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海文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與發(fā)展,教育工作者逐漸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意義,并通過采取一系列的教育教學措施,來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實現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學目標。讀寫能力是每一個小學生應該具備的基礎能力,對學生今后的長期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因此,本文主要就小學中高年級“讀寫結合”式語文教學實踐展開探討,希望能夠對日后的相關研究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 中高年級 讀寫結合 教學質量 實踐解析
現如今,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如何有效提升小學生的讀寫能力,增強課堂教學質量,順利達成教育教學目標,已經成為當今社會廣泛關注的首要課題,并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因此,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需求,設計更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讀寫興趣,營造良好的讀寫氛圍,以此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促進我國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1]
一、小學中高年級采取“讀寫結合”教學方式的原因
語文承載著我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是小學生學習的主要科目,在教育教學方面馬虎不得。下文對小學中高年級采取“讀寫結合”教學方式的原因展開簡要論述:
1.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對于中高年級的小學生而言,他們已經具備了基本的閱讀能力與分析能力,并能夠通過文章閱讀掌握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在不斷的積累中提升自身的讀寫能力。因此,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興趣,傳授給學生更多的讀寫技巧,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讀寫習慣,真正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此外,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成長特點與發(fā)展需求,為他們推薦更加適宜的閱讀刊物,實現語言與素材的積累,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讀寫”帶來的樂趣,促進當代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在新課標理念下,考試成績已經不再是評判學生優(yōu)秀與否的唯一標準,而是更加看重學生的綜合能力是否得到全面發(fā)展。對于語文科目而言,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不能單純地評價學生閱讀能力或是寫作能力,而是需要將二者相結合進行綜合評價,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實現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教學目標。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重視學生的文章閱讀,又要加強寫作訓練,幫助他們積累更多的讀寫經驗,拓展學生的知識儲備,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使得學生的各項能力得到有效鍛煉。[2]
3.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傳統(tǒng)教學活動中,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是分離開來的,教師以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yōu)橹饕虒W目標,這就使得課堂教學氛圍過于沉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無法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fā)展。然而,在新課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教育工作者逐漸認識到“讀寫結合”教學方式的重要性,并通過構建良好的教學情境,整合教學資源,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讀寫興趣,讓學生通過閱讀文章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水平。[3]
二、小學中高年級“讀寫結合”式語文教學實踐解析
1.運用信息技術,展現教學動態(tài)
最近幾年來,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先進的教學技術與教育理念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當中,不僅大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了學生的見聞視野,還進一步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更好地展現了課堂教學動態(tài),實現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其一,積極運用信息技術,構建良好的教學情境,給予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注入全新的教學活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說,在學習蘇教版小學語文《黃果樹瀑布》這節(jié)課時,首先教師應準確導入本節(jié)課的基礎知識,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黃果樹風景區(qū)的視頻,幫助學生全面地了解文章內容,提升學生的感知體驗,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掌握更多地寫作手法。其次,引導學生將自己認為的“美詞佳句”謄寫下來,積累更多的寫作語言與寫作素材,并通過舉辦“寫作交流會”等相關活動,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最后,教師應對學生的課堂表現給予客觀、及時的教學評價,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樹立學生的讀寫信心,加深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促進我國小學教育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4]
2.延伸課本內容,提升教學效果
小學中高年級采取“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豐富學生的基礎生活經驗,還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靈感,提升教學效果。此外,在中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為了能夠更好地滿足新時期小學生的發(fā)展需求,有些課文在結尾處故意留有一些空白,讓學生發(fā)揮他們的想象進行填補,這樣既為學生提供了一定的想象空間,強化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又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因此,在實踐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及想象能力,通過巧設疑問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對課文留白進行續(xù)寫,真正提升學生的讀寫結合水平。比如說,在學習蘇教版小學語文《三顧茅廬》這節(jié)課時,教師結合課文內容,可以設計這樣的課堂問題:(1)誰三顧茅廬?(2)三顧誰的茅廬?(3)為什么要三顧茅廬?(4)三顧茅廬的結果是怎么樣的?讓學生帶著這些疑問去閱讀文章,加深對于文章的理解,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猜想與續(xù)寫,實現閱讀與寫作的有效融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推動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5]
3.進行角色扮演,調動學習熱情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為其設計趣味性較強的教學活動,例如角色扮演游戲、小組接力閱讀、詩歌朗讀比賽等等,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比如說,在學習蘇教版小學語文《林沖棒打洪教頭》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在學生熟讀課文之后,組織他們進行角色扮演游戲,根據學生的意愿讓他們分別扮演李沖、洪教頭、柴進、衙役等人,幫助他們更好地還原文章情節(jié),引導他們揣摩扮演人物的內心情感,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奠定基礎。此外,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開展角色扮演游戲還能深化對于人物心理、形態(tài)、外貌的認知與理解,提升學生的事件描述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4.理論聯系實際,提高讀寫能力
知識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課堂教學并不能涵蓋全部知識點,教師應加強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效融合,讓學生通過實際活動更好地提升讀寫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實現學生的健康全面發(fā)展。因此,在實踐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其一,深入到學生群體當中,抓住學生的興趣點,為其推薦更適合他們閱讀的課外刊物,拓展學生的見聞視野,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增強學生的讀寫水平。其二,利用生活素材,讓學生更好地感受現實生活的美好,實現文字語言的積累與運用,促進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比如說,在學習蘇教版小學語文《三打白骨精》這節(jié)課之后,教師應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他們針對課文內容進行小組討論,增強生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而后,引導學生整理有關材料,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其三,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記錄閱讀、寫作心得,加深學生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課堂教學質量,促進我國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6]
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小學生而言,語文不僅是重要的學習科目,同時也提升學生讀寫能力的主要途徑。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滿足新課程教學要求的基礎上,優(yōu)化教學策略,整合教學資源,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豐富教學內容,引進先進的教學技術與教育理念,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在增強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推動我國現代教育事業(yè)的更好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燕平.小學中高年級“讀寫結合”式語文教學實踐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17):182-183.
[2]李麗萍.小學語文課堂中讀寫結合教學的作用與方法探析[J].兒童大世界(下半月),2017(5).
[3]李海姿.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法的應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No.639(19):99.
[4]申馨.探究小學中高年級“讀寫結合”式語文教學實踐研究[J].好家長,2018(97).
[5]李冬梅.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實踐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5(9):5-5.
[6]葉雙華.小學中高年級“讀寫結合”式語文教學實踐研究[J].新課程(中),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