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曉慧
所謂媒體融合,就是將多種類型的媒介結合在一起,其中,既包含了一些傳統(tǒng)的媒體,也包含了很多新出現的媒體形式。相比于以往的新聞傳播方式而言,媒體融合后的新聞傳播有了更多的途徑,同時也有了更大的影響。特別是對于某些影響力非常強的新聞節(jié)目來說,媒體融合時代除了為新聞節(jié)目增加了制作難度之外,也為他們帶來了更多的機會。人們對于新聞節(jié)目的要求主要在于新聞內容是否與自身的利益有關,而這些內容則主要通過新聞播音人員進行傳達。在媒體融合的時代中,新聞播音人員在其中所處的位置也在不知不覺發(fā)生著改變,應該如何去適應這種改變,才能夠提升自身所應具有的價值,是作為新聞播音人員需要考慮的問題。本文對新聞播音在媒體融合傳播語境中的創(chuàng)新路徑進行研究,希望本文能夠為新聞播音的未來發(fā)展提供一些參考和幫助。
在媒體融合的時代中,人們得到了更多對信息進行探索和了解的途徑,不再受到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得到了更多獲取信息的方式。以往人們都是通過看電視上的新聞節(jié)目來獲取信息,而現在則是通過多個媒體平臺來獲得消息,例如微信、微博以及各大網絡平臺等,人們有了更多可選擇的目標,新聞呈現的方式也變得更加豐富,所以,人們在選擇觀看新聞的過程中,結合自身需要選擇獲取新聞的途徑。但是,在這種新聞受眾不停在分化的情況下,對于電視媒體來說,實際上受眾的數量是在不斷減少的。那么,如何才能重新吸引受眾們的興趣,是需要新聞播音人員去考慮的問題。在媒體融合的時代中,新聞播音人員不但會在電視中出現,同時也會出新在多個新媒體平臺中,例如微博、微信等多個網絡平臺都配備了新聞播音人員,但因為電視新聞有著其自身的嚴肅性,使得電視新聞播音人員無論是在工作模式上,還是在個人風格上都受到了非常大的限制,從而導致其對于人們的吸引力逐漸降低。具體來說,新聞播音在媒體融合時代面臨的困難主要分為以下幾點:首先,新聞受眾的選擇變得更多。作為新聞播音人員來說,在當今時代所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新聞受眾們的分流,電視新聞原有的壟斷逐漸被打破,人們能夠通過更多的渠道和途徑獲取新聞,從而對電視新聞的關注程度逐漸降低。其次,新聞主播缺乏個性。我們能夠發(fā)現,電視新聞的播報模式長久以來都是保持同一種形式,顯得保守而陳舊,播音人員所應用的語言也顯得生硬和古板,缺少了能夠吸引更多人們關注的特點。在當前的媒體融合時代,各大網絡平臺的新聞播報有著非常多的形式和花樣,從而吸引到了更多人們的關注。而缺乏個性的電視新聞媒體則非常容易失去人們的關注。最后,是媒體話語權的變化。以往的電視新聞媒體與人們之間有著非常好的契合度,通過長時間的影響,使得電視新聞播音人員有著較大的話語權,話語權可以用公信力一詞來進行解釋。在媒體融合時代,電視新聞播音人員的話語權發(fā)生了改變,人們更愿意參與到網絡新聞中,并與網絡新聞之間進行互動,發(fā)表自己對事情的看法,甚至成為新聞的播報者。人們在當今時代更愿意去接受那種碎片形式的短新聞,這類型的新聞如今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從而也降低了新聞播音人員的影響力。
在媒體融合的時代中,電視新聞媒體想要得到持續(xù)性的發(fā)展,就必須及時進行改變,對自身的形式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并不僅僅是指電視新聞的內容和傳播的方式,而且包括新聞播音人員本身的創(chuàng)新和改變。在當前的新聞傳播背景下,一些節(jié)目制作的內容符合人們的觀看需求,但是由于新聞播音人員在播報過程中缺乏創(chuàng)新,直接將觀眾們送入到其他的網絡新聞平臺中,因此說新聞播音人員的創(chuàng)新是十分必要的。想要真正制作出一個受更多人們歡迎的新聞節(jié)目,需要制作人員以及播音人員等所有人的努力和創(chuàng)新,尤其是在當前自媒體發(fā)展飛速的情況下,人們的要求以及信息接收思維已經發(fā)生了較大的改變,只有新聞節(jié)目的創(chuàng)新力度足夠才真正吸引到人們的關注。所以,對于新聞播音人員來說,要積極進行創(chuàng)新,從而使得新聞播報過程能夠更加符合人們的需求。
只有輿論宣傳過程保持創(chuàng)新,才能夠為新聞媒體的發(fā)展提供動力。在社會發(fā)展和人們觀念發(fā)生改變的背景下,無論是對于任何媒體形式來說,都需要積極地去滿足人們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夠獲得更多的發(fā)展機會。作為電視新聞媒體來說,有著維護正能量氛圍和建立正確價值導向的責任,所以,必須根據時代的變化發(fā)展進行創(chuàng)新。作為新聞播音人員,要成為創(chuàng)新過程的先驅者,這不但是電視新聞媒體本身的要求,更是廣大人民群眾的重要要求。在媒體融合時代中,新興的網絡媒體相比于電視媒體來說更加平民化,同時也有著互動交流的平臺環(huán)境。作為電視新聞播音人員來說,一方面要保留原有的嚴謹工作特點,另一方面要增強自身的開放性和互動性,使得人們能夠時時刻刻身處真實的新聞環(huán)境中。
無論傳播介質發(fā)生什么樣的改變,吸引更多人們的關注一直是最為重要的著力點。形式是由內容來決定的,播音過程中應用的語言可以產生很多種變化,只有對于語言進行合理的應用才能夠發(fā)揮出最好的效果。央視新聞中的新聞播音風格顯得十分端莊和規(guī)范,這種風格對于人們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很多人甚至將觀看央視新聞變?yōu)榱松钪械哪撤N儀式,這與新聞播音時所應用的語言方式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新聞播音的規(guī)范和端莊,讓人們能夠擁有更強的安全感,這種情況尤其會體現在飛機場、火車站以及地鐵站的廣播中,廣播的方式無論從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一成不變,但卻是人們所接納和信任的一種播音形式,從某種角度來說,這種播音方式在特定的場合中相當于某種秩序,從而對于該區(qū)域的情況進行更有效的維護。因此,新聞播音在媒體融合傳播語境中的創(chuàng)新,應緊緊圍繞這種傳承,維護原有的規(guī)范、嚴謹、端莊的風格,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合理的創(chuàng)新和改變。另外,從新聞播音所應用的語言上來看,在媒體融合的時代中,很多新興的自媒體所應用的語言十分豐富,但是在這當中存在著很多不規(guī)范的情況,這無疑會對觀看新聞的人們產生誤導。新聞播音人員有著對普通話進行推廣的重要責任,所以要對自身的業(yè)務能力進行不斷提升,不要片面地去關注點擊量等各項指標,而是要用自身的優(yōu)勢對人們進行影響,以更好地振興我國文化發(fā)展。
電視新聞要保持一定的嚴肅性和規(guī)范性,作為新聞播音人員要以此為基礎進行合理的創(chuàng)新。在媒體融合的時代中,信息傳播的方向并不是單一的,而是雙向的,增強人們與新聞媒體之間的互動是當前新聞媒體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在當前的信息時代,作為新聞播音工作者,不但要對信息的傳遞方式進行考慮,而且要盡可能的去理解人們內心的想法,從而增強與人們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從而呈現出一種新聞分享的模式。所以,要適當弱化新聞播音工作者以往的那種高高在上的形象,而是應該根據媒體融合時代的特征對自身的播音風格進行適當的轉變和創(chuàng)新,所進行的新聞播音形式要真正符合人們的具體需求,從而形成一種受到人們喜歡的播音風格,一方面能夠體現親民,另一方面也更容易被人們所接受。
在媒體融合的時代中,人們更容易被那些碎片式的新聞內容所吸引,因為這種新聞內容節(jié)奏更快。例如微博、抖音以及今日頭條等網絡新聞平臺中的新聞內容非常受人們的歡迎,在這種情況下,需要電視新聞播音人員去對該問題進行思考。制作的新聞稿件不能為了迎合人們的需求而一味地求短求快,這種處理方式過于片面化。新聞播音工作有著其自身的規(guī)律,同時要建立受眾思維,在進行播音的過程中,要對內容的本質進行良好的把握,從而提升播音過程中的節(jié)奏感。例如,在播報民生新聞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內容過多而失去重點的情況,這時就需要通過建立用戶思維來對其中的重點進行準確把握。一些新聞稿件的內容實際上并不復雜,但是由于其中有著很多的元素,所以,如果把握不好節(jié)奏,那么將會很難為人們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這有些類似于媒體標題的推送,對于其中的關鍵詞進行推送來得到更多的關注,通過合理的樹立標題意識來增強內容的立體感。
內容足夠好的新聞節(jié)目是否能夠吸引到更多人們的關注,主要在于新聞播音人員的個人魅力。作為新聞播音人員來說,其所具有的視野和知識是人們所需求的,通過播報過程讓人們真正了解新聞內容的深層含義。所以,對于新聞播音工作者來說,要對現有的傳播理念進行創(chuàng)新,通過學習過程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利用自身的魅力吸引更多的觀眾。作為新聞播音人員,要加強對自身的了解,在進行信息傳播時要利用自身的知識并結合人們的具體需要來進行,而不是僅僅進行照本宣科。通過實踐證明,一名優(yōu)秀的新聞播音工作者,能夠通過自身的魅力和專業(yè)能力有效彌補新聞內容的不足,從而吸引更多人的關注。
在當今互聯網時代,信息量非常大,原有的媒體會受到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這也正是作為新聞播音工作者需要進行創(chuàng)新的方面。以往的一百字新聞稿,如何更好地詮釋其內容,是需要新聞播音工作者去探索的。只有更好地把握其中的細節(jié)部分,才能夠更好地完成新聞稿的詮釋過程。新聞的主要價值在于其真實性,對于新聞播音工作者來說,讀準是播報稿件過程中最重要的要求,并以此為基礎,對其中的深意進行進一步的挖掘,這也是在媒體融合時代中非常難得的一種傳播方式。
在當今的網絡時代中,人人都可以成為自媒體,作為電視新聞節(jié)目來說,想要在媒體融合的時代中更好地發(fā)展,就要求新聞播音人員及時對于自身的思維進行創(chuàng)新,從而加強信息傳播的多樣化。在媒體融合時代,信息傳播的途徑增加,這不但增加了電視新聞的傳播力度,同時也增強了電視新聞播音工作者的影響力。作為新聞播音人員,不但需要基本的綜合素養(yǎng)和業(yè)務能力,同時也要能夠及時跟上媒體融合的發(fā)展,提升自身的能力,與當前的時代發(fā)展相匹配。在新聞播報的過程當中,作為播音人員要敢于對思維進行創(chuàng)新,利用新媒體所具備的特點,充分發(fā)揮信息傳播的價值,通過微信、微博與受眾進行互動。在與人們進行網絡互動的過程中,實際上也能夠讓更多的人對新聞播音工作者加深了解,同時也能夠讓人們了解到新聞播音工作者對于新聞制作的用心程度,從而提升新聞節(jié)目的黏著度和好感度,使得電視新聞節(jié)目得到更多人的喜歡和支持。
對于新聞播音人員來說,知識和文化才是最為主要的競爭力,知識能夠幫助新聞播音工作者在播報之前做到自己先理解,才能夠做到讓廣大受眾理解。在對播報內容進行理清和理順的同時,新聞播音工作者也應在播報過程中展示出自身的魅力和才華。
作為新聞播音人員,在媒體融合傳播語境中所進行的最為直觀的一種創(chuàng)新就是對于話語方式進行改變,這不代表著對觀眾的需求進行一味的迎合,而是在當前的互聯網媒體環(huán)境下,要對于觀眾的個性化需求加以充分的重視。在媒體融合時代,觀眾的需求主要體現在互動、即時、數字化以及超文本等方面,也同樣也是互聯網時代的重要特征。作為電視新聞播音工作者,應該積極吸收互聯網媒體的特征來進行創(chuàng)新,從觀眾的角度進行思考,利用觀眾們喜歡的話語方式和溝通方式進行新聞播報。
在媒體融合時代,電視新聞播音工作者通過對互聯網的應用,能夠有效拓寬自身的視野,進而幫助自己獲得更多的信息,從而在日常的播音工作中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靈感。作為新聞播音工作者,應該對遠程交互、互聯網以及多種媒體進行熟練應用,從而在新聞節(jié)目中增強播報的感染力。例如,在進行新聞播報時,播音人員可以利用網絡技術與觀眾進行實時的互動和交流,讓觀眾的聲音能夠在新聞節(jié)目中傳遞出來,從而讓該新聞節(jié)目更加的接地氣。
電視新聞一直以來是人們觀看新聞的重要途徑,從電視新聞的角度來看,不但需要人們對新聞本身的關注,同時也需要積極的跟上媒體融合的腳步,在傳播語境中合理地進行創(chuàng)新。因此,作為新聞播音工作者,要通過有效的創(chuàng)新方式提升新聞播報效果,例如風格創(chuàng)新、理念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等,做一個有原則、有創(chuàng)新的新聞播音人員,從而為人們帶來更加優(yōu)質的新聞節(jié)目內容,促進電視新聞節(jié)目的良好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