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傳彬
黃河石林又稱景泰石林,位于甘肅省白銀市以北70公里處景泰縣中泉鄉(xiāng)龍灣村附近,整個黃河石林占地約10平方公里,從東南到西北峰回路轉地分成八條彎溝,其中飲馬大峽谷是其核心景點,于2004年開放旅游,也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
清晨我們從寧夏中衛(wèi)出發(fā),走國道G2012,一路上風景絕佳;路的左側是香山山脈,右側全是高低起伏的戈壁砂石山丘。香山因為土質含鐵量高,所以其山坡幾乎全是紅色。車子轉往甘塘的方向后,香山山脈變得更為秀麗,而平地上幾乎全是一望無際的固沙植物。香山過去后,左側也變成了有固沙植被的沙地。
車子進入甘肅后,先是戈壁沙漠,然后出現(xiàn)了人工樹林,接著仍然是沙漠地貌。靠近景泰縣時,路邊出現(xiàn)了涂著各種顏色的標志,紅的、藍的、黃的、綠的,相信這是指兩側山丘中所含的礦物質。而后慢慢地看到了遠方奇形怪狀、高高低低的泥沙混合巖壁。
羊皮筏子 橫渡湍急黃河
接近飲馬大峽谷時,因為正在修路,交通很亂,游覽車無法進入,只能停在進口處,我們改乘私家小汽車到黃河邊上的龍灣村皮筏站碼頭。站在碼頭上放眼望去,近處和遠處的景觀都出乎意料的雄壯。
飲馬大峽谷位于黃河的北側,需要在碼頭上乘坐羊皮筏子,漂流到飲馬大峽谷的入口。黃河中的羊皮筏子歷史悠久,其制作方法是把剝下的羊皮去毛后吹鼓起來,然后涂上桐油,風干后,將之成排捆在木架下方即成。羊皮筏適用于水流湍急的黃河水,但只能順流而下,不能逆流而上。
我們大家分批上了每個只能坐三人(加上船夫是四人)的皮筏,這是一種很新奇的經(jīng)驗。木架上雖已鋪了墊子,但坐起來還是有點不太舒服。皮筏順水漂泊,無驚無險,加上前方一大片高聳、各種形狀的大石林,大家已經(jīng)忘記了害怕,沉醉在大自然的奇異景觀中。
皮筏逐漸接近了河岸,大屏風一樣的砂石山脈開口處,就是飲馬大峽谷的入口,我們在這里上了岸。在峽谷的進口處有許多毛驢或騾子拉的小車,坐上小驢車,在碎石子路上走了一小段進入深谷。
峽谷中道路蜿蜒曲折,舉目四望,到處都是高高低低的大石柱、大石筍般的砂巖峰,有些孤立,有些聚集在一起,十分壯觀。這些巖石,高度大多在80—100米,最高甚至可達200多米??傊?,整個大峽谷左彎右拐像迷宮一樣,壯闊又神秘。
搭纜車登高 看群峰成林
趕車的老太太沿路不斷地指點著當?shù)厝烁鶕?jù)形象起名的各個景觀點,例如雄獅當關、西天取經(jīng)、屈原問天、月下情侶等。當然各人想象力不同,同樣的景觀,可能就有不同的名稱。
比如我們經(jīng)過的地方,有像羊群走過的巖畫,有低矮石柱上的老人雕像(當?shù)厝朔Q“屈原問天”)。車子轉個彎后,還能看到坐在半山腰的“觀音打坐”。各式各樣,充滿趣味。
驢車大約走了20分鐘,來到上山的索道站。下了毛驢車,坐上纜車上到最高處的山頂上,呈現(xiàn)在眼簾中的遠、近處的各種景觀,無一不令人贊嘆不已。
下了纜車,我們順著山坡向高處走去,視野也越來越遼闊。此時俯瞰石林,只見群峰成林,蔚為壯觀。這里的石林與云南的石林不同,并不是單純的尖石頭林,而是奇形怪狀的群山所形成的“林”,獨特的景觀,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山下聽導游說,黃河在龍灣村附近形成一個S形的回水灣,使得河水由南向北進入寧夏境內?,F(xiàn)在山頂上遠眺,可以遙見山下不遠處的黃河及龍灣村一帶綠洲的景觀,隱約看見黃河在此形成的S形回水灣。
從山上下來,坐回原來的毛驢車到入口。途中趕車的老太太給我們唱了好幾首地方小曲,聲音圓潤洪亮,聽后讓人感到無比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