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靜
閱讀是人類已知獲取知識的最便捷的途徑。經由閱讀,人類認知自己和周圍的世界。但閱讀卻不僅僅只是“讀”,而更應是一種理解、感悟和升華?,F(xiàn)代人的閱讀大多停留在了不需要思考自己為何而閱讀的階段,并且多為碎片化、快餐化、肢解性的閱讀。閱讀本應是提高學生素質、提升學生人格的最潛移默化的方式。但當下的狀況是,碎片化、快餐化、肢解性的閱讀方式已成為了學生閱讀的常態(tài),學生更少進行群文閱讀和整本閱讀。閱讀面的狹窄,造成了學生在語言表達和思維模式上的混亂。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語文教學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閱讀教學的影響。該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是每一位一線語文教師需要不斷思考并不斷探索的問題。
群文閱讀應是我國傳統(tǒng)的語言文化教育方式。古人常將各家文章博采眾長,尋找文章間的異同,探尋不同學術流派間的異同,在多讀通讀后多有所得。明末詩歌評論家徐增曾經以僧人化緣為例來講多方學習、融會貫通的道理:“詩須到家,所謂‘到家’者,于古人詩中,路路都有。若止得一路、兩路,則非到家。試看衲子沿門持缽募糧,不知歷過多少人家,方滿得者個缽子。到得煮熟時候,氣味件件相和。至此田地,才為到家也?!保ā抖衷娫挕罚┙逃胰~圣陶先生、夏丏尊先生也非常推崇群文閱讀。葉圣陶先生對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出現(xiàn)的很多學生不進行整本書閱讀的現(xiàn)象,提出過建議:“除單篇的文字而外,兼采書本的一章一節(jié),高中階段兼采現(xiàn)代漢語的整本的書?!币虼水攲W生再次出現(xiàn)碎片化閱讀時,臺灣學者趙鏡中先生重提了“群文閱讀”概念。趙鏡中先生認為“群文閱讀”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提升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倡導多個文本結合的閱讀教學方式。
“群文閱讀”的“群文”是同類議題的“多文本”?!叭何拈喿x教學是指在單位時間內,圍繞一個議題,選擇多個文本進行教與學的活動,這其中‘多文本’‘議題’‘教與學’和‘單位時間’是核心四要素,缺一不可?!苯處熢谡n堂教學中圍繞單元教學目標,將單元內的課文與課外文章進行整合,或將課外的一組文章整合起來進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拓展閱讀,使閱讀由原有的讀懂“一篇”走向讀通“一類”。
那么要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群文閱讀教學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雖然群文閱讀教學對學生而言是好處多多,但群文閱讀教學卻并非全是詩和遠方。在課堂上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是不是就意味著要放棄傳統(tǒng)的單篇閱讀教學呢?筆者認為群文閱讀不能一味只強調“多文本”,而忽視了傳統(tǒng)的單篇文本教學。不能為群文閱讀而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所以如何選文是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應明確、慎重的內容?!巴蛔h題”的多個文本選擇就非常重要。選取的文本不僅僅要圍繞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還要有一定的閱讀價值和教學價值,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在發(fā)現(xiàn)、交流、合作、反思中學習,生成獨特的感悟。筆者認為選文應生根教材,立足教材和平時語文教學,整合教材價值點和認知點,融通課內外文化點,將單篇文本和多文本結合起來,以此提高學生閱讀理解和鑒賞的能力。
在分析《詩經·氓》的女主人公形象時,以“女性命運”為議題,引導學生進行多文本對比閱讀。筆者將《詩經·召南·江有汜》《詩經·邶風·日月》《詩經·王風·中谷有蓷》《詩經·小雅·我行其野》《詩經·鄭風·遵大路》《上邪》以及舒婷的《致橡樹》放在一起閱讀,了解女性社會地位的變遷,感受不同時代女性的愛情觀,思考棄婦詩歌產生的社會原因,以及舒婷詩歌里所展現(xiàn)出的新時代女性愛情觀的意義。學生在進行多個文本閱讀后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自己的觀點,在不同觀點的碰撞中學生的審美視界得以拓展,語言表達能力得以提高。在小組活動中,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鑒賞能力有所提高,并慢慢在團體中形成合作意識。
這幾次群文閱讀教學的嘗試,讓筆者有了不少感觸。語文閱讀教學既需要對經典文本細嚼慢咽、精雕細琢,也需要在內容上融會貫通。既應立足教材內容,充分挖掘有價值的議題,利用群文的優(yōu)勢將經典文本的教學價值進行充分延展和升華;也當放眼生活和世界,擷取教材中沒有涉及的更加廣泛多元的文化話題和文本信息,有效植入課堂教學,開闊學生的視野,從語言、思維、認知、合作、文化等各層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學生在閱讀匯報時,能發(fā)揮自己所長,在小組內積極參與配合,學會尊重他人觀點,學會求同存異,聯(lián)系現(xiàn)實談自己對文本的認知理解。這也是學生在閱讀中收獲的東西。閱讀不僅僅只是為了學習知識,還是學生認知世界的窗口,體驗不同人生的途徑,拓展視野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