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林格 馮繼明 齊慧娟 劉志杰 汪玖瑛 華思凝 孫丹萍 邵文妍
(上海市黃浦區(qū)中西醫(yī)結(jié)合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上海 200010)
糖尿病是由遺傳和環(huán)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一組以糖代謝紊亂為主要表現(xiàn)的臨床綜合征。胰島素缺乏和胰島素作用障礙單獨或同時引起代謝紊亂,臨床以慢性高血糖為主要特征[1]。在中醫(yī)學屬“消渴病”的范疇,其病機主要在于陰津虧損,燥熱偏勝,而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兩者互為因果[2]。中藥治療糖尿病有著獨特的理論和方法,作用機理多位點、多功能、多效應,在控制血糖和改善胰島功能方面有較大的優(yōu)勢,現(xiàn)就中藥對胰島功能的改善研究近況做一綜述。
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學基礎之一為胰島β細胞破壞,胰島素絕對缺乏。劉建軍等[3]通過腹腔注射鏈脲佐菌素(streptoptocin,STZ) 40 mg/kg,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設立正常組、糖尿病組、西藥(二甲雙胍)對照組、中藥(參芪降糖顆粒)對照組及復方黃芪顆粒干預組,連續(xù)灌胃4周后,實驗結(jié)果顯示:大鼠胰腺組織經(jīng)HE染色,復方黃芪顆粒組大鼠胰島萎縮、胰島細胞數(shù)減少、胰島細胞肥大、β細胞大小不等等病理改變與糖尿病組、西藥組、中藥組大鼠比較較輕;糖尿病組、西藥組、中藥組、復方黃芪顆粒干預組大鼠胰腺組織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IGF(胰島素樣生長因子)表達陽性,參芪降糖顆粒組IGF呈弱陽性表達。提示復方黃芪顆粒對2型糖尿病動物模型糖代謝紊亂有一定調(diào)節(jié)作用,并延緩了胰島組織病理改變進展。在對枸杞多糖的研究中,黃誠等[4]證實鏈脲佐菌素模型組經(jīng)3周灌胃枸杞多糖0.5 g/kg,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空腹胰島素及β細胞功能指數(shù)均明顯上升,提示枸杞多糖能改善β細胞功能。孫鵬[5]在對桂皮多酚提取物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來源于肉桂、柴桂的桂皮多酚提取物中的A型三聚體多酚能夠更有效的保護胰島β細胞、減少細胞凋亡、改善胰島功能。高尤亮等[6]對大鼠高脂高糖飼養(yǎng)1個月后腹腔注射STZ制備糖尿病模型,經(jīng)石斛合劑治療2周后檢測胰島細胞凋亡及 P53mRNA表達,觀察到與正常對照組相比,模型組大鼠血糖顯著升高,胰島細胞凋亡數(shù)量增加。石斛合劑治療后模型大鼠血糖降低,胰島凋亡細胞顯著減少。凋亡相關(guān)調(diào)控基因的表達,模型組大鼠P53mRNA表達顯著增加;而經(jīng)過石斛合劑治療后P53mRNA表達減少。中、高劑量治療組與模型組相比,P53mRNA表達顯著降低。推測石斛合劑可能調(diào)節(jié)胰島細胞凋亡相關(guān)基因的表達,進而達到改善胰島功能的作用。
2型糖尿病的另一病理生理學基礎為胰島素抵抗。薄海美等[7]在觀察銀耳多糖 (tremella polysaccharide,TP)對2型糖尿病大鼠IR影響的試驗中以胰島素敏感性指數(shù)ISI來評價模型大鼠的胰島素敏感性。持續(xù)給藥8周后研究結(jié)果提示TP可以促進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胰島素的分泌、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與羅格列酮藥物治療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裴玉梅等[8]在金芪降糖片對初發(fā)2型糖尿病胰島功能的影響研究中發(fā)現(xiàn),金芪降糖片組持續(xù)給藥12周,比較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9-10](HOMA-IR) 及 β細胞功能指數(shù) (HOMA-IS),HOMA-IR治療后低于治療前,HOMA-IS高于治療前,與吡格列酮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金芪降糖片可以改善胰島素抵抗。姚定國等[11]也證明金芪降糖片可升高生長抑素(SS),降低2型糖尿病陰虛熱盛型、濕熱困脾型、氣陰兩虛型患者的血糖,改善胰島素抵抗。鄭敏等[12]運用養(yǎng)陰柔肝法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8周后,HOMA-IR,基礎胰島素分泌指數(shù)(HOMA-β),ISI較治療前有改善,與金芪降糖片組相比可以更好地改善胰島素功能。杜新芝[13]使用益氣健脾法聯(lián)合艾塞那肽治療脾虛痰瘀證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后HOMAIR低于治療前,中西醫(yī)結(jié)合與單純西藥對比,可更快的降低體重,緩解單純西藥不良反應,減輕胰島素抵抗,提高依從性。杜立坤等[14]使用益氣養(yǎng)陰、化瘀滌痰法(黃芪、人參、丹參、黃精、赤芍、蒼術(shù)、玄參)治療脾虛血瘀證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8周后FINS、HOMA-IR均有明顯改善,且優(yōu)于文迪雅(每日4 mg)。李唯佳等[15]發(fā)現(xiàn)芪麥湯(黃芪30 g,麥冬12 g,五味子9 g,葛根15 g,丹參15 g,黃連6 g) 聯(lián)合西藥(口服促泌劑和或α糖苷酶抑制劑)對氣陰兩虛型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4周后,F(xiàn)INS、HOMA-IR均有明顯改善,且優(yōu)于單用西藥組。琚婉君[16]在類似研究中發(fā)現(xiàn)益氣養(yǎng)陰方還可降低糖尿病患者血清SOD活性濃度。曹晶晶等[17]將158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9例,對照組采用口服鹽酸吡格列酮片15 mg,每日1次,觀察組采用中西藥配合針刺治療。中藥組成:黃芪15 g,白芥子15 g,白術(shù)12 g,澤瀉12 g,枳實12 g,僵蠶12 g,漢防己10 g,三棱10 g,莪術(shù)10 g,大黃8 g,水蛭1 g等。觀察對比2組治療后的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ISI=(FPG×FINS)/22.5(HOMAmodel公式),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提示祛痰化瘀藥物具有穩(wěn)定細胞膜、清除自由基、從而減輕胰島素抵抗的作用。
各種致病因素的刺激,可以引起人體微血管痙攣,使胰島β細胞供血、供氧減少,造成胰島素分泌水平降低,使患者血糖升高,最終發(fā)展成為糖尿病。糖尿病本身又可以導致和加重微循環(huán)障礙,二者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huán)。運用活血化瘀中藥可以改善人體微循環(huán),阻斷糖尿病發(fā)病的中間過程,使其逆轉(zhuǎn)。羅云波等[18]選擇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2002年《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血瘀證的診斷標準,分為中醫(yī)血瘀證組與非血瘀證組。比較2組的血液流變學,發(fā)現(xiàn):(1) 2型糖尿病患者較正常對照組胰島功能減退(P<0.01),存在血液流變學改變:全血黏度高切、中切1、中切2、低切、纖維蛋白原和血漿黏度均升高,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2)2型糖尿病血瘀證組較非血瘀證組胰島功能降低(P<0.01),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中切、低切、纖維蛋白原和血漿黏度均升高,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1);(3)中醫(yī)血瘀證組的血瘀證積分與胰島β細胞功能呈負相關(guān)(P<0.01),與FINS呈負相關(guān)(P<0.05),與FPG、HBALC呈正相關(guān)(均P<0.01)。因此得到結(jié)論:胰島功能與2型糖尿病血瘀證的證型積分呈負相關(guān),胰島功能減退是血瘀證形成的重要病理因素,運用活血化瘀的方法可能有助于改善胰島β細胞功能。胰島功能、血液流變學可作為中醫(yī)血瘀證監(jiān)測的主要參考指標。梁丹等[19]選取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丹紅注射液治療2周,比較2組患者在治療前后血流變學、血脂、胰島功能等指標變化。結(jié)果觀察組治療胰島功能指標中的C肽、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OMA IR)、胰島素分泌指數(shù)(HOMA β) 及糖化血紅蛋白(HbAIc)和血脂指標、血流變學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提示:在常規(guī)內(nèi)科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丹紅注射液活血化瘀,能夠改善微循環(huán),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功能。
目前,對糖尿病的治療仍以西藥為主。西藥治療糖尿病存在低血糖,腎功能損害等多種不良反應,不能阻止胰島功能的進行性衰竭,部分藥物還存在繼發(fā)性失效的情況。近年來,一些中藥被發(fā)現(xiàn)具備降糖作用,對胰島功能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且不良反應較輕,易于被患者接受,因此中西醫(yī)聯(lián)手,“降”“調(diào)”結(jié)合,優(yōu)勢互補不失為一條提高全人類健康的新途徑。但必須強調(diào),使用中藥治療糖尿病改善胰島功能也必須辨證分時論治,以達到最好的療效[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