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之前我們這個地區(qū)初中歷史使用的是新課標人教版教材,如今教學使用教材已經轉化為教育部審定(2018)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我們習慣稱之為部編教材,或者統(tǒng)編教材。對比新舊教材不難發(fā)現,新編教材里面更加注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這就要求初中歷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到這些變化,把歷史真正變成一門學生喜歡的學科,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歷史故事教學法不僅能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能讓課堂活起來,還能通過故事賦予歷史課堂以靈魂,讓歷史有血有肉,讓學生能樂學其中。下面是筆者一些粗淺的看法,希望能夠為同仁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歷史故事;初中;歷史教學;探析
其實學生從小學開始就聽過很多很多的歷史故事,學生們普遍表現出很大的興趣,當學生上初中真正面對這門課程的時候,他們發(fā)現他們腦海里面的歷史與擺在自己面前的歷史存在很大的偏差,盡管出現偏差,但是很多學生還是很好奇,他們仍然認為這是一門非常有趣的學科,學習興趣也很濃厚的。可是在我們老師在講授之下,學生的這種熱情卻在降低,在不斷削減,這應該引起我們老師足夠的重視,我們不能簡單地歸結為學生的身上,我們應該立足自身尋找出現這種轉變的原因,繼而在以后的教學中進行改正。
一、 目前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
(一) 教師過于注重知識點的講解,忽視了歷史的靈魂
很多老師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往往是為了上課而上課,為了教學重點和難點而上課,教學的目的也就是讓學生掌握本節(jié)課的重要知識點。這已經成為很多老師上課的目的,其實這已經嚴重偏離了歷史教學的終極目標,歷史教學的終極目標并不是讓學生把歷史考多少分,其終極目標是通過歷史教學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有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社會主義新人。但是我們的歷史老師的觀念卻還停留在學生能不能搞懂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上面。其實,歷史是有靈魂的,歷史課的靈魂就是“歷史故事”,只有把歷史知識點置于歷史故事中,歷史教學才不會顯得空洞無力,歷史教學也才能夠接地氣,才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歷史事件或者歷史人物的過程中價值觀得以糾正,才能夠給學生以正確的價值引領。
(二) 教師過于看重學生分數,對學生的評價過于單一
在中考和高考指揮棒之下,很多學校把分數看成是衡量教學成敗的唯一標準,也成了衡量教師教學水平高低的尺度,在這單一的衡量標準下,教師就成了制度下的奴隸。很多教師缺乏自己的教學思想,惟學校領導是從,因此,老師評價學生的方式也就成了“分數”,老師就簡單認為學習成績高的就是好學生,學習成績不好的就是學困生。我一直認為,歷史教育的成敗是沒辦法用分數衡量的,而且短時間段內歷史教育的功用是沒辦法體現出來的,歷史教育將滲透進學生的整個人生過程當中。為此,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歷史老師一定要讓歷史有深度和寬度,這種寬度就是通過歷史課程教學給將來從事不同職業(yè)的孩子們所需要的營養(yǎng)成分。
(三) 教師缺少教學思想,缺少對學生的價值引領
教材中所編排的每篇課文都是經過專家反復推敲而審定的,因此有一定的編排意圖。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卻出現教師以課本為中心,教師跟著課本而教書,是課本引導教師在教書,而不是教師利用課本在教學,把課本當成是知識的載體和價值觀的載體。教師缺少自己的思想,沒有完整的教學思路,只是順著課本或者教學計劃走,沒有把課本當成是工具,當成是自己傳授知識的載體。
二、 基于歷史故事的初中歷史教學應該遵循的原則
(一) 以尊重歷史事實為前提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應用故事教學法的確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但是教師在挑選歷史故事的時候應該以歷史事實為準繩,歷史講求“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研究方法。為此,在教學中必須堅持“史料實證”這一歷史核心素養(yǎng),教學所挑選的歷史故事要尊重歷史事實,故事要真實,不能架設自己的想法,不能隨意虛構,更不能捏造,教師所引用的故事必須有史料可查,有史料作為支撐,都有明確的出處。
(二) 故事要有趣味性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應用故事教學法,其目的就是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故事的引用不能違背這一初衷,故事的應用要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以興趣性為主,只有這樣故事的應用才算比較成功,才能夠達到調動學生積極性的目的。為此,教師在選擇歷史故事的時候應該認真分析,要不斷推敲,要千挑萬選,把真正有代表性,確確實實有吸引力,有一定趣味性的故事篩選出來,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通過教師引用的歷史故事深化所學知識點。
(三) 要與歷史教學內容緊密結合
歷史故事的引用也不能太隨意,一定要與課文教學緊密結合,歷史故事就是為優(yōu)化教學,就是為自己的歷史教學服務的,千萬不能為了講故事,卻忘記了應用故事的原因,忘記了歷史故事是為教學服務的這一原則。因此,在教學中引用的歷史故事應該具有針對性,也就是說歷史故事一定要對課堂教學內容起到解釋深化作用,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的課本知識,歷史故事就是對相關知識點的一種補充和講述,這樣一方面幫助學生理解了教材知識點,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另外一方面還可以增加學生對歷史學習的學習興趣和激情,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
總之,選擇歷史故事一定要基于學生的需要而展開,要以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為前提,要以學生的愛好作為出發(fā)點,同時要遵循真實性、趣味性和針對性。
三、 基于歷史故事的初中歷史教學策略
(一) 利用歷史故事做好歷史課的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對于歷史課而言,一個好的導入,關系到整節(jié)課的教學質量的高低以及學生參與度的高低。要想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質量,就要抓住開始導入環(huán)節(jié),在導入中引入有懸念的歷史故事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到課堂教學中來,讓學生的思想能與教師教學思想同行。歷史故事因為短小精悍、趣味性強而深受學生喜歡,教師只有抓住了學生的這個特點進行新課導入,必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例如,我們在上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4課《夏商周的更替》這節(jié)課的時候,為避免枯燥無味,教師可以在以歷史小故事“烽火戲諸侯”導入本課,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幫助學生理解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也還可以在教學導入的時候以學生們眾所周知的《封神榜》進行導入,或者以成語“助紂為虐”進行導入。一個好的導入,能有效拉近學生與知識的距離,從而讓學生能夠充分了解歷史,并逐步提高學生自己的歷史素養(yǎng)。
(二) 在教學重點和難點處應用歷史故事,升華學生的理解
歷史課基本就是煩瑣、枯燥無味的知識點的組合,如何把這些索然無味的知識變得學生愛聽,這的確需要下很大功夫去研究。如果教師教學過程中不對課本知識進行深度加工,只是對課本知識進行傳述,是很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學生就會覺得老師講得課平淡無味,沒有任何趣味,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是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的,一個不能激起學生興趣的教師,必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課堂教學質量也就沒法提高,更不要說學生很好地了解和掌握本課知識點了。在教學中應該應該賦予歷史課以“靈魂”,沒有靈魂的歷史課就是一個死殼,歷史課的靈魂就是“人”,一堂沒有“人”的教學就是失敗的。因此,在教學中要不斷穿插有“人”的歷史故事,讓歷史課活起來。尤其教學重點和難點處,學生對這部分的理解相對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教師能巧妙的引入歷史故事,把知識重點和難點與歷史故事融合在一起,利用歷史故事把教學重點和難點的難度降低,幫助學生更好地區(qū)理解和掌握本節(jié)課的知識,歷史故事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法。我們還是以上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4課《夏商周的更替》這節(jié)課為例進行說明,本節(jié)課的重點為:
知道夏朝的建立標志著國家的產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難點為:知道夏朝的建立標志著國家的產生,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尤其是教學難點中西周的分封制很多學生很難理解,這一難點教師一定要深度加工,通過歷史故事讓學生清楚分封的原因和分封遵循的原則。如果分封制上面歷史故事不多,教師可以退而引用宗法制歷史小故事,學生熟知的宗廟、宗祠、家族、家規(guī)、家譜等有好多的小故事的,教師可以篩選引入,只有將知識點細化,教師只有將歷史知識難點通過歷史故事降低難度,學生才能夠很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 在課堂教學結束點引入歷史故事,設置懸念,為學生課后預習做好鋪墊
課堂學習重要,學生在課前的預習和課后的復習同樣重要,課前預習、課堂認真聽講、課后復習時三位一體的,這一環(huán)節(jié)缺一不可。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我們在重視課堂教學的同時,一定要把課堂教學即將結束的這個時間點也要利用好,教師可以在這時候引入歷史故事,講到高潮的時候設置懸念,有點類似于戲園子里面看評書的時候評書老是經常說的“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這一懸念設置得到位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的好奇心,能調動學生課后學習的欲望。在以往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都忽視了這一關鍵環(huán)節(jié),缺少對學生課后學習的干預和指導,尤其是有針對性的干預和指導。這樣可以使學生享受整節(jié)歷史課堂的活躍氛圍,增強學生對歷史知識學習的積極性的持續(xù)程度。使學生真正愛上歷史課的學習,真正享受到學習歷史知識的快樂。
總之,在初中歷史教材發(fā)生改變的今天,教師在歷史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要以學生為中心,要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作為出發(fā)點,要改變傳統(tǒng)的學生評價體系,要以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作為終極目標。歷史教學固然能有效優(yōu)化教學,但是教師不能拿故事替代教材,更不能完全依靠課本推進教學,課本和歷史故事終究是教學的載體和手段。一個有思想力的老師,往往如猶如武功高強的大俠,他們手中無劍,但是一草一木都是他們的武器。
參考文獻:
[1]徐文祥.探析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教育論壇(上旬刊),2019(31).
[2]陳飛飛.談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9(9).
作者簡介:
楊曉桃,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康樂縣附城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