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博尤,蘇紅梅,黃玲莉,黃文功,張桂征,張雨麗,蒙藝英,閉立輝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蠶業(yè)技術推廣總站,南寧市530007)
大量的家蠶飼養(yǎng)生產實踐表明,家蠶因雌雄性別不同,其主要經濟性狀也各有不同,具體表現(xiàn)為雄蠶比雌蠶體質強健、好養(yǎng)、食桑少[1]、產絲率高、繭絲品質好,其產絲量也比雌蠶高。而推進蠶絲產業(yè)科學進步最活躍的因素就是蠶品種選育,對蠶絲產量和質量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為培育適合熱帶、亞熱帶地區(qū)應用的雄蠶基礎材料及實用性品種,廣西蠶業(yè)技術推廣總站于2005年從浙江省農業(yè)科學院蠶桑研究所引進性連鎖平衡致死系雄蠶品種選育素材,經過多年的篩選與雜交組合的組配、篩選、鑒定,成功地將兩個“性連鎖平衡致死基因”轉移到優(yōu)良的亞熱帶品種中,建立了亞熱帶型性連鎖平衡致死系雄蠶品種資源庫,育成專養(yǎng)雄蠶的強健性家蠶新品種桂蠶3號,主要經濟性狀表現(xiàn)優(yōu)良。本文通過探索桂蠶3號的親本選育經過及繁育技術要點,旨在為專養(yǎng)雄蠶品種的選育提供技術支撐。
932(簡稱“9”):二化含多化,四眠,中系。932是廣西蠶業(yè)技術推廣總站育成的強健性夏秋用中系品種,采用“中×中”雜交固定而成,其親本為九白?!?81[2]。九白海是從廣東省農業(yè)科學院蠶業(yè)研究所引進。
芙蓉(簡稱“芙”):二化含多化,四眠,中系。芙蓉是廣西蠶業(yè)技術推廣總站從湖南省蠶桑科學研究所引進,通過在廣西高溫多濕環(huán)境中系統(tǒng)選育出的強健性好、繭絲質優(yōu)的中系品種,其親本為[(新菁×781)×757]×922[3]。新菁(新9)由廣東省蠶業(yè)研究所育成,922(親本為932×122)由廣西蠶業(yè)技術推廣總站育成。
平桂2286A(簡稱“平桂86”):二化含多化,四眠,日系。平桂2286A是廣西蠶業(yè)技術推廣總站育成的強健性夏秋用性連鎖平衡致死系雄蠶品種,以廣西蠶業(yè)技術推廣總站育成的強健性夏秋用性連鎖平衡致死系雄蠶品種平桂228為母本,廣西蠶業(yè)技術推廣總站育成的平桂6A為父本,通過雜交和回交選育而成。平28、平30、平32均是從浙江省農業(yè)科學院蠶桑研究所引進。各親本選育示意圖見圖1。
圖1 親本選育示意圖
1.2.1 選育目標 選育出適合廣西及亞熱帶地區(qū)飼養(yǎng)的夏秋用性連鎖平衡致死系實用雄蠶品種,實現(xiàn)專養(yǎng)雄蠶。
1.2.2 選育方法 采用常規(guī)系統(tǒng)育種、雜交育種和性連鎖平衡致死雜交轉育的方法,開展亞熱帶性連鎖平衡致死系雄蠶新品系選育;并根據性連鎖平衡致死系的遺傳特性,采用“中·中×日”雜交方式組配三元雜交種。分別選用繭絲質較好的性連鎖平衡致死系平28、平32為母本,以廣西強健性等綜合性狀好的家蠶品種7532為父本,通過雜交轉育,回交7532,與平30雜交,再分別回交平28和平32,選育出亞熱帶性連鎖平衡致死系雄蠶品系平桂228、平桂6A。為選育綜合性狀更優(yōu)的亞熱帶性連鎖平衡致死系,以性連鎖平衡致死系雄蠶品種平桂228為母本,以平桂6A為父本,通過雜交和回交選育方式,對性連鎖平衡致死特性、強健性、繭色、繭絲量等綜合性狀進行篩選,選育出亞熱帶性連鎖平衡致死新品系平桂2286A。
優(yōu)選廣西現(xiàn)行強健性品種兩廣二號的中系親本932、芙蓉與性連鎖平衡致死新品系平桂2286A,采用“中·中×日”雜交方式組配三元雄蠶雜交品種,命名為桂蠶3號。
932:廣西蠶業(yè)技術推廣總站(原廣西蠶業(yè)指導所)1978年育成的強健性夏秋用中系品種[2],四眠,二化含多化血統(tǒng)。芙蓉(簡稱“芙”):中國系統(tǒng),四眠,二化含多化性夏秋用蠶品種[4]。
平桂2286A(簡稱“平桂86”):日本系統(tǒng),二化含多化性血統(tǒng),四眠,夏秋用性連鎖平衡致死系雄蠶品種。限性卵色,深紫褐色為雌性、米黃色為雄性,卵殼淡黃色。蟻蠶褐色,克蟻頭數(shù)2 400頭左右,孵化齊一,蟻蠶有逸散性。小蠶期的雄蠶體色有油蠶特征,呈半透明灰黑色,且發(fā)育比雌蠶稍慢;壯蠶雄雌體色趨于一致,呈青白色,素斑,老熟齊一,營繭較快。繭形淺束腰,繭色白,縮皺中等偏細。蛹皮嫩薄,不宜過早削繭鑒蛹;雌蛹發(fā)育較快,較雄蛾先羽化,雌雄羽化較不同步,但雌蛾、雄蛾的羽化較為集中,交配性能好,雌蛾產卵快。
9·芙(正、反交):中國系統(tǒng),“中×中”二化雜交原種,四眠。卵色褐綠,卵殼白色。蟻蠶黑褐色,克蟻2 300頭左右,孵化齊一,蟻蠶具有趨密性。各齡眠起齊一,食桑旺,行動活潑,體質強健,抗高溫多濕性能強,易養(yǎng),對葉質適應性較好。稚蠶趨光性較強,壯蠶體色青白粗壯,勻整,素斑,熟蠶集中,老熟齊一,營繭快而齊。繭形橢圓,繭色白,縮皺中等,繭身結實。若環(huán)境控制不適當(如低溫催青、大蠶期溫度過高或長光照等)易產生不越年卵。發(fā)蛾齊,雄蛾交配性能較好,雄蛾活潑,雌蛾產卵較快,產附平整[3]。與平桂2286A對交應遲2 d收蟻,遲1 d上蔟。
平桂2286A(簡稱“平桂86”):日本系統(tǒng),二化含多化性,四眠,夏秋用性連鎖平衡致死系雄蠶品種。限性卵色,深紫褐色為雌性、米黃色為雄性,卵殼淡黃色;蟻蠶褐色,克蟻頭數(shù)2 400頭左右,孵化齊一,蟻蠶有逸散性。小蠶期的雄蠶體色有油蠶特征,呈半透明灰黑色,且發(fā)育比雌蠶稍慢;壯蠶雄雌體色趨于一致,呈青白色,素斑,老熟齊一,營繭較快;繭形淺束腰,繭色白,縮皺中等偏細;蛹皮較嫩薄,不宜過早削繭鑒蛹;雌蛹發(fā)育較快,較雄蛾先羽化,雄蛾羽化較集中,交配性能好,與9·芙對交應早2 d收蟻,早1 d上蔟。
9·芙×平桂86(“中·中×日”),四眠,二化含多化性血統(tǒng),夏秋用三元雜交性連鎖平衡致死系雄蠶品種。卵褐綠色,卵殼白色,蟻蠶黑褐色,克蟻頭數(shù)2 300頭左右,孵化齊一;總體孵化率約48%,其中雌性蠶卵在點青前或轉青后致死而不能孵化,雄性蠶卵孵化率95%以上,雄蠶率97%以上;蟻蠶有趨密性,各齡眠起齊一,食桑旺,活潑,體質強健,抗高溫多濕性能強,易養(yǎng),對葉質適應性較好,強健性與兩廣二號相仿;壯蠶體色青白,素斑,蠶體粗壯,食桑旺盛,老熟齊一,營繭快;繭形長橢微束腰,繭色白,縮皺中等。
2011—2012年,廣西蠶業(yè)技術推廣總站共進行5批次實驗室鑒定試驗。結果表明,桂蠶3號平均雄蠶率為98.16%,結繭率99.31%、蟲蛹率95.11%,強健性與對照兩廣二號相仿;萬頭產繭量14.185 kg,稍低于對照;萬頭繭層量3.269 kg,與對照相仿;干繭出絲率、繭絲長、凈度分別為41.65%、962.10 m、94.30分,分別比對照高2.50%、55.5 m、0.50分,2011—2012年家蠶品種桂蠶3號實驗室鑒定試驗成績見表1。
2013—2014年的4—6月和8—10月,由廣西蠶業(yè)技術推廣總站、柳州市蠶種場、廣西大學農學院、玉林市蠶業(yè)技術推廣站、河池市蠶種場5個鑒定點組織實驗室鑒定試驗。兩年平均成績:桂蠶3號的雄蠶率為97.70%;強健性與對照相仿,結繭率、蟲蛹率分別為95.46%、92.33%;繭層率為22.601%,比對照高1.674%;萬頭蠶產繭量13.770 kg,比對照低8.39%,萬頭繭層量3.115 kg,與對照相仿,2013—2014年家蠶品種桂蠶3號省級實驗室聯(lián)合鑒定試驗成績見表2;繭絲長984.4 m,比對照長49.8 m;解舒率74.10%,略高于對照;干繭出絲率43.17%,比對照高2.44%;凈度94.19分,比對照高1.27分,2013—2014年家蠶品種桂蠶3號省級實驗室聯(lián)合鑒定試驗絲質成績見表3。
2013年的8—9月、2014年的5—6月和8—9月,由宜州、環(huán)江、鹿寨、象州、貴港、橫縣、邕寧、玉林8個縣(市)鑒定點組織農村試驗。鑒定試驗結果:桂蠶3號的雄蠶率98.90%;死籠率為7.74%,比對照低2.32%,強健性與對照相仿;張種產量31.64 kg,比對照低0.97 kg;繭層率21.255%,比對照高1.754%,2013—2014年家蠶品種桂蠶3號區(qū)內農村鑒定試驗成績見表4;干繭出絲率40.25%,比對照高2.74%,繭絲長855.0 m,比對照長76.1 m;解舒率72.60%,略高于對照;凈度94.16分,比對照高0.81分,2013—2014年家蠶品種桂蠶3號農村鑒定試驗絲質成績見表5。
4.1.1 亞熱帶型性連鎖平衡致死基因的保持與純化 性連鎖平衡致死系雄蠶品種有兩個隱性致死基因,必須同時存在,與常規(guī)品種雜交后,其后代才能實現(xiàn)雄蠶專養(yǎng),當兩個致死基因同時存在時,蠶種會出現(xiàn)約四分之一的點青前死卵和約四分之一的轉青后死卵。因此,選育純化過程中,為避免平衡致死基因丟失,要采用同步測交的方式進行優(yōu)化篩選。每個品系選擇生命率較高、繭形勻正的蛾區(qū)為入選蛾區(qū),制種時采用“♀選育材料(♀標記品種)×♂選育材料”一雄交兩雌的交配形式進行親本和測交系同步繼代;在選擇和飼養(yǎng)時,選親本和測交的特征均符合性連鎖平衡致死基因雄蠶系統(tǒng)的蛾區(qū)進行飼養(yǎng),并在結繭后,選留測交系雄蠶率達100%的對應親本母種蛾區(qū)進行繼代,以確保兩個平衡致死控制基因不被遺失。
4.1.2 蛾區(qū)育為重點 在純化過程中,以蛾區(qū)育為重點,優(yōu)先選擇測交試驗區(qū)雄蠶率達100%的對應母種蛾區(qū)為入選蛾區(qū),再從入選蛾區(qū)中選擇2~3區(qū)生命率較高、繭形勻正的蛾區(qū)為重點蛾區(qū),優(yōu)選優(yōu)良個體進行繼代。待測交系雄蠶率趨于100%后,擴大飼養(yǎng)量,以提高強健性為重點進行蛾區(qū)優(yōu)選;選擇強健性好、繭形好的蛾區(qū)為入選蛾區(qū),選優(yōu)良個體進行繼代。為提高強健性等綜合性狀,靈活采用同蛾交配和異蛾交配交叉進行繼代,不斷篩選提高強健性和綜合經濟性狀等。
表1 2011—2012年家蠶品種桂蠶 3號實驗室鑒定試驗成績表
表2 2013—2014年家蠶品種桂蠶 3號省級實驗室聯(lián)合鑒定試驗成績表
表3 2013—2014年家蠶品種桂蠶3號省級實驗室聯(lián)合鑒定試驗絲質成績表
表4 2013—2014年家蠶品種桂蠶3號區(qū)內農村鑒定試驗成績表
表5 2013—2014年家蠶品種桂蠶3號區(qū)內農村鑒定試驗絲質成績表
4.1.3 人為設置高溫多濕環(huán)境以提高品種強健性在蠶期設置高溫(溫度為29~30℃)、多濕(濕度為90%~95%)的飼養(yǎng)環(huán)境,重點對性連鎖平衡致死系雄蠶品種的親本進行優(yōu)選以提高強健性。同時,結合常溫常濕對性連鎖平衡致死系雄蠶品種的親本進行篩選以提高綜合性狀。全年選育4~5批,其中,在每年的5月、6月和8月共開展3批高溫多濕條件下的選育,4月和9月共開展2批常溫常濕條件下的選育。蠶期全齡每日3回育,4齡、5齡不選葉。
4.1.4 采用活蛹繅絲方式篩選以提高絲質 待性連鎖平衡致死系雄蠶品種的雄蠶率穩(wěn)定趨于100%后,采用活蛹繅絲的選育方法,隔代選擇個體單繭進行活蛹繅絲,以提高雄蠶品種親本的繭絲質。具體做法:優(yōu)選雄蠶率穩(wěn)定趨于100%、生命率高、繭形勻正、繭色均勻的蛾區(qū)為入選蛾區(qū),從中再選擇2~3個蛾區(qū),在每區(qū)中優(yōu)選雌、雄繭各30~40粒,分雌、雄進行單繭活蛹繅絲,選出解舒好、繭絲長長、切斷少、纇節(jié)少的優(yōu)良個體留種繼代,從而提高繭絲量、凈度和解舒率,以利于提高雜交后代的繭絲質量。
4.1.5 蛾區(qū)留種和個體選擇 以強健性和測交品系雄蠶率100%為基礎開展蛾區(qū)選擇和個體選擇。以雄蠶率穩(wěn)定趨于100%,且蟲蛹率高的蛾區(qū)為重點選擇,同時結合蠶期的發(fā)育、眠起、上蔟整齊情況和種繭的勻正度決定留種蛾區(qū);在選留下的蛾區(qū)中選擇優(yōu)良個體,選擇繭形勻正、繭身結實的雌雄繭各20粒開展單繭個體重量篩選,全繭量控制在入選單繭個體重量的平均值±0.1 g范圍內,繭層量、繭層率則控制在平均值以上。
4.2.1 采用兩段高溫催青法催青 各級供母種、原種,要采用兩段高溫感光催青,以穩(wěn)定化性。母種催青前期(蠶卵戊3胚子前)溫度在24~25℃左右,干濕差為2.0~2.5℃,自然光照,后期(蠶卵戊3胚子后)溫度為27~28℃,干濕差為1.0~1.5℃,自然光照,見點后全黑保護,促使孵化齊一;原種催青時在后期應用自然光照感光18 h。
4.2.2 加強強健性與絲質優(yōu)選 在親本保種過程中,結合高溫多濕環(huán)境每年進行1~2次抗高溫多濕篩選和繭絲質優(yōu)選。
4.2.3 開展性連鎖平衡致死系基因測交檢測 為避免性連鎖平衡致死系雄蠶品種親本平桂86平衡致死基因遺失,母種、原原種在擴繁時,要求嚴格選留符合家蠶性連鎖平衡致死系統(tǒng)特征的蛾區(qū);對母種進行不定期測交檢驗。
4.3.1 加強防病消毒工作 嚴格貫徹養(yǎng)蠶前、中、后的防病消毒措施,蠶期中要加強防病消毒處理,盡量杜絕病源,減少蠶病的發(fā)生。
4.3.2 調節(jié)好小蠶飼養(yǎng)環(huán)境 收蟻、餉食要精選新鮮適熟優(yōu)質桑葉飼喂;稚蠶期適宜溫度為27~29℃,干濕差為2.0~2.5℃。
4.3.3 重視大蠶期飼養(yǎng)技術 壯蠶期要飽食良桑,特別是5齡盛食期蠶座宜?。s500頭/m2),食桑要足,切忌給濕葉、嫩葉及發(fā)酵葉等不良桑葉,溫度以26~28℃為宜,干濕差為2.5~3.0℃;避免養(yǎng)蠶環(huán)境悶熱多濕,遇高溫多濕時要加強通風換氣。
4.3.4 加強上蔟環(huán)境管理 適熟上蔟,密度宜稀,避免強光直射,蔟室光線宜暗,注意上蔟室通風排濕,力求蔟室干爽。避免上蔟環(huán)境悶熱多濕,遇高溫多濕,要加強通風排濕。
4.3.5 實行標準化浸酸制度 浸酸標準為冷藏浸酸溫度47.8 ℃,比重1.094,時間:正交5.0~5.5 min;即時浸酸溫度46 ℃,比重1.075,時間:正交4.5~5.0 min[5]。
家蠶性連鎖平衡致死系含有兩個不等位的隱性致死基因,其中的任何一個處于純合狀態(tài)時,就表現(xiàn)致死作用,當處于雜合狀態(tài)時,表現(xiàn)出不致死作用,而兩個基因位點的交換率為0.8%[6],為使兩個基因同時存在且不容易丟失,桂蠶3號的日系親本在原原種、原種飼養(yǎng)制種階段開展測交檢測很有必要。
雄蠶品種中系親本932在不良環(huán)境中容易發(fā)生不越年卵,要加強蠶種催青期管理;日系親本雄性個體小蠶期體色有油蠶特征,發(fā)育比雌蠶個體稍慢,在眠期處理時可適當淘汰早眠、體色青白的雌蠶,小蠶齡期要求喂適熟偏嫩葉[7]。
桂蠶3號只有一種正交型式,其制種成本是常規(guī)家蠶品種的4倍以上,為了降低制種成本,建議蠶種場通過親本卵色限性基因排除雌卵,只飼養(yǎng)其雄性原蠶;再利用家蠶雄蛾能多次交配的特性,減少日系親本飼養(yǎng)量,同時可調整中日系的原蠶飼養(yǎng)的比例為2.0∶1.0~2.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