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歷史是高中階段一門重要的課程,歷史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認識歷史,更多的是讓學生在歷史學習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為歷史教師,要積極轉(zhuǎn)變觀念,在向?qū)W生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滲透價值觀教育,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本文就高中歷史教學中價值觀的教育作了相關分析。
關鍵詞:高中歷史;價值觀;教育
價值觀的教育是現(xiàn)代社會快速發(fā)展的內(nèi)在要求,是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對學生的發(fā)展至關重要。但是就當前高中歷史教學來看,教師還停留在“滿堂灌”這種教學模式下,機械式地向?qū)W生灌輸知識,忽略了價值觀的教育,這樣的教學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面對日益復雜的社會形勢,落實價值觀教育已經(jīng)刻不容緩,作為歷史教師必須改革教學方法,有針對性地落實價值觀教育,積極引導學生從歷史中受到啟發(fā),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一、 高中歷史教學中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歷史是我國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代高中生的成人成才道路上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歷史這門學科與價值觀教育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性,歷史學科涉及經(jīng)濟、民族、思想等多方面內(nèi)容,而這些與學生息息相關。高中生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的接班人,其在這個日益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下很容易滋生一些不可取的價值觀,如拜金主義、腐敗、道德淪喪等,這些不僅威脅到個人的發(fā)展,也會阻礙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落實價值觀教育至關重要。價值觀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素質(zhì)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在歷史教學中開展價值觀教育,可以讓學生在歷史知識學習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打好基礎。
二、 高中歷史教學中價值觀教育面臨的問題
(一) 價值觀教育的認識不足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歷史教學依然是以學生的成績?yōu)橹?,?cè)重于學生知識的傳授,對價值觀的教育尚未引起足夠的認識,沒有認識到歷史教育與價值觀教育之間的關聯(lián)性。由于教師對價值觀教育的不重視,必然會造成價值觀教育邊緣化,價值觀教育目標就無法實現(xiàn)。
(二) 教學方法落后
目前來看,高中歷史教學還是在沿用“滿堂灌”這種教學方式,在課堂上一味地強調(diào)知識的死記硬背,沒有深入剖析歷史事件中的價值觀,以致學生在學習歷史時只看中歷史表面知識。另外,“滿堂灌”這種教學很容易造成課堂氛圍沉悶,在這樣的課堂環(huán)境下,學生學習積極性會減弱,進而不利于價值觀教育的有效開展。
(三) 教師教學能力有待提升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實施者,教師教學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質(zhì)量。價值觀教育對教師有著較高的要求,但是當前高中歷史教師的職業(yè)能力和素養(yǎng)還有待提升。部分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沒有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一味地向?qū)W生灌輸理論知識,不注重價值觀教育的滲透。同時,部分教師沒有發(fā)揮出表率作用,對待教學工作馬虎大意,敷衍了事,這種不可取的師德師風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發(fā)展。
三、 高中歷史教學中價值觀教育的策略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加強價值觀教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重要保障,也是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我國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所需人才的重要手段。歷史教師要摒棄舊觀念和方法,采取科學的手段來指導學生學習,有針對性地滲透價值觀教育,從而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一) 正確認識歷史教學與價值觀教育
歷史這門學科與價值觀教育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歷史是生活的一面鏡子,古往今來,我國歷史長河中發(fā)生了許多事件,深入剖析這些歷史事件,不僅可以讓學生銘記歷史,同時也能引起學生情感共鳴,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作為歷史教師,要正確認識歷史與價值觀教育之間的關聯(lián)性,在落實歷史教學的同時,有針對性地滲透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深入剖析歷史事件和任務,使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 情境教學
所謂情境教學就是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nèi)容相符的情境,將學生置身于相應的情境中學習的一種方法。歷史是發(fā)生在過去時間段的,基于這一特征,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進入情境中感受歷史,進而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提高價值觀教育質(zhì)量。如,在《抗日戰(zhàn)爭》這一課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抗日戰(zhàn)爭的影片,借助影片來引導學生反思歷史、銘記歷史,進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在這樣的情境下學習歷史,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愛國情懷的提升。
(三) 探究式教學
所謂探究式教學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通過探究、自主學習等方式獲取知識的一種方法。探究式教學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讓學生自己去探究知識,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受正確價值觀的熏陶。教師要結合價值觀教育的需要,巧妙設計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帶著相關問題去探究,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如,在《紅軍長征》的教學中,結合歷史事件,教師可以設計任務:紅軍長征的路線是什么?紅軍長征過程中發(fā)生的重大事件有哪些?以這些任務為指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讓學生去探究歷史知識,可以激發(fā)學生內(nèi)心情感,使其受到歷史鼓舞。同時,通過小組合作,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性,使之內(nèi)化成正確價值標準。
(四) 比較法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英雄人物,也有許多民族敗類,這也要求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做出客觀的評價,尤其是對歷史人物,這不可避免地涉及道德評價。一名教師有必要從公正、公平、客觀的角度來評價歷史,使學生深刻理解道德評價標準。對比法就是通過好與壞、丑與美的對比來引導學生學習的一種方法,應用對比法,可以更好地滲透價值觀教育。例如,在學習《抗日戰(zhàn)爭》這一知識中,抗日過程中有民族英雄,也有叛國漢奸,教師可以應用對比的方法來引導學生思考歷史,進而向?qū)W生進行價值觀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五) 提高教師的能力和素養(yǎng)
基于價值觀教育的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質(zhì)、綜合能力強的隊伍十分重要。只有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才能更好地開展價值觀教育。首先,針對現(xiàn)有的歷史教育,強化其價值觀教育,使教師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其次,加強教學能力培訓,圍繞價值觀教育開展學術討論,使教師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教師更要主動去更新知識,學習新的方法,找準歷史教學與價值觀教育的切入點,進而有針對性地開展價值觀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四、 結語
綜上,價值觀教育不僅關系到學生自身的發(fā)展,更關系到我國未來社會的發(fā)展。高中歷史是我國素質(zhì)教育的一部分,歷史教師要深刻認識到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性,在開展歷史知識教習的同時,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滲透價值觀教育,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學習歷史,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我國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潘紅巖.國學文化與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價值觀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9(24):58-59.
[2]高小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J].教書育人,2018(25):44.
[3]王黎黎.高中歷史教學加強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教育的幾點思考[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7(14):42-43.
[4]郭錫和.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價值觀的教育[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5):132.
[5]陳風格.淺論高中歷史教學中價值觀的教育[J].亞太教育,2016(12):51.
[6]周鵬.高中歷史教學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途徑[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6(6):72.
作者簡介:
蔡永輝,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定西市漳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