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曉梅 朱麗晶 楊 健 薛美琴 章柏松
(1.浙江省長興縣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服務總站,浙江 長興 313100;2.軒樂詩農(nóng)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浙江 長興 313000;3.浙江省湖州市農(nóng)作物技術(shù)推廣站,浙江 湖州 313000)
大棚櫻桃番茄—萵筍兩茬一休生態(tài)高效栽培模式能提高大棚利用率,實現(xiàn)周年栽培,緩解土壤連作障礙,并具有較好的經(jīng)濟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適合在各地應用?,F(xiàn)將該栽培模式的主要技術(shù)介紹如下。
櫻桃番茄在上年12月中旬播種育苗,2月上旬定植,4月下旬開始采收,6月中旬采收結(jié)束,每667 m2產(chǎn)量2 000 kg、產(chǎn)值24 000元。6月下旬~8月下旬休耕,深翻土壤,灌水覆膜進行高溫消毒。萵筍在9月上旬播種育苗,10月初定植,12月底至翌年2月底采收上市,每667 m2產(chǎn)量4 000 kg、產(chǎn)值10 000元。該模式全年每667 m2產(chǎn)量6 000 kg、產(chǎn)值34 000元、純收入16 000元。
選擇抗病高產(chǎn)、果皮較薄、風味佳、不易裂果、果實大小及色澤符合消費需求的櫻桃番茄品種,如黃妃、浙櫻粉1號等。
在大棚內(nèi)采用50孔穴盤商品基質(zhì)育苗。選擇排水良好、背風向陽、地下水位低的地塊建下陷式苗床,苗床底層整平后鋪設園藝地布和電加溫線。將經(jīng)過消毒處理和催芽的種子播在裝好基質(zhì)的穴盤中,每穴1粒,覆蓋基質(zhì)厚1 cm,澆透水,加蓋地膜和小棚膜保溫保濕。出苗后揭除地膜;齊苗后適當降低苗床溫度,防止秧苗徒長,白天溫度保持20~25℃、夜間10~15℃;真葉長出后適當提高苗床溫度,促進秧苗生長。苗期勤揭勤蓋小拱棚膜等覆蓋物,使秧苗多見光,促使秧苗生長健壯;控制好苗床濕度,幼苗不萎蔫不補水,每次澆水后適當通風換氣,降低苗床濕度。苗齡45~55 d、長有6片真葉時即可選晴天定植。
定植前20~30 d,覆蓋大棚膜,根據(jù)土壤肥力每667 m2全層撒施生物有機肥40~50 kg、有機無機復混肥40~50 kg或45%三元復合肥20~50 kg,將肥料耕翻入土,閉棚增溫。定植前10~15 d,結(jié)合筑畦每667 m2條施商品有機肥1 000~1 500 kg、腐熟菜籽餅肥30~40 kg,畦面覆蓋地膜,每畦膜下鋪設2條滴灌管。當10 cm土溫在10℃以上時,采用梅花形每畦定植2行,每667 m2栽1 500~1 800株。定植時用細泥護實苗四周,使帶苗基質(zhì)與土壤緊密結(jié)合,基質(zhì)與土面基本齊平。定植后及時澆定根水,大棚內(nèi)搭中棚和小拱棚,以利緩苗。
2.4.1 光照和溫度管理
緩苗前保持白天溫度25~30℃、夜間18~20℃,光照8 h以上,不通風;緩苗后白天溫度保持25~30℃、夜間15~18℃。4月中旬以后可晝夜通風。
2.4.2 植株調(diào)整
番茄株高25 cm左右時,選晴天上午露水干后進行整枝,以后隨著植株生長,及時摘除葉腋處發(fā)生的側(cè)枝;株高30 cm左右時開始引蔓,隨著植株的生長,將植株纏繞在尼龍繩上引導其向上生長;植株長有6個花序、第4花序開始開花時,在第6花序以上保留2~3片葉后打頂。5月中旬以后,根據(jù)植株長勢及時摘除多余葉片和側(cè)枝。
2.4.3 疏花疏果與促進坐果
根據(jù)植株長勢適當剪除多余花朵,坐果后及時摘除病果、傷斑果、畸形果和多余的果實。3~4月花序噴灑30~40 mg/kg防落素促進坐果,5月份以后可在中午前后搖動植株促進授粉受精。
2.4.4 肥水管理
定植緩苗后保持土壤濕潤,坐果前未見植株萎蔫一般不補充水分,坐果后根據(jù)植株生長情況適時追施肥水。第2穗果開始膨大后,每10~15 d追肥1次,每次每667 m2滴施中氮低磷高鉀水溶肥5 kg。采收結(jié)束前20 d左右停止追肥。
2.4.5 病蟲害防治
注意防治灰霉病、葉霉病、白粉病等病害以及蚜蟲、煙粉虱、潛葉蠅、紅蜘蛛等蟲害。
根據(jù)櫻桃番茄品種特性,待果實轉(zhuǎn)色達到或接近成熟果固有色澤時及時采摘,6月中旬采收結(jié)束進行清園。
春茬番茄采收結(jié)束后,在氣溫35℃以上時進行土壤消毒處理。深翻土壤20~30 cm,灌水,保持土壤含水量70%以上,覆蓋地膜,密閉大棚,使大棚內(nèi)土壤溫度達到70℃以上。春茬作物土傳病害發(fā)生嚴重的地塊,深翻土壤前每667 m2可撒施石灰氮50~75 kg。土壤消毒時間根據(jù)秋茬蔬菜種植時間而定,消毒期一般不少于20 d。土壤鹽漬化程度高的地塊,可在消毒后大水漫灌2~3次,達到降鹽改土的目的。秋茬作物種植前,每667 m2施腐植酸有機肥200 kg和生物菌肥100 kg。生物菌肥嚴禁暴曬,宜在傍晚施入,一邊施一邊翻入土中,并且保持土壤含水量70%。施用石灰氮的田塊,應揭膜翻地,讓石灰氮充分揮發(fā),間隔15 d以上再施入生物菌肥。
選擇耐熱、對光照要求不嚴格、莖粗大、品質(zhì)優(yōu)、產(chǎn)量高、不易抽薹的早熟紅尖葉萵筍品種。
在陰涼、肥沃的壤土地塊育苗,每667 m2大田需苗床15~20 m2,每667 m2用種量10~20 g。種子用冷水浸泡后進行低溫催芽,播后薄蓋細土,搭小拱棚覆蓋遮陽網(wǎng)遮陽降溫,10~15 d齊苗后揭開遮陽網(wǎng)。
每667 m2施腐熟有機肥1 500~2 000 kg、復合肥50 kg作基肥。苗齡25~30 d、長有4~6片真葉時,選擇植株矮壯、無病蟲害、根系發(fā)達的秧苗選陰天或下午3時以后帶土移栽,栽后澆足緩苗水,覆蓋遮陽網(wǎng),667 m2栽6 500株。定植后10 d,植株活棵后揭除遮陽網(wǎng)。
整個生長期一般不追肥,如植株長勢較弱,667 m2適當追施高鉀復合肥10 kg,保持土壤濕潤,以利莖葉生長和肉質(zhì)莖膨大。采收前15 d左右停止?jié)菜┓?,以防裂莖。
秋萵苣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灰霉病和菌核病,蟲害主要為蚜蟲,應對癥用藥,適時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