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編輯:趙霄宇
延安時期,毛澤東為許多人祝過壽,卻拒絕別人為他做壽。新中國成立后,人民生活相對穩(wěn)定下來,人們這時候想為毛澤東祝壽,但他依然堅持不過生日,還說:“不做壽。做壽不會使人長壽。主要是要把工作做好。”步入老年后,毛澤東似乎開始注意自己的生日,但他仍舊不接受別人的宴請,只是在每年12月26日這一天,邀請一些友人聚一聚,餐桌上沒有珍饈美味,更沒有壽星端坐、接受別人跪拜祝壽之類的舊俗。而毛澤東的生日也不是年年都過,過法也不同,一切由他自己決定,耐人尋味。
1943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50歲生日。按照中國的習俗,50歲是大壽,理應好好慶賀一番。這年4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凱豐致信毛澤東,報告了這一計劃。這是毛澤東1910年離開故鄉(xiāng)以來,第一次遇到“生日問題”。
然而,當毛澤東看了凱豐來信后,他的第一反應是拒絕。經(jīng)過認真考慮,毛澤東在4月22日給凱豐回信說:“生日決定不做。做生日的太多了會生出不良影響。目前是內(nèi)外困難的時候,時機也不好?!?/p>
作為革命領袖,毛澤東拒絕為自己做壽,但他對許多老同志的生辰卻記掛在心,如對吳玉章、林伯渠、朱德、徐特立等,都用書信、題詞和其他形式熱情祝壽。他還邀請住地棗園村24位年過60的老人赴宴,為他們集體祝壽。
1963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70歲大壽。古云“人活七十古來稀”,加上此時全國經(jīng)濟形勢明顯好轉(zhuǎn),中蘇論戰(zhàn)初獲勝利,毛澤東心中充滿喜悅。他主動提出,自己出錢辦酒席,設家宴請大家,一起過這個生日。
宴席設在頤年堂,時間定在12月26日晚上。對于吃什么菜,喝什么酒,請什么人參加,設幾桌等,毛澤東都作了具體交代。慶壽家宴結(jié)束后,毛澤東提出要與每個人照相留念。
毛澤東的大女兒李敏和丈夫孔令華、侄女毛遠志和丈夫曹全夫及他們的女兒曹立亞、毛澤東的表侄孫女王海容,都來看他,毛澤東顯得很高興。飯后,他還特意穿了那身淺灰色的中山裝,興致勃勃地與孩子們一起照相留念。
(來源:學習時報)