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靜 周 梅 王書芹 畢 超 呂 輝 禤瑞霞 汪 蕓 包貴賢
廣東省中山市中醫(yī)院病理科,廣東中山 528400
腎細胞癌(RCC)是腎小管上皮細胞中的惡性腫瘤,較為常見的病理類型是透明細胞性腎細胞癌(CCRCC),屬于泌尿系統(tǒng)中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每年發(fā)病逐年出現(xiàn)遞增趨勢,對人類健康造成了一定威脅[1]。但其對傳統(tǒng)放化療并不敏感,大多患者在確診時已經(jīng)發(fā)生了遠處轉移,目前首選治療方式為手術切除,但這類患者錯過了最佳手術時機,傳統(tǒng)靶向藥物價格較高,因此需要選擇新型的靶向藥物治療,在臨床中具有重要意義[2]。而腫瘤的出現(xiàn)時多基因參與的過程,包括原癌基因的激活、凋亡與侵襲,是正常細胞惡性轉變的過程,在基因的表達中具有重要意義,與癌變存在重要關系[3]。目前多項研究證實CPEB4在腫瘤細胞中存在異常表達,在基因轉錄中存在重要的作用[4]。本文通過將CPEB4納入其中,現(xiàn)報道如下。
將80例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透明細胞性腎細胞癌患者作為研究組,選取同期我院診治的腫瘤周圍正常腎組織50例為對照組。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經(jīng)過經(jīng)驗病理醫(yī)師確診;(2)均為首次治療,研究前未進行化放療;(3)知情本文研究且愿意參加。排除標準:(1)病檢組織過少,影響檢測結果;(2)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3)難以積極溝通交流;(4)臨床資料不完善者。其中研究組:女41例,男39例,年齡38~70歲,平均(45.6±5.5)歲;淋巴結轉移者45例。其中Ⅰ期20例:女10例,男10例,年齡38~70歲,平均(45.2±5.2)歲。Ⅱ期18例:女9例,男9例,年齡38~70歲,平均(45.5±5.4)歲。Ⅲ期20例:女11例,男9例,年齡38~70歲,平均(46.6±5.7)歲。Ⅳ期22例:女12例,男10例,年齡38~70歲,平均(45.1±5.5)歲。對照組:女24例,男26例,年齡38~70歲,平均(45.2±5.3)歲。上述患者一般資料之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用免疫組化的方法,在廣州地區(qū)腎細胞癌石蠟組織中,檢測CPEB4蛋白的表達。使用石蠟切片脫蠟、水化后用PBS沖洗3次,用高壓鍋對組織抗原進行修復,加入3%過氧化氫,以阻斷內(nèi)源性過氧化物酶的活性,并PBS沖洗3次,滴加CPEB4蛋白第一抗體,4℃過夜。磷酸緩沖鹽溶液(PBS)沖洗3次,滴加第二抗體,室溫孵育,PBS沖洗3次,滴加鏈霉素生物素-過氧化物酶,室溫孵育,PBS沖洗3次,滴加DAB溶液,自來水沖洗,蘇木素復染,0.1%氯化氫(HCL)分化,PBS沖洗返藍[5]。
觀察兩組患者CPEB4表達、細胞存活與遷移距離,及CPEB4在所有患者中的陽性率;并記錄研究組不同患者的CPEB4表達情況[6]。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對本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CPEB4表達高于對照組,且對照組細胞存活率高于研究組,遷移距離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間CPEB4表達、細胞存活、遷移距離比較
表1 兩組間CPEB4表達、細胞存活、遷移距離比較
組別 n CPEB4 細胞存活率 遷移距離(cm)對照組 50 0.069±0.011 1.05±0.06 0.68±0.10研究組 80 0.658±0.125 0.52±0.12 0.35±0.05 t-33.191 29.016 24.977 P 0.000 0.000 0.000
其中對照組CPEB4陽性率為10.00%,Ⅳ組患者陽性率最高為100.00%,隨著級別升高患者陽性率隨之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CPEB4在所有患者中的陽性率
Ⅲ~Ⅳ期CPEB4表達高于Ⅰ~Ⅱ期,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研究組不同級別之間的CPEB4表達
表3 研究組不同級別之間的CPEB4表達
組別 n CPEB4Ⅰ~Ⅱ期 38 0.423±0.025Ⅲ~Ⅳ期 42 0.746±0.112 t-17.380 P 0.000
研究組男女性別之間CPEB4表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研究組不同性別之間的CPEB4表達
表4 研究組不同性別之間的CPEB4表達
性別 n CPEB4女性 41 0.725±0.116男性 39 0.726±0.114 t-0.039 P 0.969
淋巴結轉移者CPEB4表達高于未轉移,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研究組淋巴結轉移者CPEB4表達
表5 研究組淋巴結轉移者CPEB4表達
組別 n CPEB4淋巴結轉移者 45 0.711±0.114未轉移 35 0.224±0.111 t 19.173 P 0.000
透明細胞性腎細胞癌對于傳統(tǒng)的治療難以達到理想的狀態(tài),首選的治療方式僅為手術治療,但大多出現(xiàn)錯過了手術時機,使得治療效果并不理想[7-8]。在腫瘤發(fā)展期間,基因的異常表達與細胞的發(fā)展之間存在一定聯(lián)系,是正常細胞惡性轉變的基礎,可正式轉錄后水平的調(diào)控,對基因具有重要的作用,與癌變也存在重要關系[9]。CPEB4對基因轉錄后調(diào)節(jié)起到關鍵作用,可介導干細胞發(fā)育、細胞分化、衰老過程,目前已經(jīng)不斷有研究證實,其在腫瘤細胞中較為異常,但關于其在腫瘤中的作用機制研究較少[10-11]。
本文通過將CPEB4表達納入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CPEB4表達高于對照組,且對照組細胞存活率高于研究組,遷移距離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CPEB4陽性率為10.00%,Ⅳ組患者陽性率最高為100.00%,隨著級別升高患者陽性率隨之升高,淋巴結轉移者CPEB4表達高于未轉移,Ⅲ~Ⅳ期CPEB4表達高于Ⅰ~Ⅱ期。研究組男女性別之間CPEB4表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PEB4屬于神經(jīng)細胞存活蛋白,在腫瘤發(fā)展期間中,對基因轉錄后調(diào)節(jié)具有重要作用,可促進腫瘤細胞的生長與血管的生成侵襲[12]。目前已經(jīng)有多項研究證實CPEB4基因可引起基因組變化,誘導基因組的不穩(wěn)定發(fā)生,表明CPEB4蛋白在癌癥發(fā)生期間出現(xiàn)一定作用,可能成為新的治療靶點[13]。目前關于CPEB的研究開始轉向促腫瘤發(fā)生,而CPEB在多個組織與腫瘤中出現(xiàn)高度表達,且部分會出現(xiàn)重疊。CPEB蛋白家族生物功能不止在于調(diào)節(jié)減數(shù)分裂和早期胚胎發(fā)育,在腫瘤的發(fā)展與血管生成中起到重要作用[14]。但臨床仍需要不斷研究CPEBs的靶向基因問題,而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CPEB4蛋白可稱為腫瘤領域新的發(fā)展?jié)摿Φ脑\斷治療工具[15]。但由于本研究樣本容量有限,未及時進行后期隨訪調(diào)查,難以進一步證實該研究的準確性;后續(xù)可擴大樣本容量,使得研究更加準確,明確患者治療診斷基礎。而對照組細胞存活率高于研究組,遷移距離低于對照組,能夠說明CPEB的出現(xiàn)對細胞存在一定的侵襲力,加快了患者細胞凋亡情況。
綜上所述,CPEB4在透明透明細胞性腎細胞癌中表達較高,且級別越高患者CPEB4表達越高,為后期臨床治療奠定了基礎,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