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濟寧市技師學院)
《機械制圖》是研究識讀和繪制機械圖樣的一門學科,是工科機械類專業(yè)學生必修的、實踐性較強的一門重要技術基礎課程,是機械工程界進行技術交流的技術語言。對于技工類院校的學生來說,《機械制圖》課是一門重要的技術類基礎課程,一般安排在學生在校期間的第一學期講授。這就要求《機械制圖》課程教師認真組織好教學,運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變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有趣,增強教學的吸引力,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機械制圖的興趣。使學生由厭學、苦學變?yōu)橄矊W、樂學,從而可以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般情況下,學生會在第一學期就接觸到《機械制圖》。如果想在機械行業(yè)有所作為,最起碼要能看懂機械圖樣。想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對制圖課程充滿興趣,就得充分了解學生的特點。
目前,大部分的技工院校的學生在此之前幾乎沒有接觸過相關的知識,空間想象力差。而且他們主要來自初中階段成績較差的群體:學習基礎薄弱,升學無望;學習缺乏積極主動性,對學習沒興趣;沒有應試教育學習升學的壓力;學習目的性強,希望能學好一項技能而立足社會。
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手機不僅是必備的通訊工具,而且成為了他們度過漫長上課時間的必需品。不論是在課上還是自習時間,發(fā)信息、玩游戲、聊QQ、看電子小說的時間遠超過學習時間。對老師的存在視而不見,對老師的話充耳不聞,往往講課的時間沒有強調紀律的時間長、沒有講道理的時間長。這樣反而影響了教學效果,浪費了寶貴的教學時間。
基于學生的上述特點,如何上好一門機械類基礎課程就顯得尤為重要,對老師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緒論中老師就清楚、生動形象地提出本課程的主要學習目的和學習內容,同時也要結合教材內容講明其在生活、生產實踐中的具體意義。
首先,可以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零部件及其配套的圖紙,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有感性認識,使他們了解到《機械制圖》課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從常見的零部件到大型的機器,通過生動有趣的圖片、動畫或者視頻,一件一件地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充分了解制圖在生產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其次,可以將往屆學生優(yōu)秀的繪圖作業(yè)以掛圖的形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充滿信心,同樣是零基礎學習機械制圖,別人可以把制圖學好,自己也一樣能學好。
我們都知道“通過各種直觀的有效形式,使學生熟悉學習的客體,對掌握知識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直觀性教學是在學生“眼見為實”的教學過程中學習,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提高了課堂的效果,同時減輕了學生記憶理解的負擔,提高了學習興趣。
對剛接觸《機械制圖》這門課的新生來說,普遍存在空間想象力不足的問題,如果單純地講述概念和規(guī)律,學生不僅對知識感到乏味,而且也較難接受。運用實物、模型等教具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采用直觀的教學方法,化抽象的投影關系為直觀的視覺印象,降低問題難度。讓學生通過各種感官感知、讓他們獲得生動的表象、形成感性認識,為學生理解和記憶知識創(chuàng)造條件。
教具起到立體、清晰、生動、具體的作用。選擇合適教具教師講課時可選擇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做教具。如講三面投影體系時,教師就可以把黑板當成正立投影面,把地面當成水平投影面,把墻壁當成側立投影面。它們兩兩相互垂直,其交線是X、Y、Z坐標軸,這樣就形成了三投影面的投影體系。這比教師直接在黑板上畫圖講解或是讓學生看著書上的內容進行講解效果要好得多。
合理利用教具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力是制圖課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選擇教具要為這一環(huán)節(jié)服務。如講授切割類組合體時,可用橡皮泥做成一個基本形體,然后用基本平面(小刀)進行切割成為組合體,一個基本形體在學生面前一步步變成了零件。這樣,學生既感到新鮮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建立起了空間概念。
機械制圖課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學生來說,晦澀難懂,從空間——平面再有平面——空間的轉換,即投影理論很難理解。因此充分利用模型和實物進行直觀分析,多做演示,使學生更加容易接受理解,教學才有效果。應從實物——直觀圖——投影圖,反復分析,使學生建立從空間到平面的轉換,然后再從投影圖——直觀圖——實物,建立從平面到空間的轉換。不只局限于教師的課堂教學演示,還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制實物模型,深化其對知識的透徹理解,更可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
如用正方體作模型。教師先讓學生看清三個互相垂直的投影面,然后沿一條交線剪開。保持正立投影面不動,讓水平投影面向下向后轉動,讓側立投影面向右向后轉動,使三個投影面處于一個平面內,這樣就得到了正方體的處于同一個平面上的三個視圖,即物體的三視圖。
學生自制模型就是讓學生由平面圖形構思想象出其空間形狀,然后自己動手用橡皮泥、蘿卜等材料把自己構思想象出的空間物體切割制作出來。這是由平面圖形想象出空間物體形狀的體現(xiàn)。學生通過由看圖想象制作模型,然后對照模型再看圖的反復訓練,能夠進一步提高空間思維、想象和分析能力。
機械制圖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理論課,教材上所涉及的理論知識,需通過相應的實踐活動才能掌握。在四十五分鐘的課堂教學中,傳授知識是有限的,應教給學生一個好的學習方法。
老師在講課時應充分注意示范圖例素材的取舍,把符合規(guī)范,最能反映設計思想的例圖在黑板上完整詳盡地畫出,分析講授,強化范例對學生知識掌握的影響。練習是鞏固知識的有效手段,也是收集反饋信息的最佳途徑,適量的練習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學中要適當設置練習課進行強化訓練,提高知識的應用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留有必要的時間給學生針對性的進行課堂與課后練習。
那么要注重練習題目的選擇和設計,應緊扣教學要求。符合教學重點、難點、疑點,注重典型性,減少盲目性,以增加練習的質量。練習的形式應多種多樣,避免重復與單調,如課堂提問、學生示范作圖、互相討論、互相檢查、測試過關等。
同時在學生練習過程中,教師應注意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發(fā)揮學生自主性,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激勵者和點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