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會春
摘要: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標,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當、也必須是中小學教育職責中一個重要方面。但當前學校心理教育師資、教育手段以及心理教育資源客觀上是遠遠不足的,所以,“自我開發(fā)心理教育師資和材料資源、自我探尋心理教育手段,是教育工作者的職責覺悟和主動擔當”。
關鍵詞:人才 心理健康 語文教學 資源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10-0135-01
1心理健康教育與語文教學有效結合的必要性
不同時代有著對人才不同的期望和要求。未來社會,物質基礎、特別是科學技術的極大發(fā)展和瞬息變化,讓人類文明更加充滿不確定性,在這些領域,需要強大的、陽光的心理基礎為支撐。所以,當前的基礎教育應當把心理健康作為基礎教育的顯要目標,無論從國家意識還是教育者個體,都應當特別重視。國家在基礎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化建設和專業(yè)探索與建設已有所作為,但我認為,還遠遠不足。這個“不足”,主要體現在資源配備上,教師和教材。
“不足”不能成為“不作為、慢作為”的理由,所以,作為基礎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當、也可以自覺思考、探索和實踐,在當前教育條件下,尋找和發(fā)現“師資和資源”兩個關鍵元素,并探索具體方法。
2心理健康教育與語文教學的有效結合的可能性
語文,天然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兩大教育功能”,其中,“人文性”內涵所包含的道德、價值觀、情感、審美、交際關系和能力等,和“心理學”的大部分內涵高度重合。
語文教學內容、課外閱讀材料非常現成而且豐富,以此為資源,相當程度上可以解決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問題。在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只要有意識、并且找到具體的方法,就完全可以解決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問題,這是心理健康教育與語文學科教育可能結合的現實基礎。
實踐證明,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合進語文課教育教學,這條道路是可行的,收獲是可喜的。
3“心理與語文”結合的具體內容和方法
3.1教材內容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
在運用課文材料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只需要特別注意把課文本身所弘揚的道德觀念引向孩子自身,花一點時間,讓孩子反思自己身上、自己身邊相類似的道德事件,引導孩子進行比較、思考、判斷、選擇,經歷這一系列道德感受過程,就可以很好地起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這一個小小的環(huán)節(jié)和行為,就是語文課和心理健康教育很好的結合。
3.1.1道德教育
道德,是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標。在中小學語文教材中關于道德的材料就很豐富生動。
例如:小學五年級《釣魚的啟示》。
“我再也沒有釣到像三十四年前那個夜晚所釣到的那樣大的魚。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p>
問題:在我們生活中,有沒有相類似的、在物質便利和道德、規(guī)則之間難以選擇的時候?舉例說說。
學生A:有的,走在路上發(fā)現了t00元錢,不知道誰丟的。撿起來,據為己有,還是交給老師?學生B:買東西時,售貨員多找了錢,去歸還,還是將錯就錯……
老師:好,看來,不止課文中會遇到這樣的道德難題,所以課文中說:“道德不只是個簡單的對與錯、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做起來卻是那樣的艱難!”
然后老師請同學們設想:如果課文中的“我”,沒有經受住道德的考驗,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可能會招致怎樣的后果?
學生們紛紛回答,老師因勢利導,讓同學們明白:從小就接受道德的教育,懂得要嚴格按道德標準來約束、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做一個正直、守紀的人。
3.1.2愛的教育
愛,是心理健康的根本基礎。缺失愛的孩子絕對、永遠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
例如:小學五年級《慈母情深》。
課文:“有事快說,別耽誤媽干活!”……
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
這一段語文材料教學目的是試圖要孩子們通過母親的辛苦勞作和母親給我買書的慷慨行為之間進行比較,感受母親“寧愿意自己吃苦,也要讓孩子多讀書”的偉大母愛。但這僅僅是語文教學目的,然后,我們可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老師:同學們,想想自己的母親,有沒有特別辛苦的時候?有沒有在我們某個要求很昂貴的時候,母親也特別的慷慨?母親為什么會這樣辛苦?母親又為什么那樣慷慨?
同學們爭先恐后地說出媽媽母親對自己的愛的事例,感受到了母親深深的愛,就完成了一次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
3.2教育方式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
除了教材內容,只要在語文課中具有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在教學方式上也能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例如:小學二年級《藍樹葉》。
“李麗小聲對林園園說:“把綠鉛筆借給我用一用行嗎?”
最后李麗只好用自己的藍鉛筆把小草們畫成“藍樹葉”。
在語文教學中,重點在引導孩子進行分角色對話、訓練朗讀人物語言時的語氣。但也是一個極好的“人際交往”的心理健康機會。(1)引導孩子揣摩林園園的“小氣”心理。(2)引導孩子揣摩李麗的“痛苦”心理。(3)引導孩子揣摩林園園的“羞愧”心理。(4)重點:讓同學們以課本劇的形式,兩兩為伍,表演這個片段,要表演出林園園和李麗的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
通過這個教學過程,孩子們都能較為直觀、生動地體會什么是“小氣”,體會“小氣實際上也是一種痛苦”,體會“求人”的痛苦,培育“自有、自立、自強”的心理,體會“羞愧”的痛苦,這應當是一個很好的語文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的方式。
4心理健康教育和語文課有效結合的思考
實際上,創(chuàng)新和能力固然是未來人才的必備要素,是基礎教育為之轉向的培育標準,但心理健康教育,“無論從未來生活本身需要、激烈競爭需要、以及當前大量“獨生子女”、“留守兒童”造成的少年兒童心理問題相當普遍、甚至嚴重的現實,我們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應當更加注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們對‘心理健康教育和語文課相結合”的探索,還非常膚淺,但我們覺得是有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