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在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教材的范例作用,結合對課文內容理解,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依托教材,聚焦表達”,在遷移仿寫中逐步形成語感,最終“提升能力”!
關鍵詞:立足文本;關注方法;提升能力
語文教學的目的是什么?語文課到底要教給學生什么?我們應該是教“課文”還是應該教“語文”?……一連串的問題困擾著許許多多一線的語文老師。其實早在多少年前,葉圣陶先生就說過我們的語文課堂是教會學生學會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說到底就是通過語文課的學習,通過一篇篇語文教材的學習,我們的學生要會說話,要會寫文章?!敖滩臒o非是個例子”,要憑這個例子讓學生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
但縱觀我們的語文課堂,長期以來存在“重讀懂‘寫什么,輕學習‘怎么寫”的現(xiàn)象,對和文本思想內容同樣重要的表現(xiàn)形式關注不夠。所以筆者覺得要讓學生學會運用語言文字,語文課堂必須從偏重內容分析轉變成文本內容和表達形式的和諧統(tǒng)一,實現(xiàn)語文閱讀教學美麗的轉身。其實關注文本表達,也是落實課標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新課標在不同的學段都提出了關注表達的要求。如第一學段提出“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第二學段提出“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第三學段提出“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薄伴喿x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等等這些要求,從不同的方面提出了閱讀教學中要關注文本的表達形式,掌握相關的語言知識,以逐步學會積累、運用語言,形成閱讀、表達能力。
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教材的范例作用,結合對課文內容理解,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依托教材,聚焦表達,”在遷移仿寫中逐步形成語感,最終“提升能力”!下面以蘇教版第八冊語文教材為例枚舉一二。
一、??品詞析句,體會精妙,遷移仿寫
例一?“陽光下的杏樹,捧出了第一朵盛開的杏花”
——選自《第一朵杏花》
課文中的竺可楨了解到第一朵杏花開放的確切時間后,興沖沖地去觀察,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進行“品詞析句”,抓住一個“捧”字去品讀它的妙處,讓學生感受到:一個不經(jīng)意的“捧”字,賦予了杏樹的可愛——她正向大自然毫無保留地奉獻自己,盡情地展示自己的生機與美麗。一個“捧”字,既寫活了杏樹,又讓我們感受到一種情趣。
例二?“青的草,綠的芽,各色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形成了爛漫無比的春天”
——選自《燕子》
在這句話中,“趕集似的”也可以引導學生細細體會: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形象地描繪出了萬木爭春、絢爛蓬勃的動人春景。這生動活潑的表達一下子讓人感受到了春天勃勃的生機。
通過以上教材中的兩處實例,讓學生們知道其實在第一單元中,這樣的句子還有一些,所以教材練習1中,才會出現(xiàn)了體會擬人句的作用,仿寫句子和片段的練習。如果在教學相關課文句子時,就關注了其表達方式,引導學生品味賞析其作用,此時的仿寫練習就水到渠成了。
例三?“他們從國外買來泥土,買來淡水,買來樹苗和花草”
——選自《沙漠中的綠洲》
教材中的這一句排比句式很有特色。教學時要帶領學生進行交流并引導學生作思考比較:作者為什么一連用了三個“買來”而不用一個“買來”表達?然后出示句子“他們從國外買來泥土,淡水、樹木和花草”,讓學生在朗讀比較中體會到:三個“買來”,用排比的手法讓我們感覺到這些東西來之不易,可能不是一下子就能買到的,突出艱辛,代價大。排比的強調作用在比較中一下凸顯出來。
再如《鳥語》中,“從終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認識到勤勞的可貴;從飛行整齊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紀律的重要;從搏擊風雨的蒼鷹那里,我學到了勇敢頑強的精神……”也是一段比較典型的排比句。教學時,不僅讓學生從內容上加深認識到“鳥兒的確是人類的好朋友”,還要通過多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受到這樣的句式讀起來朗朗上口,表達上很有氣勢。然后借鑒這種寫法,進行仿說練習,如:“從反復學飛的小鷹那里,我認識到堅持的可貴;從反哺母親的烏鴉那里,我懂得了孝順的重要;從捕捉害蟲的啄木鳥那里,我學到了助人為樂的精神。”實現(xiàn)有效遷移。
還有《人類的老師》一課,“人類模仿袋鼠造出了會跳躍的越野汽車,模仿某些貝殼制成了外殼堅硬的坦克……”可以抓住省略號,引導學生模仿說話:人類還模仿哪些生物造出了哪些東西?既是對句式的鞏固,也是對課文內容的拓展。
二、?不同文本,關注表達,有效練筆
教材中的文本多為經(jīng)典,閱讀教學還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了解不同文本的表現(xiàn)形式,融入最基本的寫作知識,使學生了解作者是如何立意、選材、安排層次結構和遣詞造句的。
例一?“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這就是活潑機靈的小燕子?!薄x自《燕子》
在《燕子》這篇散文中,課文一開頭就在第一小節(jié)用簡潔明快的語言寥寥數(shù)筆勾畫出一只活潑可愛的燕子形象。在引導學生通過朗讀、畫簡筆畫的形式感受其表達特色后,再進行寫法提煉,讓學生明白之所以小燕子活潑可愛的形象會躍然紙上,是因為作者在描寫時運用了方法,那就是“有順序、抓重點、用修辭”。學生明了后就可以設計課堂練筆:模仿燕子的外形描寫方法寫寫其他動物,于是在小組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學生很快能寫出同樣精彩的片段:“一身潔白如雪的絨毛,一對長長的耳朵,加上一對紅寶石似的眼睛,這就是活潑可愛的小白兔?!薄耙簧砉饣犴樀慕q毛,一對機靈閃亮的小眼睛,加上一條如降落傘般的大尾巴,這就是活潑可愛的小松鼠?!睂W生的仿寫能力得到了明顯提升。
例二?“只見那里的山崗蜿蜒起伏,好像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岡前幾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見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麗宜人?!薄x自《三顧茅廬》
課文中的這一段精彩的景色描寫,形象地表現(xiàn)出了隆中風景秀麗,是個靈秀之地,暗示此地藏龍臥虎,諸葛亮才能不凡。課后一個練習要求模仿它的表達方式寫一處景色。那么在教學中就要仔細引導學生分析品味其表達特色——抓住了隆中各景物的特點,用簡潔的四字詞語,并運用比喻的手法,寫得清麗脫俗,然后的仿寫才會比較順手。
此外在《天鵝的故事》中,講了一群天鵝在一只奮不顧身帶頭破冰的老天鵝的感召下,齊心協(xié)力破冰成功的感人故事。其中寫到了老天鵝帶頭破冰,眾天鵝齊心破冰,天鵝們勝利歡呼的三個場面,點面結合的寫法比較明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方面抓天鵝們的動作讓學生通過朗讀、體驗等感受它們的勇敢團結,一方面要讓學生感受這種表達的特點與作用:點面結合,既有群體的描寫,又有代表人物的描寫,使場景更清晰,表達更具體,更有說服力。然后進行片段練習,用點面結合的方法寫一個齊心協(xié)力完成某項任務的場面,學生就很自然地想起拔河、賽龍舟、大掃除、螞蟻搬大青蟲等生活場面,用進文中學到的方法較好地完成場面的描寫。相信他們以后在寫到場面時一定會運用到點面結合的寫法。
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如果能用“關注表達”的思維教課文,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課文“寫了什么”,更要讓學生知道“怎么寫的”,既要讓學生關注“文本內容”,更要讓學生關注“文本表達”,充分運用教學資源進行精心設計,巧妙訓練,從“教課文”向“教語文”轉變,那么就一定能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真正提高,換來閱讀教學的真正高效!
作者簡介:貢華軍,江蘇省丹陽市,江蘇省丹陽市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