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某遺留地塊開展場地修復為研究區(qū)域,通過場地調查、風險評估、修復整個過程,對污染成因進行分析,并對遺留地塊環(huán)境管理工作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工業(yè)企業(yè)搬遷遺留地塊;修復;環(huán)境管理
中圖分類號:X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9)12-00-01
Abstract:Taking left over sites of relocated industrial enterprises as examples,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ollution causes of the target sites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es of site investigation, risk assessment and site remediation.Through the above analysis, relevant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the left over sites of relocated industrial enterprises.
Key words:Left over sites of relocated industrial enterprises;Remediation;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1 場地概況
該地塊歷史存在兩家企業(yè)分別于2000年、2002年建廠,一家主要生產聚酯切片、滌綸短纖維,另一家從事毛巾及棉花染色生產。2013年兩廠區(qū)實施關停,2014年拆除完畢,由街道收儲。2016年國務院印發(fā)《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基于地塊擬用于商業(yè)住宅開發(fā),在掛牌出讓前,必須開展場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查明地塊是否為污染地塊,故地塊啟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工作。調查過程中經過現(xiàn)場踏勘發(fā)現(xiàn)場地內有廢機油,經周邊人員訪談,2014年企業(yè)拆除以后,由不明人員傾倒廢機油至該處。
2 場地調查及風險評估
2016年12月,地塊開展場地環(huán)境初步調查評估,結論部分點位土壤多環(huán)芳烴和總石油烴超標,需進一步開展詳細調查。2017年7月,地塊進行場地環(huán)境詳細調查評估及風險評估。結論:一、場地中南部低洼油污區(qū)域內廢渣,主要污染物為石油烴和多環(huán)芳烴;二、場地內土壤監(jiān)測樣品種,多環(huán)芳烴16個檢出,2個樣品超標,總石油烴5個樣品檢出,3個樣品超標;三、地下水總石油烴未檢出。根據人體健康風險評估結果,作為敏感用地情況下,其中多環(huán)芳烴類風險不可接受,建議修復。
3 場地修復
由于該地塊情況特殊,有明顯外來廢渣(廢機油),故該地塊土壤修復之前采用先對廢渣進行處理,然后對廢渣處理后的地塊進行補充調查是否需要修復,再對企業(yè)其余超標范圍一并開展土壤修復。
3.1 廢渣處置
廢渣區(qū)域表層廢渣開挖清運處置,表層廢渣開挖過程產生的滲濾液以及地表積水另外進行收集處置。施工中編制了《廢渣處置施工方案》,對場內廢渣進行開挖、裝袋稱重、裝車等,外運后的廢渣交由危廢處置單位處置。編制了《污染土壤滲濾液處置設計方案》,對基坑積水及滲濾液進行疏導、收集并處理,廢水經處理達標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網。整個工程中委托第三方進行監(jiān)理,避免二次污染。
3.2 廢渣處理后區(qū)域補充調查與評估
在清理后區(qū)域,共計布設了6個土壤采樣點位,每個點在不同深度采集6個土壤樣品,并在其中4個點位中同時設置地下水井,測試指標包括重金屬、揮發(fā)性有機物、半揮發(fā)性有機物和總石油烴等。經檢測,清理處置后的廢渣區(qū)域的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濃度均符合相關標準,該區(qū)域無需進行后續(xù)治理修復工作。
3.3 土壤修復
根據前期初步調查、詳細調查與健康風險評估工作結果,該場地土壤中超過風險可接受水平的污染物包括苯并(a)芘、苯并(a)蒽、苯并(b)熒蒽、二苯并(a)蒽、茚并(1,2,3-cd)芘。根據計算出的風險控制值,結合我國《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中第一類用地篩選值,綜合考慮后期工程實施的可操作性、目標可達性以及經濟性等,確定場地土壤中超風險關注污染物的修復目標值。
根據《污染場地土壤修復技術導則》(HJ 25.4-2014),考慮后續(xù)場地的開發(fā)利用需要;且場地需要進行修復的污染土壤區(qū)域地面設施均已經拆除,場地條件有利,場地污染土方量不大;結合該場地土壤污染為多環(huán)芳烴有機污染的特點,采用異位修復模式。選用過硫酸鹽類氧化劑作為氧化劑進行異位化學氧化修復,過硫酸鹽類氧化劑與土壤污染物反應后,污染物被礦化為CO2和無機酸,氧化劑本身生成硫酸鹽,最終產物均為天然土壤環(huán)境成分。異位修復后土壤,修復達標后進行原位回填處置。
4 場地污染成因分析及管理建議
4.1 污染成因分析
經調查及后期走訪,該地塊閑置期間,曾有人想在傾倒機油的池塘中養(yǎng)殖小龍蝦,故在將池塘清空的過程中,將機油抽至周圍地面,導致污染面源的擴大。根據地塊場調結論看,石油烴及多環(huán)芳烴類很有可能是由此行為造成。
4.2 對遺留場地環(huán)境管理的思考和建議
(1)對于非重點監(jiān)管企業(yè)關停后的遺留地塊環(huán)境管理,尚未有明確的管理要求。地塊閑置過程中,如果暫不開發(fā),存在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可能導致地塊由于外來因素而產生污染。文中講述的地塊,在后期踏勘中還發(fā)現(xiàn)有農民在地塊上種植各種作物,危害可想而知[1]。
(2)重點單位在終止生產經營活動前,應當按照《工礦用地土壤環(huán)境管理辦法》要求,開展土壤和地下水初步調查。初步調查在《污染地塊管理辦法》中規(guī)定必須在六個月內完成,但是對詳調和后期的地塊風險及評估并沒有時間的限制,污染有可能由于時間的推移,導致擴散和遷移。所以個人覺得應該盡快開展詳查,查明原因,確定污染區(qū)域,以便開展后期的風險管控或者修復工作。
(3)在土壤環(huán)境管理上,要加強監(jiān)察裝備的配備,土壤污染區(qū)別于水和大氣,大部分并非可見。監(jiān)察過程中尤其需要通過一些快速儀器設備的輔助,以便加強土壤環(huán)境監(jiān)管[2]。
(4)目前土壤污染防治尚未收到充分重視,加強土壤環(huán)境保護宣傳迫在眉睫。對于企業(yè),不僅在生產過程中要注重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在經營活動終止之前也必須履行土壤污染防治責任。對于公眾,更應該注重垃圾分類處置,并且不應當隨意在閑置工業(yè)場地上種植蔬菜糧食[3]。
參考文獻
[1]駱永明.中國污染場地修復的研究進展、問題與展望[J].環(huán)境監(jiān)測管理與技術,2011,23(03):1-6.
[2]吳云.土壤環(huán)境管理政策存在的問題與改進建議[J].安徽科技,2018(10):18-20.
[3]亓玉軍.淺談我國土壤環(huán)境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污染防治對策[J].中國戰(zhàn)略新興產業(yè),2019(34).
收稿日期:2019-10-25
作者簡介:朱靜,江陰市環(huán)境保護局,研究方向為污染場地調查及土壤、地下水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