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潘洋
創(chuàng)作一把紫砂壺,與靈感進行一次美麗邂逅,不經(jīng)意的瞬間、定格都化作了手里的濕泥,宛如飛鳥沖向云端,又若大將屹立江邊,還似翩翩君子從雨巷緩緩走來……奇思妙想,千絲萬縷,在喧囂中求得一份淡然,在那燈火闌珊處,他低著頭,把弄著手里的泥胚,帶著紫泥的清香和濃濃的紅茶馥郁……他就是青年陶藝家龔杰,用一雙妙手演繹著一份屬于自己的紫砂傳奇。
他畢業(yè)于南京師范大學工藝美術造型設計系,從藝十數(shù)載,堅持傳統(tǒng)純手工制壺創(chuàng)作,得華健、潘持平和施小馬等紫砂名家悉心指導,除了學習和休息,他剩下的時間大都用來紫砂壺。他悟性很高,臨摹經(jīng)典,反復實踐,這讓他練就了一身過硬的制壺功夫。
《方舟》壺是他“改良”的一款經(jīng)典作品。此壺采用黃龍山原礦清水泥制作而成,泥色紅潤樸拙、醇和爾雅,更凸顯出這把《方舟》壺端莊醇厚的古風韻律。此壺氣勢不凡,觀者為之震撼!細細看去,壺體平正飽滿,棱角渾樸有致,壺腹、壺口挺拔有力。壺蓋微虛且平,獸足底與壺身搭配相切。壺嘴自然胥出,壺鈕比例適當。整個壺面看去溫潤古樸,用手觸摸卻細膩柔嫩,無比光潤。筆直的線條在他手里十分聽話,方方正正,層次分明,毫厘不差。還有線條、角度、銜接、虛實……那氣勢,那力道,將壺的層次感和立體空間感表現(xiàn)得韻味十足,淋漓盡致。他制作的這把《方舟》壺,不僅僅是他精神的表達和情感的寄托,更是他向往生活飄逸、灑脫的真實寫照。
《龔燈溢彩》壺線條剛勁有力,輪廓鮮明,壺嘴和壺把俱為方形。壺身由六塊泥片拼接而成,腹部微鼓呈現(xiàn)出圓潤之感,似為古燈造型。壺體壯碩,古樸周正,線條端莊,氣度不凡。此壺并非是對傳統(tǒng)壺型的仿制,而是他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巧妙地將傳統(tǒng)《宮燈》壺與《六方雪華》壺相結合,使壺身更顯敦實厚重,集兩種器型優(yōu)點于一身。
“我喜歡橫平豎直,方方正正,四平八穩(wěn),剛正不阿,我骨子里的氣質,在我作品里暴露無疑,這才是真實的我?!边@是龔杰為什么喜歡制作紫砂方器的原因。常言道壺如其人,他的壺的確老練沉著,渾樸大方,氣韻飽滿,韻味無窮。
《古韻琴竹》壺榮獲2015年“壺中天地”新人新作獎,足見其深厚的制壺功底和精湛的制作技藝。
細品《古韻琴竹》壺,壺面砂質隱玉,手感細膩潤滑,氣韻高潔,肌理溫潤。整個壺身如青翠挺拔之竹,無任何累贅冗余之處。壺身呈高六方型,壺把以竹節(jié)為擬,共有四節(jié),壺嘴部位亦為四節(jié)。壺蓋與壺身相協(xié)調(diào),是為六方卡蓋,取一段竹型橋鈕臥于壺蓋之上,蓋正中留一圓形透氣孔,小巧別致。清冽的茶水從竹形的茶嘴中緩緩倒出,仿佛也帶上了竹葉那特有的清香,甘甜無比。整個茶壺就是一段挺拔清脆的竹,渾然一體。
常言道:有志不在年高!年紀輕輕的龔杰能夠在紫砂方器上有所造詣,令人刮目相看。龔杰說:“只希望能夠專心做好每一把壺,在實踐中不斷汲取營養(yǎng),使自己能有所提高,為紫砂藝術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笨粗滞鈭远ǖ难凵?,我相信終有一天他會與五彩斑斕的紫砂土一般,向世人展現(xiàn)出一段絢麗多姿的人生故事!
龔 杰
助理工藝美術師,高級技師,江蘇省陶瓷協(xié)會會員,方器新秀,畢業(yè)于南京師范大學工藝美術造型設計系,從藝十數(shù)載,堅持傳統(tǒng)純手工制壺創(chuàng)作,得華健、潘持平和施小馬等紫砂名家悉心指導,作品憑借自身扎實的制壺功底頻頻創(chuàng)新,既有傳統(tǒng)韻味,又具現(xiàn)代藝術特征。
2008年,作品《亞明四方》壺在第十屆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中榮獲中國工藝美術金獎。2009年,作品《方舟》壺被無錫博物館永久收藏。2010年,作品《博方》壺被中國宜興紫砂博物館永久收藏;作品《雪華》壺在第十四屆(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中榮獲中國工藝美術金獎;作品《枝韻》壺、《蓮子》壺被中國宜興紫砂博物館永久收藏。2015年,全手工制陶大賽作品《大明六方》榮獲一等獎。2016年,作品《四方洋桶》壺被中國紫砂博物館永久收藏;作品《大明六方》壺獲得個人外觀設計專利,專利號:ZL 2016 3 0203420.X。2017年,作品《軒易》壺在第十九屆(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中榮獲中國工藝美術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