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是國家的象征和標志,代表著國家的主權和民族尊嚴,是國家的歷史傳統(tǒng)和民族精神的體現(xiàn)。國旗的擬定是新中國籌備工作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1949年6月16日,周恩來在中南海主持了新政治協(xié)商會議籌備會常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決定在籌備會常務委員會下設立六個小組,擬定國旗國徽及國歌方案均由第六小組負責。
1949年7月4日,第六小組召開第一次會議。這次會議決定:登報公開征求國旗、國徽圖案和國歌詞譜;設立國旗、國徽圖案評選委員會和國歌詞譜評選委員會。評選工作除由小組成員分別參加外,還聘請了徐悲鴻、梁思成、艾青等專家參加。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政協(xié)籌備會收到了應征的國旗圖案3012幅,入選《國旗圖案參考資料》的國旗圖案共38幅。經(jīng)評選委員會反復比較,最后選定五星紅旗圖案。這版五星紅旗圖案由曾聯(lián)松設計,最終版本有部分修改。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經(jīng)過投票,通過了《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其中第四項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為紅地五星旗,象征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1954年憲法正式使用“五星紅旗”表述,并明確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的開國大典上,隆隆的禮炮聲中,軍樂隊奏響了《義勇軍進行曲》,毛澤東親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
五星紅旗旗面的紅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系象征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五角星用黃色是為在紅地上顯出光明,黃色較白色明亮美麗。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這是表示圍繞著一個中心而團結,在形式上也顯得緊湊美觀。
根據(jù)1949年9月28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主席團公布的《國旗制法說明》,“國旗的形狀、顏色兩面相同,旗上五星兩面相對?!币云鞐U在左的一面為例,國旗的具體顏色與圖案是旗面為紅色,長方形,其長與高為三與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綴黃色五角星五顆。一星較大,其外接圓直徑為旗高十分之三,居左;四星較小,其外接圓直徑為旗高十分之一,環(huán)拱于大星之右。四顆小五角星均各有一個角尖正對大五角星的中心點。旗桿套為白色。
(一)北京天安門廣場、新華門;
(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國委員會;
(三)外交部;
(四)出境入境的機場、港口、火車站和其他邊境口岸,邊防海防哨所。
國務院各部門,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地方各級委員會,應當在工作日升掛國旗。
全日制學校,除寒假、暑假和星期日外,應當每日升掛國旗。
值得注意的是,升掛國旗必須升至桿頂;降下時,不得使國旗落地。為此,國旗衛(wèi)士們在降國旗時,練就了過硬的收旗動作:當國旗在2分07秒的時間內(nèi)降到國旗桿底座時,一名戰(zhàn)士迅速用雙手將國旗托住,而后另一名戰(zhàn)士將旗面均勻地打成折疊狀,此動作精確在13至15秒之間。
為確保國旗的圣潔和完整,天安門廣場上空的國旗基本上每天都要更換一面。每逢重大節(jié)日,必須更換新國旗。即使國旗不受損,懸掛的最長時間也不能超過10天。
國旗及其圖案不得用作商標和廣告,不得用于私人喪事活動。
不得升掛破損、污損、褪色或者不合規(guī)格的國旗。
在公共場合故意以焚燒、毀損、涂劃、玷污、踐踏等方式侮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情節(jié)較輕的,由公安機關處以十五日以下拘留。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九條規(guī)定,在公眾場合故意以焚燒、毀損、涂劃、玷污、踐踏等方式侮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國徽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