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對“00后”青少年網絡心理行為的正確引導和教育對策提出了建議:學校應該從教育教學理念、課堂教學環(huán)境、網絡安全環(huán)境、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進行改革,利用大數(shù)據和新媒體,發(fā)揮網絡的積極作用,變當前網絡對青少年的不利影響為有利影響,讓“00后”變成網絡的真正主人,而不是被動沉迷其中者。同時社會和家庭也應共同努力,發(fā)揮各自在“00后”網絡心理行為正確引導方面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00 后”;網絡心理行為;引導;教育對策
網絡作為一把雙刃劍,在為人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提供前所未有方便和快捷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社會問題。尤其是網絡對“00后”青少年的影響,更是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在當前網絡廣泛普及的形式下,如何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正確引導“00”后青少年的網絡心理行為,充分發(fā)揮網絡的積極作用,預防網絡的不良影響,讓“00后”把網絡變成自己學習、社交、生活的有利工具,而不是被動沉迷喪失掌控權者,讓“00后”遠離不良網絡游戲這個“電子精神鴉片”,養(yǎng)成健康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對人才培養(yǎng)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
一、“00后”青少年網絡心理行為現(xiàn)狀調查
從2018年9月開始,“00后”大學生開始步入大學校園,成為高校學生的主體。伴隨著網絡長大的“00后”,被稱為“數(shù)字化原住民”,從小就利用網絡進行學習、社交和娛樂。他們當前的網絡心理行為狀況如何?他們能否合理高效地利用網絡?筆者通過調查問卷對此開展了研究。
2019年5月,筆者使用自編的“大學生網絡心理行為調查”問卷,對大連藝術學院2018級本科“00后”大學生的網絡心理行為現(xiàn)狀進行了抽樣調查。共發(fā)放問卷332份,自愿原則下集體實測,回收有效問卷316份,并隨機抽取 20 名學生進行了深入訪談。
調查結果顯示:“00 后”大學生普遍能夠利用網絡進行學習、社交和娛樂生活;每天使用網絡時間較長:使用3——6小時占34.8%、6-9小時占12.3%、9小時以上占3.8%;熬夜上網現(xiàn)象嚴重:每周11點之后熬夜3天者占14.6%、3天以上者占12.3%;在“當你離開網絡是否感覺無所適從但一上網就精神抖擻?”這一問題上,16.8%的同學選擇了“是”;問題“你是否會一上網就忘記了時間或不進行時間控制?” 32.6%的同學選擇了“是”;問題“每天上網結束后是否會后悔浪費時間?” 46.8%的同學選擇了“是”;而對于“你認為自己受到的網絡的負面影響有哪些?”這個問題(多選),63.3%的同學選擇“視力和身體健康下降”、22.2%選擇“學習時間減少,學習成績下降”、10.4選擇“人際交往面變窄,不愿與人交流”、3.5%選擇“因網絡色情和暴力游戲,使情緒和行為控制能力下降”、28.5%選擇“自己變得懶惰,不愛動腦思考了”、25.35%選擇“網絡購物讓自己每月消費超支”,只有16.5%的同學選擇了“只是利用網絡學習和查閱資料,網絡對自己是促進作用”,這個比例明顯過低,表明學生在使用網絡過程中受到的負面影響遠超積極作用。從整體調查結果來看,“00 后”青少年使用網絡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亟待提高,需要高校加強引導和教育監(jiān)管。
二、“00后”青少年的網絡心理行為的正確引導和教育對策
當前網絡的迅速發(fā)展和廣泛使用是必然趨勢,雖然學生在使用網絡過程中會出現(xiàn)各種我們不希望看到的問題,但是我們不能因噎廢食,忽視網絡的積極作用和巨大力量。我們應該多管齊下,探索出有效的教育對策,預防和減少“00 后”青少年網絡不良心理行為的產生;扭轉形勢,變當前網絡對青少年的不利影響為有利影響;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發(fā)揮網絡的積極作用,讓“00后”因為網絡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和高效創(chuàng)新性地進行學習,進而促進“00后”的快樂健康成長成才。
(一)構建智慧教育系統(tǒng),讓網絡成為幫助學生學習的工具
學校可以利用大數(shù)據和多媒體,創(chuàng)設豐富的課堂網絡信息環(huán)境,采用翻轉課堂、微課等形式,積極開展豐富的網絡教學、交流和討論活動,將手機由游戲工具變?yōu)閷W習工具。當前大數(shù)據、云計算、物聯(lián)網等都在大力推動著教育信息化建設,高校應該盡早完成對校園教育信息系統(tǒng)的重構,實現(xiàn)新型智慧教育系統(tǒng),使得教學組織、教學評價等更加“智慧”和有趣。同時,應借助網絡技術,實現(xiàn)海量且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共享,為學生提供更加個性化且多元化的教學資源以及服務。這樣,網絡就可以變成學生學習知識、查閱資料、回答問題、參與互動等的工具,同時通過網絡數(shù)據,教師也更方便于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考核和形成性評價。
(二)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形式,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因為學科的性質和特點,有很多課程不適合網絡教學,必須全部或部分采用傳統(tǒng)課堂教學。在傳統(tǒng)課程教學過程中,如何避免學生上課玩手機現(xiàn)象呢?如何讓學生全身心參與到課堂中呢?在此次調查中,我們設置了一個問題“你認為很多同學上課期間喜歡玩手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6.4%的同學選擇“手機的誘惑力太大,無法抵制”,21.5%選擇“大學生沒有高考壓力,上課對自己來說可有可無,只是取得畢業(yè)證的手段罷了”,29.1%選擇“教師授課方式單一化,提不起對學科的興趣”,13%選擇“網絡世界太豐富了,比現(xiàn)實世界有趣多了”。通過對這個問題的選擇我們可以看到,學生上課玩手機的原因主要是被手機網絡的娛樂誘惑和的趣味性所吸引;當然還有學生本人的學習態(tài)度問題,部分學生對大學學習沒有目標,對人生沒有規(guī)劃;除了這些之外,我們還能看到教師的授課方式也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所以,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形式,以豐富的課堂活動和有趣的教學互動環(huán)節(jié)來吸引學生不自覺地放下手機,融入課堂之中。學校也應該大力建設有利于互動的課堂物理環(huán)境,如改進教室的布局,以環(huán)形的方式布置教室的桌椅,便于學生積極與教師進行互動,改變之前學生與老師面對面的對立形態(tài),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減少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游的機會。
(三)加強網絡安全教育,提高學生自我保護能力
在數(shù)據信息時代,如果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很容易“人云亦云”,缺乏是否辨別能力?!?0后”因為人生閱歷尚淺,在面對互聯(lián)網絡中良莠不齊的各種信息和多元的價值觀時,很容易受到誤導和蠱惑。在面對網絡不良行為、危險行為、甚至時違法行為時,如果沒有進行恰當?shù)呐袛喽M行模仿,不僅會浪費大量的時間,還會造成很多不良后果,比如近年來很多大學生深受其害的網絡“套路貸”等。因此,加強網絡安全教育和監(jiān)管力度,提升“00 后”青少年的網絡素養(yǎng)和網絡保護能力,才能趨利避害、物盡其用。對于高校來說,首先要建立網絡行為制度規(guī)范體系,規(guī)定大學生使用網絡的時間,制定大學生網絡失范行為處分措施等;然后要開展網絡道德行為規(guī)范教育,通過課堂、講座、校園文化活動等方式對大學生開展有效的網絡道德教育;接著要開展網絡安全防范意識教育,提升學生自我保護能力,使自身合法權益免受非法侵害;最后要培養(yǎng)學生骨干成為網絡宣傳員和網絡監(jiān)督員,使學生骨干成為提升大學生網絡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主力軍。大數(shù)據時代,高??赏ㄟ^與網絡運營商合作,建立“00 后”大學生網絡信息檔案,收集和分析“00 后”大學生群體的各項網絡數(shù)據,形成數(shù)據畫像,為實現(xiàn)對學生網絡行為的監(jiān)管和正向引導提供科學依據。
(四)占領網絡陣地,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00 后”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和確定的關鍵時期,網絡是他們認識世界、聯(lián)系世界的最重要路徑。高校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保持話語權和思想引領力,必須適應和利用“00 后”大學生的心理和行為習慣,搶占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這個主陣地。比如,針對“00 后”大學生使用頻率較高的網絡應用,如微信、抖音、QQ等,高校要主動在這些陣地開展工作,有意塑造良好的“網絡意見領袖”形象,在關鍵時刻和重要問題上發(fā)揮引導、激勵和啟發(fā)作用。網絡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開展工作提供了另一種渠道,如可以通過瀏覽學生的微信朋友圈和QQ空間動態(tài)掌握學生的情緒變化,及時進行思想引導;可以通過在校園公眾號和教師微信朋友圈發(fā)布正能量信息和教育資訊,開展對學生的教育。國家的“學習強國”網絡平臺給我們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個非常有益的參考。另外,我們要不斷更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技術和載體,“00后”大學生是一個“喜新厭舊”的群體,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要緊跟“00后”大學生群體的興趣變化,不斷以新技術、新應用、新載體、新內容吸引“00后”大學生參與,從而增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五)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避免學生對網絡虛擬情感的過度依賴
我們知道,如果過度迷戀網絡將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危害極大。在生理方面,青少年長時間處于網絡虛擬空間,大腦神經中樞持續(xù)處于高度興奮狀態(tài),容易引起血壓升高、神經紊亂、體內激素水平失衡等。同時還會引起青少年視力下降、眼痛、怕光等直觀的健康問題。在心理方面:沉迷網絡的青少年,難以抑制上網的沖動,導致學習的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邏輯思維遲鈍,自我封閉。長期沉迷于虛擬世界,往往造成虛擬與現(xiàn)實的混淆,學習興趣減少,性格變得孤僻、冷漠,缺乏參與意識和時間感。沉迷于人機對話,造成人際交流障礙,對正常的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等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如何避免“00后”青少年過度迷戀網絡行為呢?很多心理學的研究都發(fā)現(xiàn):在現(xiàn)實生活中心理需求能夠得到適度滿足的人,一般不會再尋求其他的滿足渠道,因此很少出現(xiàn)網絡過度迷戀、網癮等問題。相反,那些有網癮傾向的學生或者有其他問題行為的學生,往往因現(xiàn)實世界無法滿足其需要才轉而尋求能夠滿足需要的其他可能的途徑,比如網絡、社會上的不良小團體等。因此,學校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過多種形式對學生開展多種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活動,關注學生心靈成長和人格的完善,在現(xiàn)實中多給予學生一些尊重和關愛,讓學生感受到被接納,體驗到成功和自我價值,感受到現(xiàn)實生活中的美好情感,學生就不會對網絡虛擬情感產生過度依賴。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學生網絡心理行為的引導和教育除了學校的努力外,還需要社會和家庭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家庭方面:需要創(chuàng)建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父母做好榜樣,以身作則,不過度使用手機,平時注重對孩子的高質量陪伴,多帶孩子親近大自然,參加有意義的文化體育活動,如一起閱讀、旅游、運動健身等。讓孩子在親人的高質量陪伴下,得到親情的滋養(yǎng),從而培養(yǎng)健康的人格,主動遠離網絡沉迷現(xiàn)象。社會方面:政府應該加強對網絡的監(jiān)管;網絡公司應該主動擔負社會責任,嚴格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建議游戲公司要吸納大量青少年心理和教育專家,針對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點,開發(fā)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正能量游戲,同時要增加游戲防沉迷控制點。從源頭上治理是根本,被動限制只能治標。
參考文獻
[1] 中國青少年互聯(lián)網心理與行為研究及展望[J].徐碧波,謝涵,林崇德,吳鵬.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18(05).
[2] 王海建.“00后”大學生的群體特點與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思想理論教育,2018(10).
[3] 吳旭丹.“00 后”大學生網絡行為特征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法制與社會,2019(03).
[4] 郭芳芳.“00 后”大學生的網絡認識及利用狀況調查[J].科教導刊,2019(04).
基金項目:大連市社科聯(lián)(社科院)立項課題——“00”后青少年網絡心理行為的正確引導和教育對策研究 ?(課題批準號:2018dlskyb243)。
作者簡介:黃玉凡(1982- ),女,河南汝州人,碩士,大連藝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