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毓一
(和順縣國有萬山林場,山西 和順 032700)
檸條是我國黃河中游地區(qū)的重要水土保持樹種。檸條枝葉繁茂,可以很好地覆蓋地表;根系發(fā)達,能夠緊緊地固結(jié)土壤;抗逆性強,耐寒耐干旱,在黃土丘陵地區(qū)、山坡、溝岔能正常生長,而且在肥力極差,沙層含水率僅有2.0%~3.0%的流動沙地和丘陵低地以及固定半固定沙地上,均能正常生長,即便是在降水量100mm的年份,也能正常生長。檸條當年直播主根長可達苗高的3倍~4倍,4.0a生檸條垂直根系達4.10m,粗度1.0cm,根的總長度達到16m以上。檸條壽命長,萌蘗力強,經(jīng)平茬復壯的小葉錦雞兒,其壽命可達80年以上,對防風固沙有極強的作用。成活3.0a~4.0a的檸條,牲畜啃食后可以再次長出新梢。4.0a~5.0a平茬1次,長勢更好。
我國檸條種類繁多,至少在50種以上。按照不同地區(qū)的氣候特點和不同的造林目的,選擇適宜的檸條品種極為重要。目前,用于生產(chǎn)較多的種類有小葉錦雞兒、檸條錦雞兒、中間錦雞兒、樹錦雞兒、錦雞兒、黃刺條等。在風沙區(qū)造林,通常選用的檸條種類主要有兩種:一是小葉錦雞兒、牛筋條、雪里洼等,主要用于防風固沙及培育肥料、燃料、飼料等;二是大檸條、白檸條,主要用于固沙和放牧。
在風沙區(qū)營造檸條林,造林密度應根據(jù)當?shù)氐牧⒌貤l件和降水量來確定。各地的實踐證明,根據(jù)降水量和風沙區(qū)水分狀況來確定檸條造林密度是最為科學的選擇。如內(nèi)蒙古清水河縣,每公頃1 000叢的檸條林,16a生株高僅1.0m左右;每公頃1 500叢的檸條林,10a生株高和冠幅可以達到3.0m以上。據(jù)蘭州市沙漠研究所試驗,在年降水量200mm的沙坡頭地區(qū),每公頃栽植1 425株(即每叢檸條營養(yǎng)面積不少于7.0m2)。實踐證明,在干旱半干旱風沙區(qū),造林密度每公頃1 200株~1 650株;在水分條件較好、立地平緩的風沙地帶,每公頃以栽植1 650株~3 300株為宜;在水分條件較充足的低濕風沙地帶,每公頃以3 300株~4 950株為宜。
魚鱗坑整地是風沙區(qū)檸條造林整地中最簡便的一種方式,適用于風沙地和土石山地、風沙地和黃土丘陵等地類的接壤處或過渡區(qū)。整地的時間以夏、秋季最好,可以接納天然降水,熟化生土。魚鱗坑的排列以品字形為主,特殊地形依地形而異。魚鱗坑的標準為50cm見方、深30cm,外埂要拍實。
帶狀整地是風沙區(qū)整地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尤其是對退耕時間較早的撂荒地和比較平緩的沙地更為適用。具體方法是,用一臺或者手扶托拉機拉步犁,在預先規(guī)劃好的播種帶進行耕翻。帶寬1.0m,帶長依地形而定,深25cm~30cm。
大穴整地方法,只有在檸條和針闊葉喬木混交栽植時才選用。大穴的標準依據(jù)栽植的喬木樹種而定。喬木樹種栽植穴多數(shù)為80cm見方,檸條栽植穴為60cm見方。大穴整地最好是隨整隨栽。
檸條造林有直播造林和植苗造林兩種方法。
直播造林前,只要雨量足、墑情好,種子一般不用處理。播種時間春、雨、秋三季均可。在雨水較少或土壤墑情較差的情況下,為了促其早發(fā)芽,避免鳥、鼠危害,播前可用30℃溫水浸泡24h,撈出后用10%的磷化鋅拌種后再播種。
4.1.1 穴播法
穴播法在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均可采用。穴播能使幼苗很快形成群體,增加抗逆能力。穴距1.0m×2.0m、2.0m×2.0m、1.50m×2.0m均可,視需要而定。穴徑10cm見方、深5.0cm~10cm。播種時將種子均勻播于穴內(nèi),每穴6?!?0粒,覆土4.0cm~6.0cm厚,然后稍加鎮(zhèn)壓。每公頃用種7.50kg~12kg。
4.1.2 撒播法
撒播法是在面積較大的沙地上,于降水前把種子均勻地撤在造林地上。種子撒播后趕上羊群在造林地內(nèi)來回踐踏或人工耙耬,使種子和土壤緊密接合。撒播在人少地多或者來不及采取其他方法時才可應用,每公頃播種量30kg左右。
4.1.3 條播法
條播法在流動沙丘、沙地迎風坡、風沙區(qū)或過風沙梁立地采用。條播有2種方法:一是全面條播。把播種行均勻地布置在造林地上,行距1.0m~2.0m,播種深度5.0cm,播后稍加鎮(zhèn)壓,每公頃播種量15kg左右;二是帶狀條播。播種前進行帶狀整地,帶寬1.0m,帶距4.0m。每帶播種4行,行距25cm~30cm,播種深度5.0cm。每公頃用種15kg~22.50kg。
植苗造林時間多在春季或雨季進行。春季造林選擇1.0a~2.0a生的健壯苗木,按株行距1.50m×2.0m或2.0m×2.0m進行栽植。栽植坑深40cm~50cm,栽時分層踩實以利保墑。雨季造林宜選用營養(yǎng)袋苗木,連營養(yǎng)袋一塊栽入事先挖好的植栽坑內(nèi)。
檸條播種后前3年內(nèi),撫育管理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在播種后的初冬進行鎮(zhèn)壓,因此時檸條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長量都較少。為了安全越冬,在土地封凍之前必須將檸條基部的土壤踩實,特別是質(zhì)地疏松的土壤更要踩實;二是在前3年內(nèi)要禁止放牧。因為檸條在生長發(fā)育的前3年,地上枝條弱小,地下根系扎得不很深,放牧很容易讓牲畜連根拔掉。因此,連續(xù)封禁需要3年的時間,這樣對檸條日后的生長利用有利。
檸條在栽植后3年即可開花結(jié)果,5.0a~6.0a進入盛果期。檸條萌芽力強,成枝率也很高,適時平茬可促進根系生長,使樹勢復壯,多次利用。
5.2.1 掌握檸條平茬的間隔期
以解決燃料為目的的檸條林,每3年平茬1次為宜;以采種為目的的檸條林,每6年平茬1次為宜;以防風固沙為目的的檸條林,每6年以上平茬1次為宜。
5.2.2 掌握好平茬的時間
檸條平茬一般在冬末春初土地結(jié)凍時進行。這一時期檸條完全停止生長,大量營養(yǎng)物質(zhì)積累于根部,根系處于凍土層,不因平茬而受到損害。所以,平茬的最佳時間應選擇在冬末春初進行。
5.2.3 平茬方法和高度
風沙區(qū)營造檸條林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防風固沙,所以在平茬時要考慮固沙這一重要因素,采取隔行帶狀平茬,即隔1行或隔2行平茬1行,在2.0a~3.0a內(nèi)全部平茬1次。平茬高度離地面0cm~3.0cm,平茬時用鋒利的鋤頭或鐮刀1次砍掉。
常見的檸條病蟲害有20余種。為害檸條葉子的害蟲有春尺蠖、古毒蛾、灰斑古毒娥、東方金龜子、草地螟等,為害檸條根系和枝條、花果的有中華鼢鼠等。對于不同的蟲害和鼠害的防治,除因蟲害鼠害的種類不同進行防治外,最主要的是要采取事先預防和治早治小的措施。一是加強種子檢疫,凡有有蟲害的種子,在調(diào)撥前必須用六六六粉煙霧進行熏蒸毒殺;二是播種時將毒餌拌入種子內(nèi)防治害鼠;三是幼林期發(fā)現(xiàn)蟲害,應用煙霧劑熏蒸毒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