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汪隼審校
(1 臨沂市中醫(yī)醫(yī)院,山東 臨沂 276002;2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yī)院)
手工刮治根平方法(SRP)是治療牙周炎的傳統(tǒng)方法,然而,該法存在缺陷,如不能有效處理根分叉病變且耗時費力等。近年來,超聲波治療系統(tǒng)(Ultrasonic Scaler,US)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其工作原理主要是工作頭的機械清除作用以及由冷卻水形成的氣穴現(xiàn)象所產(chǎn)生的高能量沖擊波的流體動力學作用和在工作尖附近所形成的微水流作用[1]。Vector超聲治療系統(tǒng)(VUS)的最大特點就是由共振環(huán)把水平振動轉化為垂直向或縱向振動,從而使工作尖所做的運動是與牙齒長軸平行的線性運動,而非一般超聲器械做的橫向或旋轉式振動[1-2]。通過減小振動,可以減輕疼痛,防止削割根面,降低高頻噪音以及防止過熱等[3];其次,羥磷灰石和水所形成的懸浮液把能量從工作尖傳遞到牙根表面和牙周組織,而且懸浮液還具有冷卻作用,并能防止氣霧的形成。
近年來,不少文章從臨床觀察及離體實驗兩個方面就臨床療效、患者的感受、清除牙石的效率、對牙根面的損傷、細胞對根面的附著性以及對菌斑微生物的影響等進行了探討,對VUS、傳統(tǒng)超聲治療系統(tǒng)(CUS)和SRP進行了比較?,F(xiàn)對此進行綜述如下。
臨床指標主要包括探診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探診深度(Probing Pocket Depth,PD)、臨床附著喪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牙齦指數(shù)(Gingival Index,GI)和菌斑指數(shù)(Plaque Index,PI)。Christgau[4]等對比了VUS與SRP治療慢性牙周炎,結果除深牙周袋(PD≥7 mm)的BOP、SRP的療效優(yōu)于VUS,其它臨床指標無顯著差別;當PD>5 mm時,采用VUS、CUS和SRP治療均可顯著改善各項臨床指標。有研究[2]治療38名維護期的中重度牙周炎患者,每位患者至少有兩個牙齒的PD>4 mm,接受CUS或者VUS治療,6個月后進行再評估,兩組的BOP、PD、AL和基線比較都得到改善,但兩種治療方法之間并無差別。德國的一項隨機、對照研究對中重度牙周炎患者采用VUS和SRP方法治療,結果兩種治療方法都明顯改善BOP及CAL,組間其他各指標均無明顯差別[5]。
Schwarz等[6]對12名患者的72顆單根牙(PD>6 mm)采用Er:YAG激光(ERL)、VUS和SRP進行治療,另設未治療的對照組,結果表明:SRP組的殘余齦下牙石明顯多于其它兩組,而VUS的殘余牙石量最少。但也有報道VUS較SRP所殘留的牙石多或無差別[4,7-9]。Braun等[10]對60顆離體牙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清除牙石的效率SRP>CUS?VAC>VPC>VAP>VPP,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所采用的工作尖和懸浮液,牙面殘余牙石的排列順序則恰好相反。
ERL和VUS治療組的牙根面表現(xiàn)為光滑平整,而SRP治療組則出現(xiàn)明顯的根面損傷。組織形態(tài)學分析顯示,SRP在65%的根面的牙骨質(zhì)層形成劃痕、裂隙和彈坑狀缺損。ERL組的牙根面均質(zhì)光滑沒有明顯痕跡;VUS則形成均質(zhì)光滑的牙根面,表面無彈坑狀缺損形成,但表面都形成淺表的、不規(guī)則的痕跡[6]。說明VUS牙面光滑度較好,對牙根面的損傷最小,而SRP最差[7-8]。三種治療均無牙本質(zhì)外露,觸及根面光滑度也無顯著差異[7]。40顆表面無牙石的離體牙,使用人造牙周袋,分別用VUS+拋光液、VUS+磨擦液、CUS和SRP處理牙面12 min,三維激光掃描儀檢測牙面,SRP去除的牙骨質(zhì)最多,VUS+拋光液對牙骨質(zhì)的損傷最小,與CUS無明顯差別[11]。
Christgau等[4]發(fā)現(xiàn)接受SRP治療的患者在治療4周后仍有牙本質(zhì)過敏癥,VUS的過敏癥狀明顯輕。一項研究對20名患者進行疼痛程度的評估,結果顯示,VUS造成的疼痛遠遠低于接受SRP與CUS治療者[12]。重度牙周炎維護期患者,當采用低功率CUS和碳纖維器械VUS治療幾乎都沒有造成疼痛[2]。
Schwarz等[13]對不同方法治療的牙根面與牙周韌帶細胞的相容性進行了評價,結果發(fā)現(xiàn),ERL和VUS方法處理的根面有大量的細胞附著,細胞呈扁平的單層聚合結構,與根面貼附緊密;而SRP處理的根面細胞數(shù)量較少,多數(shù)呈現(xiàn)圓形而不是健康的扁平形態(tài);未做處理的根面細胞數(shù)量更少,并且?guī)缀鯚o扁平狀細胞。掃描電鏡結果還顯示殘余牙石可阻礙細胞的附著。
對深袋中細菌的檢測發(fā)現(xiàn),VUS、CUS和SRP均可明顯降低細菌的數(shù)量和成分,包括福賽坦菌Tf、牙齦卟啉單胞菌Pg、齒垢密螺旋體Td,極少能檢測到Aa菌,并且三種方法治療無明顯差別[4,7,9]。
(1)VUS、CUS、SRP三種治療方法均能有效地控制牙周炎的各項臨床指標[2,4,5,7],可獲得良好的牙周愈合,但VUS簡便易操作。(2)不同的臨床觀察和離體實驗結果表明,對VUS清除牙石效率的評價有所不同。Schwarz報道VUS清除牙石的效率高于SRP[6],但更多的資料顯示兩者無差別[4,8-9]。這可能與所觀察者們采用的工作尖的種類有關。Braun等[10]發(fā)現(xiàn),采用匙形工作尖加磨擦液的效率與CUS相似,但低于SRP。探針形工作尖的效率比匙形工作尖低,但對牙齒硬組織的損傷也相對較小。采用的懸浮液的種類也影響清除牙石的效率以及對牙根面的損傷。采用磨擦液(顆粒約50μm)對牙石的清除率高于拋光液(顆粒<10μm)[9],但對牙根面的損傷則大[11]。(3)如果基礎治療后某些位點仍存在>4 mm的牙周袋,牙周致病菌會在幾周內(nèi)重新定殖于牙周袋內(nèi),而深牙周袋更易在未來出現(xiàn)新的附著喪失。因此,在維護期治療中,對>4 mm的牙周袋重復進行齦下刮治,對保持牙周組織健康是非常必要的[2]。進行反復的齦下刮治,要盡量減小對牙根面的損傷。最近的研究表明,細菌產(chǎn)生的內(nèi)毒素僅存在于有牙周感染的牙根表面,采用簡單的方法,如清洗、沖刷、輕刮和拋光牙面,均可徹底去除內(nèi)毒素,無需去除過多的牙骨也能獲得良好的牙周愈合[2,11]。在治療過程中,VUS去除的牙骨質(zhì)比CUS和SRP少,僅在牙根面形成淺痕,CUS和SRP則形成中等凹槽[7-8]。因此,VUS更適用于牙周炎維護期的重復治療。(4)治療中的疼痛和治療后的牙齒敏感是降低患者依從性的一個因素,也影響治療效果和愈后[4]。VUS在治療中產(chǎn)生的疼痛和治療后的牙本質(zhì)過敏癥較CUS和SRP輕[3-4,12],可能與VUS對牙根面牙骨質(zhì)的破壞較小有關[6-8,11]。(5)牙周治療的目的不僅是要控制炎癥,而且要獲得組織再生。組織再生的過程需要牙周韌帶細胞重新附著在牙根面上,從而形成新的牙周韌帶。雖然VUS、CUS和SRP均可明顯降低深袋中細菌的總量、致病菌的數(shù)量和成分,并且三種方法治療無明顯差別[4,7,9],但經(jīng)過VUS處理的根面更利于牙周韌帶細胞的附著,從而獲得組織再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