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陽市燈塔醫(yī)院(455000)張士銘
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為一種中成藥,能起到抗炎、抗氧化、抗血栓形成、保護心血管等作用,利于促進患者疾病轉歸。本研究嘗試采用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聯(lián)合替格瑞洛治療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旨在進一步分析其對該病的療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8年3月我院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114例,且知情同意本研究。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57)和觀察組(n=57)。觀察組男34例,女23例,年齡44~73歲,平均(51.06±4.75)歲,病程1~8年,平均(3.24±1.16)年。對照組男33例,女24例,年齡43~74歲,平均(51.53±4.92)歲,病程1~9年,平均(3.57±1.04)年。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
1.2 方法 兩組均給予臥床休息、低鹽低脂飲食、吸氧、β-受體阻滯劑、硝酸酯類藥物、鈣離子拮抗劑、他汀類藥物等常規(guī)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采取替格瑞洛(瑞典AstraZeneca AB,批準文號J20130020)治療:口服,首次服用劑量為180mg,之后服用劑量改為90mg/次,2次/d;觀察組采取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上海綠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50247)聯(lián)合替格瑞洛治療:予以100 mg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250ml生理鹽水,靜滴,1次/d,替格瑞洛應用方法和劑量同對照組。兩組均治療4周。
1.3 療效評估標準 治療4周后依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擬定療效評價標準,臨床療效及心電圖療效均分為:無效、有效、顯效。
1.4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及心電圖療效。②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以SPSS19.0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卡方檢驗,等級資料采取Ridit檢驗,檢驗標準α=0.05。
2.1 臨床與心電圖療效 治療4周后,觀察組臨床療效為92.98%(53/57),心電圖療效為89.47%(51/57),均優(yōu)于對照組的73.68%(42/57)、70.17%(40/57)(P<0.05)。
2.2 不良反應 治療期間,對照組出現(xiàn)1例輕微出血,1例胃腸道反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51%(2/57);觀察組出現(xiàn)1例輕微出血,1例胃腸道反應,1例頭暈頭痛,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26%(3/57),組間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
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主要病機為冠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與出血、血小板大量聚集、繼發(fā)血栓形成等,如何有效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為治療該病的關鍵。替格瑞洛在服用后其本身已處于活性狀態(tài),不需通過肝臟代謝激活,具有起效快、抗血小板能力強等特點,且其是與P2Y12受體可逆性結合,利于減少出血發(fā)生情況,安全性良好[1]。但因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病機復雜,單純以替格瑞洛治療療效有限,因此臨床采取聯(lián)合用藥方案施行治療,以進一步增強療效。本研究嘗試將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聯(lián)合替格瑞洛治療方案應用于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結果顯示,治療4周后觀察組臨床療效及心電圖療效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表明采用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聯(lián)合替格瑞洛治療能顯著增強療效。分析其原因為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中主要有效成分能對超氧陰離子進行清除,減輕脂質過氧化反應,起到抗炎、抗氧化、抗血栓形成、減少細胞中膽固醇生成等作用,且能抑制炎性因子表達,減輕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促進新生血管形成,改善心肌供血,發(fā)揮心肌保護作用;同時,有文獻指出,其能促進纖維蛋白溶解,提升血小板eNOS活性,抑制血小板活化及聚集,阻止冠脈粥樣硬化發(fā)生及進展,促進患者病情改善[2]。因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與替格瑞洛具體治療機制不同,結合使用可發(fā)揮協(xié)同增效作用,提升療效。本研究結果中,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提示采用該方案治療安全性良好。
綜上,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給予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聯(lián)合替格瑞洛治療可顯著增強療效,且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