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銀華
(江蘇省泰興市人民醫(yī)院,江蘇 泰州 225400)
甲溝炎主要為皮膚沿著指甲兩側(cè)形成的甲溝以及周圍的組織出現(xiàn)炎癥。其在臨床中十分常見。在臨床上該病癥分為急性甲溝炎和慢性甲溝炎,主要的表現(xiàn)為出現(xiàn)熱、腫、紅以及疼等不同類型[1]。此疾病的治療方式為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其中手術治療分為膿腫引流以及拔甲術[2]。本次選取拔甲術對其進行治療并聯(lián)合碘仿?lián)Q藥護理,對其效果分析,如下。
選擇2017年7月~2018年9月在本門診進行拔甲術治療的30例患者,所有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對照組患者15例運用拔甲術治療并實施常規(guī)換藥護理,觀察組患者15例運用拔甲術治療并實施碘仿?lián)Q藥護理。觀察組,男性9例,女性6例,年齡19~65歲,平均年齡(39.45±5.77)歲;對照組,男性7例,女性8例,年齡21~64歲,平均年齡(38.75±5.62)歲。對兩組患者進行資料分析后,其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對本研究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我院倫理委員會對本研究完全知情,并批準研究。
兩組患者均采取拔甲術進行治療,在手術時醫(yī)護人員讓其保持仰臥姿勢,不要對創(chuàng)口直視,對患處以及周圍皮膚均使用安爾碘Ⅲ型皮膚消毒,并運用利多卡因?qū)嵤┚植康穆樽?,使指甲和甲床進行分離,將甲基質(zhì)徹底刮除,并對炎性的組織以及肉芽組織進行完全清除,之后采用生理鹽水對創(chuàng)面清理,對出血部位使用無菌紗布實施按壓止血,并對創(chuàng)面運用安爾碘Ⅲ型皮膚消毒液進行消毒。
對照組運用常規(guī)換藥護理,醫(yī)護人員在患處使用聚維酮碘乳膏進行涂抹,并采用無菌紗布對創(chuàng)面部位包扎。
觀察組運用碘仿?lián)Q藥護理,醫(yī)護人員使用碘仿粉末將其均勻的灑到患處,并同樣采用無菌紗布對創(chuàng)面部位包扎。
醫(yī)護人員在術后對兩組患者講述需要注意的事項,保持患肢抬高,患指部位減少使用,創(chuàng)口部位應避免水浸濕,保證絕對的干燥,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性強的食物,保持充足的休息。在術后的次日進行換藥,根據(jù)其創(chuàng)面恢復狀況實施換藥,約為1~3 d換次藥。若出現(xiàn)疼痛、腫脹時需立刻復診。注意兩組應當服用4 d左右的抗生素類藥物。
醫(yī)護人員對兩組患者的疼痛消失時間、結痂時間以及結痂脫落時間進行觀察并仔細記錄。
將數(shù)據(jù)納入SPSS 14.0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s)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疼痛消失時間、結痂時間以及結痂脫落時間對比,對照組15例,疼痛消失時間(3.56±1.28)d,結痂時間(8.55±2.28)d,結痂脫落時間(12.52±2.2)d;觀察組15例,疼痛消失時間(1.35±0.32)d,結痂時間(6.35±1.12)d,結痂脫落時間(9.67±1.72)d。兩組比較結果疼痛消失時間(t=6.487,P=0.001),結痂時間(t=3.354,P=0.002),結痂脫落時間(t=3.953,P=0.001)。通過對比,觀察組疼痛消失時間、結痂時間以及結痂脫落時間均好于對照組,(P<0.05)。
在腳趾或者手指中其組織的結構相對精細,神經(jīng)、血管等均較為密布,從而使其觸覺十分靈敏。在對該部位進行治療時,應當對其心理、健康等加以重視,以此減輕患者存在的緊張、不安等情緒,此為拔甲術是否成功實施、護理效果理想程度的關鍵所
在[3-4]。
碘仿又稱為三碘甲烷,其為淺黃色并帶有光澤的結晶粉末,氣味相對特殊,具有滑膩感,且不溶水,其在光熱的環(huán)境下會游離出碘,顏色逐漸加深,在和血液、細菌氧化酶以及組織液相互接觸時,可逐漸出現(xiàn)游離碘,從而具有殺菌的效果。除此之外,因干燥的粉末對組織的刺激較輕,可快速對滲出液進行吸收,以此來加快肉芽組織的生長,促進創(chuàng)口愈合。
通過對比,觀察組運用拔甲術治療并實施碘仿?lián)Q藥護理,其疼痛消失時間、結痂時間以及結痂脫落時間均好于對照組,(P<0.05)。表明在運用常規(guī)換藥時,其間隔的時間較少,換藥次數(shù)頻繁,降低創(chuàng)口愈合情況,增加患者痛苦;而碘仿對創(chuàng)面起到保護效果,較快創(chuàng)面的生長,效果較為理想。
上述所論,證明對拔甲術治療的患者運用碘仿?lián)Q藥護理,有助于促進創(chuàng)面恢復,減少其疼痛,從而使治療效果較為理想,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