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汝明 李冬剛 王宏棟 趙文超 田忠正
(山東省德州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院,山東 德州253015)
蕹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又名空心菜、蓊菜等,屬茄目旋花科番薯屬光萼組植物。蕹菜原產(chǎn)東亞地區(qū),喜溫暖濕潤環(huán)境,耐寒性差,遇霜凍莖、葉枯死,我國中部和南部各省廣泛栽培,北方地區(qū)種植較少。蕹菜營養(yǎng)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磷、胡蘿卜素和B族維生素略高于一般葉菜,鐵含量是菠菜的3~4倍,鈣含量是菠菜的2.5 倍,適合老人、小孩食用[1]。蕹菜除作蔬菜供食用外,還可藥用,內(nèi)服解毒,外敷治骨折、腹水及無名腫毒,野外生長的蕹菜亦可作飼料。目前蕹菜已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nóng)業(yè)植物品種保護名錄》。
適于德州地區(qū)旱地栽培的雍菜品種有泰國空心菜、青梗子蕹菜、絲蕹等。(1)泰國空心菜:由泰國引進。該品種葉片竹葉形、青綠色,梗為綠色,莖粗壯,向上傾斜生長;耐熱耐澇,夏季高溫多濕生長旺盛,不耐寒,適于高密度栽培,嫩枝采收期可達2~3 個月;質脆味濃,品質優(yōu)良。在我國北方宜作春夏露地栽培。(2)青梗子蕹菜:湖南省地方品種。該品種植株半直立,株高25~30 cm,開展度12 cm;莖淺綠色,葉戟形、綠色,葉面平滑、全緣,葉柄淺綠色;早熟,播種后50 d即可采收,生長期210 d。(3)絲蕹:又名細葉蕹菜。該品種植株矮小,葉片較細呈短披針形,葉色深綠,葉柄長;莖細小而厚硬、紫紅色,節(jié)密;抗逆性強,耐寒耐熱,耐風雨,適于旱地栽培,播種至始收60~70 d;質脆味濃,品質佳。
蕹菜適宜在氣候溫暖濕潤、土壤肥沃多濕的條件下生長,種子萌芽溫度需15 ℃以上,最適生長溫度為25 ℃左右。德州地區(qū)6~8月平均氣溫27.5 ℃,適合蕹菜的生長發(fā)育。
將種子放入50~60 ℃溫水中浸泡30 min左右,其間不斷攪拌,以免燙傷。隨后用清水浸泡1 d,放入溫室環(huán)境中催芽,催芽期間每天沖洗1次,種子大面積泛白時即可播種。播種前,選陽光充足的天氣深翻土地,以改善土壤的營養(yǎng)結構、增強土壤肥力和減少地下病蟲害的發(fā)生。施足底肥,一般每667 m2施腐熟有機肥2 300 kg、復合肥25~35 kg??扇霾セ驐l播,每667 m2用種量2 kg 左右。播后覆蓋1 層細土,并均勻澆水,保持土壤濕度。
(1)水肥管理:蕹菜幼苗高5 cm 左右時追肥1次,施肥后及時澆水,也可噴灑適量稀糞水;蕹菜幼苗長出3片真葉時追施復合肥;生長后期,采收1次追肥1次。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進行追肥。(2)清除雜草:及時清理田間雜草,避免雜草與雍菜爭奪營養(yǎng)和肥力。
發(fā)病初期,蕹菜的葉片表面出現(xiàn)淡黃色的綠斑,隨著病情加重葉片逐漸變成褐色,在葉片發(fā)病部位的背面,有隆起的白色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小斑,手感粘黏[2]??捎?5%甲霜靈拌種劑拌種進行種子處理;發(fā)病初期可噴灑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或40%三乙磷酸鋁(霜疫靈)可濕性粉劑250~300 倍液防治,7~10 d噴1次,連續(xù)防治2~3次。
菜青蟲初齡期在葉背啃食葉肉,葉片表皮出現(xiàn)小凹斑;3齡后吃葉,葉片出現(xiàn)孔洞或缺刻,嚴重時只殘留葉脈和葉柄。菜青蟲排出的糞便會嚴重污染菜葉和菜心。每667 m2可用100億活芽孢/g蘇云金桿菌可濕性粉劑100~300 g兌水50~60 kg噴霧防治,也可用100億活芽孢/g青蟲菌粉劑1 000倍液或100億活芽孢/g殺螟桿菌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噴霧防治,于害蟲初現(xiàn)期開始噴霧,7~10 d噴1次,連續(xù)噴2~3次。
當蕹菜株高25 cm左右時,可以間隔植株采收幼苗[3],等到保留的植株高33 cm左右時開始采收頂梢。第1次采收時保留莖蔓基部2個節(jié);第2次采收時保留莖蔓基部1個節(jié),促使莖蔓基部重新萌芽,保持蕹菜莖蔓粗壯,品質優(yōu)良;第3次采收后,每個采收新梢下僅留1~2片葉,以防發(fā)生新梢過多,植株早衰,同時疏去植株基部過多過密的枝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