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寶,黃華飛,李小龍,李志良
(張家界航空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張家界 427000)
2018年4月20日,教育部發(fā)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明確規(guī)定了綜合實踐活動內容,其中信息技術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微課突出的優(yōu)勢就是:短、精、快,可以有效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使教學目標順利完成,有效提升教學效率及教學質量,充分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信息素養(yǎng)是一種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信息技術是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和提高的重要支撐,通曉信息技術才能實現(xiàn)對信息技術的理解、認識和使用技能。信息素養(yǎng)新要求促使信息學科的重大變革,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具備合格的信息素養(yǎng),當前信息技術基礎課程主要以理論教授模式組織教學,研究新的教學方法很有必要。
(1)微課順應微時代。在人工智能的新背景下,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微視頻,微信、微博,微媒體的到來,我們進入了微時代,身處微環(huán)境,教育“微化”是必然,微課順應微時代,已成為一種常用的教學手段和方式。
(2)根除“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和模式下,基本上都是采用“填鴨式”授課模式,學生被動接受,此種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抹殺了學生探究知識的學習能力,而目前的教學方向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教學培養(yǎng)目標相違背。
(3)存在問題。學生學習興趣不高,信息技術的課程內容比較乏味,無法激發(fā)出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生個體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在開展課程的時候,碰到的問題也大不相同。導致教學的效率及質量比較差的原因,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的工作量大,沒有過多的精力投入教學,使教師的創(chuàng)新意識受到制約,為完成任務而授課。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開發(fā)新穎的教學資源,依據(jù)課程標準,大體遵循以下幾個步驟。先對課程進行前期分析,征對教學任務:做課程現(xiàn)狀、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三個方面的分析。依據(jù)教學內容的分析,進而確定微課內容從而達到微課程目標。
圖1 微課設計框架圖
(1)課程現(xiàn)狀分析。了解學習者情況,然后教師根據(jù)學習者情況與教學需要來確定學習者可達到的學習目標,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對學習需要進行分析可使設置的學習目標更具有實用價值。
(2)教學內容分析是為了明確學生要學什么、達到什么樣的學習效果。在教學過程中要解決哪些關鍵問題,技術上有哪些瓶頸,必須要哪些硬件條件保障。
在設計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內容的過程中,必須要基于模塊化模式,將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打造成微課的模式,把事先準備好的教材內容精心進行編制,從而打造成教學單元模式。不同的單元之間能夠形成連接,之后再把教學單元內容分通過課時的形式呈現(xiàn)給同學們。教師就可以按照教材中的內容來制作微課,使課程內容實現(xiàn)微課化的步驟如圖2所示。
圖2 信息技術課教學內容微課化的過程
現(xiàn)在比較流行的Word教學方案有純理論,先理論+后實驗,理實一體化,反轉課堂,微課,微視頻,TED等方式。在對學習內容進行分析的過程中,主要涉及到教學內容的分析以及微課的內容分析?,F(xiàn)階段,在開展信息技術基礎教學的過程中,大部分都是概念性或者是操作演示類。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有更加豐富的想象力、對新鮮的事物比較好奇。通過制作簡單的word表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培養(yǎng),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在本次的研究中,筆者緊緊圍繞教材內容,將提前完成設計的微課資源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微課運用環(huán)節(jié)如圖3所示:
實際應用微課的策略具體可以劃分為以下幾種:引導資源、將微課作為示范教材、將微課作為自主學習教材、把微課作為輔助工具、利用微課開展分層教學。實際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會涉及到很多的內容,比如有“導入”、“新課講授”以及“綜合練習”等等環(huán)節(jié)。本文就結合教材內容設計了多種教學策略。如圖4所示。
圖3 運用環(huán)節(jié)
圖4 應用策略
本文研究有以下體會:一是在開展信息技術基礎教學的過程中運用微課,利用實際的案例研究,為信息技術課程應用微課提供了參考。本文是依據(jù)相應的應用策略,將微課運用到信息技術基礎課堂教學部分環(huán)節(jié)中。二是按照信息技術課堂的特點,對微課的實際應用策略進行了論述。本文結合應用案例,對微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了論述,為信息技術教師更好使用微課教學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