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珍萍
摘 要:課堂和學校是學生語文能力提升的主要陣地,為了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必須關(guān)注課堂和學校的熏陶,從以下三個方面提出嘗試和實踐:一是加強教師課堂評價語言的藝術(shù);二是注重指導學生進行大聲朗讀;三是創(chuàng)建閱讀環(huán)境,讓閱讀成為習慣。
從“雙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到“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再到核心素養(yǎng),說法雖有變化,但基本的精神內(nèi)核并沒有變,即提高學生聽說讀寫思的能力沒有改變。對于語文的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其中就有“培養(yǎng)語文能力(聽、說、讀、寫、書)”“提升閱讀素養(yǎng),激活孩子閱讀的興趣,讓孩子們掌握閱讀的方法,養(yǎng)成終生閱讀的習慣,特別是讀整本書的習慣”這兩個方面。
那么本文就從提升語文素養(yǎng)——聽、閱讀兩個方面入手。在學校的語文課堂上語文老師都是自己語言的代言人,一站上講臺我們就應與語文合二為一。在一方講臺上語文教師不僅僅是在教語文,更重要的是用語文在教人。讓學生能感受母語的美,將母語根治于每一個中國人的骨髓深處,成為每一個人的精神底色。正如魏書生說“語文是有限語言的無限運用”,我想真正的無限運用定是體現(xiàn)在我們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對漢語的傳承和發(fā)揚上。
一、加強教師課堂評價語言的藝術(shù)
現(xiàn)在提倡“賞識教育”,但是對于度的把握還欠缺火候。心理學研究表明適當?shù)莫剟羁梢蕴嵘龑W生的學習內(nèi)驅(qū)力,讓他們以更加積極的態(tài)度來面對學習?;貧w我們的課堂,可謂是獎勵五花八門,低年級的帖紅花、帖星星、算積分等等,中高年級的語文課堂處處充斥著泛濫的獎勵性語言“太棒了!”“真了不起!”“你真聰明!”,這樣不經(jīng)思考的贊美之語一經(jīng)泛化,終究只是助長了孩子日漸膨脹、日漸驕傲的內(nèi)心,對于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毫無益處。
可以說生活中處處皆語言,生活中隨時隨地都可以感受語言、學習語言,但是作為語言學習的正規(guī)場所——課堂,這40分鐘的有效利用,才能讓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提升。對于課堂上我們語文教師怎樣進行課堂評價,竇桂梅給了我們一劑良方,在她的書中這樣寫道:我們完全可以用語文的方式表達我們的欣賞,用一個成語贊美他,用一句名言鼓勵他,有條件的話送一本書激勵他……雖然,這是對語文教師教學機制的高要求,但是作為語文教師用語言文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浸潤在語言的環(huán)境中,修身養(yǎng)性。這不就是我們的職責所在嗎?
二、指導學生進行大聲朗讀
人類的大腦通過多種渠道接受信息,處理信息最后做出反應。人體的聽覺、視覺、嗅覺、觸覺將紛繁復雜的外界事物傳送至我們的大腦。在語文的學習上,朗讀就巧妙地將聽覺、視覺結(jié)合起來輸入大腦。從古至今,我們的語文學習在學生的啟蒙階段就是開口讀,從《三字經(jīng)》到《百家姓》,千百年的瑯瑯書聲無不在告訴我們讀對于語文學習的重要性。文章不讀,情感就會被埋葬起來陷入休眠。不管是古代的詩詞歌賦還是現(xiàn)在優(yōu)美的散文,把文字轉(zhuǎn)換成聲音才能發(fā)覺其潛在的美。
侯有華,葉永橋在《大聲朗讀,讓語文教學返璞歸真》一文中指出:在小學階段,部分學生或語文水平低,或?qū)W習成績差,或?qū)W習興趣缺乏……導致這些情況的一個重要根源,就是學生朗讀能力差。上述四者之間的關(guān)系,基本存在這樣的邏輯:朗讀能力差→語文水平低→學習成績差→學習興趣缺乏。雖然此觀點有一定程度的絕對,但是也從側(cè)面指出大聲朗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梢哉f大聲朗讀的好處有很多,它不僅將文字轉(zhuǎn)化成聲音,加強信息輸入,更能通過大聲朗讀培養(yǎng)語感,提升情感。并且對于一些不夠自信的孩子,大聲地朗讀可以提升他的自信心,從而激發(fā)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語文課堂上的朗讀根據(jù)年級的不同進行不同程度的指導,低年級學生可以先進行指讀,力求每個孩子都能讀通讀準,中高年段的學生在朗讀時,讀準字音是基本,最高要求是能聲情并茂,用聲音營造意境。那么在課堂上播放朗讀示范碟片、教師有水平的范讀,這些對于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對于朗讀的要求教師應時時跟進,對于音量和情感是否到位應反復要求和強調(diào)。最后,教師應保證學生朗讀的時間,課堂上力求少講,而是通過學生不同層次的朗讀來層層深入對文本的分析,其他時間諸如早讀或家庭作業(yè)我們都可以布置大聲朗讀的作業(yè),及時抽查過關(guān)。長此以往,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語文學習的興趣都會得到提高。
三、創(chuàng)建閱讀環(huán)境,讓閱讀成為習慣
大家一致認為語文的學習離不開“多讀、多寫、多說”,按心理學的理論來說,寫和說屬于語言的輸出,而讀則屬于輸入。所以從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角度出發(fā),一味地強調(diào)多寫作、多做題難免陷入了應試教育的窠臼,而真正能做到“為有源頭活水來”的閱讀才是我們語文學習應該強調(diào)的。
現(xiàn)在,網(wǎng)絡媒體發(fā)達,我們處于一個信息爆炸的年代,對于成年人來說,每天刷網(wǎng)絡不自覺進行了很多碎片閱讀,沒有章法也毫無系統(tǒng)。那么體現(xiàn)在小學生的身上就是:有些家長認為孩子讀了幾篇零散的文章就是閱讀了,全無閱讀整本書或整個系列書的意識。那么指導學生如何選取閱讀材料,語文教師勢在必行:
1.依據(jù)教材推薦閱讀材料
以人教版教材為例,此套教材由課程教材研究所和小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合作編著,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此套教材的文章以學生的年齡和語文能力為基礎,圍繞單元主題選取。很多名家名篇都有資料袋介紹,這就為我們的語文教師保留了很廣闊的閱讀材料。創(chuàng)建班級圖書角每個孩子的背后是一個家庭,每一個家庭都有或多或少的藏書,那么對這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將給教室?guī)碡S富的圖書。老師也要把好書籍質(zhì)量關(guān),既保證了圖書的純粹,從某些程度來說也激發(fā)了孩子們將質(zhì)量高的書帶進教室。
2.利用圖書館資源
各個學校的圖書館都是面向每個老師及學生開放的,圖書館蘊藏著豐富的圖書資源,再者圖書館的藏書都是專家學者推薦,校領導精挑細選的好書。帶領學生進入圖書館的圖書海洋,將會對他們的閱讀注入豐厚的營養(yǎng)。
參考文獻
[1]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0(01)
[2]竇桂梅.優(yōu)秀小學語文教師要知道的7件事[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3(1)
[3]侯有華.大聲朗讀讓語文教學返璞歸真[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7(02)
[4]張霞.打造有效課堂——語文課堂教學初探[J].學周刊.20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