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學生的閱讀能力對語文的教學效果有直接的影響。閱讀是人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初中閱讀教學中,老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的方法,樹立有效的教學意識,提升初中語文閱讀的教學效果。
關(guān)鍵詞:初中;閱讀教學;方法探究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fā)展,語文教學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初中語文閱讀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寫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通過閱讀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欣賞能力等。語文閱讀的學習直接關(guān)系著初中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整體把握,是學生的文化水平的整體體現(xiàn)。通過閱讀,學生可以準確地掌握文章的中心內(nèi)容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所以語文閱讀是一項綜合性比較強的教學內(nèi)容。
一、 注重課上提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在初中語文閱讀課堂上,有效的提問是提升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老師可以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加入激趣提問環(huán)節(jié),設計多種有趣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生都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特點,老師可以很好地利用這一特點,讓學生主動參與進來。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一些新穎的問題。
例如:在《最苦與最樂》教學中,文章是梁啟超寫的一篇短文,文章從最苦和最樂兩個方面講述了人生的責任。那么就“苦”和“樂”進行探討,文章說負責是人生最大的苦,盡責是人生最大的樂,講到生而為人要做到盡職盡責,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讓學生討論盡責到底是苦的還是快樂的,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文章的閱讀。
再如:在《那樹》學習中,這是當代散文家王鼎鈞寫的一篇散文,教學的重點是通過閱讀文章了解那樹的生命歷程,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文章講的是一棵大樹造福于人類最后又被人類砍伐的故事。就文章中提到的“綠著生”“綠著死”進行提問,學生一定會感到好奇,這樣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 拓展閱讀途徑,加強課外作品的閱讀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應該引導學生關(guān)注一些和社會相關(guān)的書籍。語文學習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只在學校閱讀一些教材上的文章是遠遠不夠的。課外閱讀正是一個積累的渠道,是聯(lián)系課內(nèi)和課外的一個橋梁。課外閱讀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還能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閱讀的好習慣。因此,語文老師應該在加強語文閱讀的基礎上,注重開拓學生的課外閱讀途徑。引導學生堅持課外閱讀,并且要不斷地引進新的閱讀材料。
例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中,本文的教學目的是通過閱讀課文感受魯迅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生活樂趣,嘗試表達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和體驗。學習魯迅先生從小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追求新鮮知識的精神。老師課上可以給學生講述一下魯迅先生的成長經(jīng)歷,通過了解魯迅先生,知道他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曾經(jīng)寫過《彷徨》《吶喊》《朝花夕拾》等文章,老師可以引導學生課下閱讀一些魯迅先生的其他書籍,增加學生對魯迅先生的了解和對本文的認識。
再如:學習《秋天的懷念》一文,這是中國作家史鐵生創(chuàng)作的散文,講述了史鐵生對去世母親的回憶,表達了對母親無限的愛和對母親的贊美。通過對文章的感受,體會母親的用心良苦,讓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課下老師可以讓學生閱讀一些和本文有關(guān)的文章,比如,《我與地壇》《有關(guān)廟的回憶》等,通過拓展閱讀,豐富學生的視野。
三、 改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想要有效地提升初中語文閱讀的效果,首先語文老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敢于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成為學習的主體,老師和學生要形成一個平等、和諧的關(guān)系。在教學中老師要擔任一個引導者,給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閱讀學習中。老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地學習,改變以往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在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的時候,要運用多種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中,這是一篇童話故事,里面的語言簡單明了,想象力比較豐富,適合初中的學生閱讀。教學的重點是通過閱讀《皇帝的新裝》感受文章的豐富內(nèi)涵,學習童話想象和夸張的手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的思維。老師可以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編排一段表演,不僅給課堂增加了活動性,還發(fā)揮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再如:在《偉大的悲劇》教學中,這是一篇抒情性強、文學味濃的傳記,體現(xiàn)了茨威格卓爾不凡的手筆和凝重的傳記風格。閱讀完全文之后,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說一說斯科特和他的探險隊員們表現(xiàn)出人類怎樣的優(yōu)秀品質(zhì),通過分組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可以增加學生對文章的認識。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從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轉(zhuǎn)向新型的教學模式,要把教學的主體轉(zhuǎn)向?qū)W生。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提問的有效性,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要注重課外閱讀的延伸,開闊學生的視野;還要不斷地改革教學的方法,從而有效地提升初中閱讀的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牛立民.淺談如何提高初中語文教學閱讀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4(27):88.
[2]史振泉,韓克思.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3(31):90.
作者簡介:陳衛(wèi)樂,江蘇省南通市,南通市長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