殊性。語文教材的復雜性、文本解讀的多元性、思考題的主觀性等,都給語文學習的電子化帶來了困難?,F存的語文電子教材較少,帶有視聽內容的更加缺少。同時,大多數電子教材不能同時支持不同操作系統(tǒng)的移動終端,廉價的移動終端難以支持電子教材。因此,在信息化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師生對于語文學習的電子化需求越來越高。
2017年9月起,全國中小學三科開始使用統(tǒng)編教材。統(tǒng)編語文教材從選文到培養(yǎng)目標都有了很大的變化,提出了“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精神”等新的課程目標,更加重視閱讀教學的“1+x”、學習的“一課一得”、單元的整體學習,等等。這些都對語文的學習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語文學習電子化的一個契機。
二、語文學習電子化實踐概述
研究小組首先選定了目前已經問世的統(tǒng)編中小學語文課文,通過使用MAC OS平臺的iBooksAuthour排版設計軟件等,對它們進行創(chuàng)意編排設計,最終設計出了可以在ipad上直接使用的交互類語文電子教材。
在電子教材出產后,我們投放至試點學校(溫州市第十四中學、杭州市保俶塔實驗學校、上虞外國語學校)進行測試。小組成員設計問卷,收集學生、教師體驗感,收集建議。教師將電子教材運用進課堂,團隊成員則需對課堂進行觀察,記錄使用中出現的情況。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小組成員根據問卷反饋及課堂觀察發(fā)現的問題,改進電子教材,并發(fā)布在相應的公眾平臺,如教育論壇、網站、自媒體等途徑進行推廣與宣傳。
三、有無ipad課堂對比教學觀察
此處我們選擇兩份成品——《夢回繁華》(說明文)和《美麗的顏色》(傳記)為例做對比觀察。
(一)《夢回繁華》有無ipad課堂教學參與效果對比
小結:通過對比兩節(jié)課對ipad的使用情況,筆者發(fā)現,在ipad課堂上,出于對新技術的興趣,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要高于無ipad課堂的學生參與度。
(二)小結
1.ipad教學的優(yōu)點
(1)學生課堂思考有痕跡。ipad使用中,學生可以隨時對課堂內容記錄,可以打字,或者手寫,在效率上有很大的保障。再加上電子設備的易存儲性,學生的答案可以較長時間、較好地保存在云端,以便之后的查看與修改。
(2)教師對學生的思考有監(jiān)管。在ipad使用中,教師可以隨時看到學生的思考進度,可以提示學生。尤其對于需要書寫的課堂作業(yè),教師在監(jiān)管時就可以清楚地掌握每一位學生的動態(tài),對于走神、作業(yè)態(tài)度不端正的學生,教師可以及時提醒。
(3)多方數據為新技術增添新意。Ipad中可以隨時添加網絡資源,學生在利用網絡資源進行信息查詢時的興趣不減,可以保證課堂隨時有新內容出現,抓住學生的興趣點。
2. ipad教學的不足
基于以上特點,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較為突出,注意力較為集中。但是,ipad教學中仍存在如下不足,值得教師們商榷:
(1)學生對ipad操作出現爭執(zhí)。包括如何操作,操作人員等,使用ipad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課堂學習效率。
(2)學生將一定的注意力投入電子設備中,難免對教師在口頭講解內容時走神?;驅W生認為教師講解的內容一定會呈現出標準答案,他在進行思考時,必會產生惰性。
(3)對于部分教學環(huán)節(jié),ipad只是在形式上增加了新意,比如本課的導入環(huán)節(jié)。這會導致該部分的教學實踐過長,而縮短了其他重要內容的講解。因此,ipad是否需要貫穿于教學的每一環(huán)節(jié),值得教師們探討。
四、反思與建議
(一)反思
本次語文學習化實踐嘗試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遇到了很多技術活專業(yè)上的困難,因此一些設想沒有得到落實,研究本身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1.互動性不夠,互動方式比較單一。在實際試用中發(fā)現,本設計與學生的互動性還不夠,不能滿足師生的所有需求,比如教師在軟件使用過程中不能直接看到學生的答案,難以對其進行及時評價。
2.課程群的設計理念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F在很多學校在使用樂扣、希沃等教學助手,未來我們會嘗試與這些大平臺合作,更好地利用教學資源,以更好地落實課程群的設計理念。
(二)建議
通過這次語文學習化實踐嘗試,我們小組對語文學習的電子化有了更多的思考。本次實踐也為未來信息技術進一步應用于語文教學領域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1.課外資料的選擇需謹慎。在選擇課外拓展資料時,應該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習能力,有利于學生拓寬視野的同時,篇幅也需要控制。若拓展性資料過多,則對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而言可能會分散注意力,影響學習的專注度。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來說,可以設置額外的課外拓展材料,由教師控制開放權限,讓這一部分學生可以自由選擇。
2.聽、說、讀、寫有機結合,才能充分發(fā)揮電子化教材的優(yōu)勢?,F有的電子學習軟件,如流利英語說,就將英語的聽說讀寫有機結合,提高趣味性的同時,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此外,它還非常重視對學生的正向反饋,這也是電子化教材在設計反饋部分時需要注意的。
3.在出示主觀題答案時,要避免直接給出。對于語文學科來說,閱讀材料的解讀可以是多角度的,主觀題的答案也是不盡相同的。如果學習軟件單純給出一種答案,那么不僅失去了文本語言的品味和樂趣,而且阻礙了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發(fā)展。建議學習軟件在設計答案時,應給出更多個人化、獨特化的解讀,引導學生進行更多更深的思考。
參考文獻:
[1]曹明海.語文教育智慧論[M].青島:青島海洋高中出版社,2011.
[2]譚娟暉.關于地方課程資源開發(fā)的幾點思考[J].基礎教育參考,2014(12).
[3]朱紹禹.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文可義.地方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J].教育導刊,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