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廣麗
摘 要: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初中化學中考復習備考的思路、內容和進度、教學重點和策略進行了研討。教師在三輪復習中要夯實基礎、突破難點和查缺補漏,做到完善和優(yōu)化化學知識結構。每一節(jié)復習課要在教學結構、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學設計方面進行精心安排。講評課課型要引導學生如何組織正確思路,歸納解題方法,達到激勵、診斷等效果。
關鍵詞:復習 實效
一、總復習思路
1.精讀指導書,明確考試范圍。在復習課中我通過重現(xiàn)知識,在知識的建構和解構的過程中,做到準確理解和靈活運用。為了建構知識系統(tǒng),在復習中做到遵從認知順序和認知規(guī)律,打破章節(jié)的界限,建構專題知識的邏輯關系,使知識系統(tǒng)的主線鮮明。所以我們在復習階段要做到以下幾點:
(1)注重觀察學情,追求簡約,凸顯特色,體現(xiàn)殊途同歸。
(2)按照認知能力的不同,分層指導。.對于學習能力弱的學生,我采用教師引領為主,重點在突破基礎的記憶,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優(yōu)生,采用學生自主為主,重點在思維能力提升。
(3)設計形式多樣的學生活動,適應不同能力的學生 ,激發(fā)學生興趣。
(4)認真“過一遍”基礎知識,不要遺漏。
(5)采用題組訓練,并且盡量創(chuàng)設新情境進行知識重現(xiàn)與聯(lián)系,盡量減少枯燥,提高知識遷移能力。
2.多研究中考題,把握命題變化。教師要充分研究近三年中考試題,對命題的重點和方向做到心中有數。
3.鉆研教科書,落實大綱要求。復習最后階段要回歸課本,特別是課本習題和八個實驗活動。
二、復習課的三輪策略
1.第一輪重在夯實基礎。注意滲透并加深理解元素觀、微粒觀、實驗觀等化學核心觀念。注意復習課后習題,落實教學大綱要求。我在復習時,一方面要求學生熟悉往年中考試題的呈現(xiàn)方式,另一方面要側重注意聯(lián)系實驗、模型和動畫。在課堂上,我引導學生復習溶液的形成,滲透微粒觀和三重表征,突出化學符號、宏觀事實、微觀表征之間的轉換能力這幾個考點。先進行小實驗:往兩個還有半瓶水的怡寶水瓶中,分別加家庭食用的鹽和紅糖,振蕩。要求學生觀察并描述實驗現(xiàn)象:加鹽時固體消失,液體無色,加紅糖時固體消失,液體暗褐色。然后提問,放進去的糖和鹽還在嗎,如何證明?嘗到液體分別變咸、變甜了,證明還在。這樣通過生活中常見實驗的現(xiàn)象引入,認識溶液不一定無色;學會觀察液體與固體混合時,要關注固體表面、液態(tài)顏色的變化。最后讓學生觀看蔗糖、氯化鈉溶解的模型和動畫,這樣可以綜合解決幾個問題:蔗糖和食鹽為什么“消失”了、它們以哪種微粒存在?實驗、模型、動畫等方法讓學生在宏觀物質與微觀粒子之間建立聯(lián)系是非常直觀的方法。學生加深理解從微粒的角度解釋宏觀實驗現(xiàn)象,體會現(xiàn)象與結論的關系,進而引導學生熟練正確地書寫出水分子(H2O)、鈉離子(Na+)、氯離子(Cl-)。為了強化知識,以中考題進行拓展,“鹽酸是一種重要的化工產品,也是實驗室中重要的化學試劑。 表示該溶液中存在的主要離子,請寫出每種離子符號”。這樣在復習溶液形成中,學生既認識物質溶解于水的宏觀事實和微觀本質,也為酸堿鹽溶液的復分解反應作知識鋪墊。
在這一輪復習中,要引導學生分析考綱考點,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絡,可以用表格、思維導圖,分析例題,形成解題思路。
2.第二輪重在難點突破。
(1)以學定教,用好每一次測試的數據。在課前我先安排一次測試,了解學生的認知結構,然后分析學生答題數據,再精編學案落實考綱要求,通過精選例題進行強化訓練,突破重難點。例如復習溶解度曲線,引導學生分析坐標系中的點、線、面包含的意義去理解并得出結論。
(2)分析真題,培養(yǎng)解題思路
先通過分割題目,逐一突破。多進變式訓練,培養(yǎng)學生解題能力。最后進行拓展訓練,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遷移能力。
我在課前進行前測,檢驗復習效果,分析易錯點,然后確定專題復習內容,通過畫出知識思維導圖進行疏理,最后分割題目進行針對訓練。例如復習實驗室制取氣體,以中考考綱知識思維導圖為基礎回顧拓展知識,重點講解“萬能瓶”使用方法,播放實驗視頻,小結排空氣法收集氣體的用法:①若ρ氣體>ρ空氣,如CO2、O2等應該長管進,短管出。②若ρ氣體<ρ空氣,如NH3、H2等應該短管進,長管出。然后進行拓展,對固—液不加熱型的相關裝置進行評價,用表格列出裝置圖、優(yōu)點,同時配合觀看實驗視頻,加深印象。
本輪復習要多通過文字閱讀能力訓練、裝置圖像分析能力訓練和圖表信息分析能力訓練,提升閱讀能力。
3.第三輪查缺補漏。本輪主要是通過錯題重做、做一些中考模擬題的形式進行,目的是查缺補漏。
三、如果上好復習課
備課可以從教學結構、教學環(huán)節(jié)、學案設計三方面進行設計精心安排。
1.教學結構的組織
(1)完成知識網絡的構建。我引導學生圍繞知識主題,采用任務驅動的方式,創(chuàng)設不同情境,構建主線鮮明的知識網絡;(2)學會在知識網絡中提取知識;(3)逐步形成解題策略。為了形成解決某種問題(題型或小專題性問題)的圖式,教師可以先進行回顧和整理專題知識蘊含的相關問題;(4)學會在新問題中運用解題策略。為了鞏固解決方法和策略,教師可以精選相關習題,進行變式訓練并進行分析講解。
2.把握復習課的四個環(huán)節(jié)
(1)教師可以通過問題組的形式創(chuàng)設實驗情景,然后結合課本內容的回顧并解答課堂例題;(2)以回歸課本和指導書的內容提要為重點,歸納整理出相關的基礎知識內容;(3)要對同類題型給出解題思路和方法;(4)進行適當的練習反饋復習效果。
3.復習學案的設計
為提高課堂實效,可以設計復習學案,一般來說應具備的4個基本要素:(1)以課堂例題(中考題)為主進行問題情景的創(chuàng)設;(2)結合指導書的“內容提要”進行知識歸納;(3)總結解題方法,形成有序思維;(4)練習反饋。
四、講評課
講評課包括試卷講評、作業(yè)講評,主要目的是激勵、診斷、強化、示范,不能只顧批評學生。講評課要在先對復習內容和學生情況進行分析后,針對重點內容進行講評。重點是引導學生如何組織正確的思路,找到答錯的原因。最后通過方法的歸納,總結同類題解題方法。對一些重點內容,可進行適當的延伸和拓展,例如一題多解等。還可以根據學生掌握情況進行強化訓練。
講評課切忌只是對答案。
結語
復習階段需要師生共同努力,把零散的知識組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形成良好的化學認知結構,提高復習實效。
參考文獻
[1]吳良根.中考化學試題的特點分析及備考策略[J].交流平臺.2017(12).
[2]馬斌.淺析初中化學復習課教學的研究[J].教學研究.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